-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新发传染病,SARS-CoV-2的暴发、流行和变异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社会恐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研制特异性和灵敏性高的实时、快速和可用于床旁检测的设备及方法对于COVID-19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准确掌握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气溶胶的行为学特征,对于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政策也至关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将生物分子反应信号转换成可检测的物理化学信号的分析装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与分析领域,基于常规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的生物传感器,存在耗费时间和人力、操作复杂等缺点,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使其应用更加便携,并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本文拟就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病原种类、检测方法、最新进展及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对口腔诊室中飞沫和气溶胶的认知与感染防控措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口腔操作因喷溅可产生大量飞沫,进而转化为飞沫核以气溶胶的形式悬浮留存于诊室空气中。飞沫和气溶胶均可能携微生物造成院内的污染,对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对生物气溶胶研究领域涉及的一些概念和口腔诊室飞沫和气溶胶的干预措施进行文献回顾和梳理,以明晰现有文献资料中是否有气溶胶携菌的试验证据,为传染病疫情期间口腔临床工作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指导,也为日常口腔诊疗工作的院感管理和防控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气溶胶对实验室安全的危害及防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指南指出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疾病的可能,提醒医务工作人员应重视气溶胶对实验室安全的危害。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来源和危害,介绍微生物气溶胶的检测方法,探讨针对实验室感染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智能追溯信息系统的内镜集中管理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肠镜为例,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基于智能追溯信息系统对内镜集中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内镜中心常规肠镜检查使用后肠镜252条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条次,均采用智能追溯信息系统进行消洗、回收、取用环节的信息录入、读取。对照组采用内镜中心负责的分散管理,观察组采用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的集中管理。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比较两组内镜表面、阀门、腔道相对光单位值;比较两组内镜表面、内腔、活检口、注水注气口、负压吸引口采样物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比较两组内镜清洗环境气溶胶颗粒物含量;比较两组工作人员回收满意度和使用满意度;比较集中管理与分散合理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及内镜维修率。结果:观察组内镜阀门及腔道清洗合格率[94.4%(119/126)、93.7%(118/126)]高于对照组[90.5%(114/126)、88.9%(112/126), χ2=5.686、 χ2=8.841, P均<0.05];观察组内镜内腔、活检口、注水注气口、负压吸引口微生物菌落生长阳性率[19.0%(24/126)、17.5%(22/126)、1.6%(2/126)、12.7%(16/126)]均低于对照组[30.2%(38/126)、24.6%(31/126)、4.8%(6/126)、19.8%(25/126), χ2=12.215、 χ2=9.003、 χ2=6.446、 χ2=9.106, P均<0.05]。观察组洗消环境中空气产生的0.5 μm及2.5 μm气溶胶颗粒[(40 706 874±12 563 749)个/m 3、(226 530±87 632)个/m 3]均低于对照组[(46 892 654±13 209 872)个/m 3、(263 281±45 219)个/m 3, t=8.223、 t=4.265, P均<0.05]。观察组人力成本63 128.45元、运营成本56 320.13元,少于对照组人力成本208 258.25元、运营成本208 415.22元。观察组回收、使用满意度[96.1%(98/102)、97.1%(100/103)]均高于对照组[78.4%(80/102)、82.5%(85/103), χ2=13.211、 χ2=15.223, P均<0.05]。观察组无内镜维修,对照组维修内镜2条。 结论:基于智能追溯信息系统的内镜集中管理可提高内镜清洗消毒、存放保管水平,减少人力消耗及运营成本,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及内镜使用科室工作效率及使用满意度,降低内镜的医源性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防喷溅吸痰功能人工鼻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急诊科,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开放式吸痰方式会导致呼吸道飞沫、气溶胶播散,污染周围环境及医务人员。传统人工鼻具有加温湿化效果,且能阻隔病原微生物,但不具备插入吸痰管的功能,在拔下人工鼻进行吸痰时,容易造成痰液喷溅,污染周围环境及医务人员,而额外增加密闭式吸痰装置又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此,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防喷溅吸痰功能人工鼻,在传统人工鼻的基础上增加了防喷溅吸痰功能,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 2 0017615.0)。该人工鼻主要由容纳腔、连接管、吸痰管插管、密封瓣膜等组成,可以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插入吸痰,同时能够防止分泌物喷溅,保证了密封性。该专利将人工鼻的湿化、阻隔病原体功能与防喷溅吸痰功能相结合,适合在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使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型潜艇舱室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状况与艇员卫生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某型潜艇长航后舱室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状况对艇员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方法:(1)富集长航前后舱室空气样本,分析其气载微生物构成变化。(2)采用随机抽样法对长航后31名艇员进行9种病原菌IgM抗体和曲霉菌IgG抗体检测;对30名艇员长航前后血清IgG、IgA、IgM及白细胞介素(IL)-2、IL-4、IL-8、炎症蛋白-10(IP-10)进行配对检测。结果:(1)潜艇长航前可培养微生物分类为21个属56个种,长航后为37个属80个种;长航后丝状真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比明显增加;长航前后均未检测到呼吸道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核酸。(2)长航后艇员血清IgG和IgA水平较长航前显著升高( P<0.01);血清IL-2和IL-8水平降低,IL-4和IP-10水平升高,各组分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长航后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21.62%,乙型流感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5.41%,副流感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70%,曲霉菌IgG抗体阳性率为16.67%。 结论:某型潜艇长航后舱室气载微生物种群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以真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增加为主要特征;多种病原菌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可能与舱室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存在相关性;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佐证了艇员可能因微生物气溶胶暴露产生了适应性免疫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人为因素实验室获得性感染风险与生物安全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常强调使用保护设备、程序和操作规范来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潜在危险生物材料的影响。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是实验室人员安全的主要威胁,会导致疾病、残疾甚至死亡;病原微生物还可能被携带到周围环境,造成社区感染,应当受到重视。研究分析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案例有助于了解暴露发生的原因,明确暴露后预防和应对措施的潜在风险,进而维护生物安全。随着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优化,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趋于增加。与气溶胶化和液滴飞溅、锐器材料有关的实验室活动、执行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素质能力、实验室设施和管理4种主要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从导致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人为因素出发,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回顾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发展演变,以及目前对实验人员的保护措施,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呼吸机管路延长管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延长管在实施开放式吸痰时需要断开延长管与气管导管的连接,在正压作用下就会导致呼吸机管路内含致病微生物的冷凝水喷溅,部分会形成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污染空气,增加交叉感染及操作者受污染的风险,同时呼吸机会发出相应的报警声,造成噪音污染。基于以上因素,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联合设计了一种呼吸机管路延长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476518.X)。该装置由主管路、第一管套、第二管套、阀体、控制杆及轴套等组成,既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又能减少噪音污染,降低噪音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疗机构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疗机构生物气溶胶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密切相关。吸入微生物气溶胶可能引起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目前缺乏对医疗机构生物气溶胶种类、来源、影响因素和健康风险分析系统性的梳理。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有关医疗机构生物气溶胶的分布特征、来源、影响因素及生物气溶胶的健康风险,以期提高对医疗机构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分析研究的认识,为生物气溶胶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了解城市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的特征,探讨超大城市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因素,并对真菌气溶胶浓度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随机抽样抽取覆盖某大型城市15条地铁线路的120座车站,运用Andersen撞击式分级采样法采集599个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6级粒径段(≥7.00 μm,4.70~<7.00 μm,3.30~<4.70 μm,2.10~<3.30 μm,1.10~<2.10 μm 和 0.65~<1.10 μm)的气溶胶样本,并采用培养法检测细菌与真菌气溶胶浓度.运用Spearman秩相关性、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 检验分析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某大型城市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细菌气溶胶和真菌气溶胶的中位数浓度(四分位距)分别为163(148)CFU/m3和346(205)CFU/m3.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影响因素与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其中,环境温度与总细菌气溶胶浓度(r=0.22,P<0.001)和总真菌气溶胶浓度(r=0.17,P<0.001)均呈正相关.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质量浓度与总细菌气溶胶浓度呈正相关(r=0.10,P<0.05),与总真菌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较低(r=0.06,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还显示站点类型、站台开通年份、季节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均可能影响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结论 温度、相对湿度、PM10质量浓度、清洗间隔、采样时经过人数、站点类型、气象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未来仍需对这些因素予以重视,做好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风险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