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环境空气样品外照射辐射水平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外照射辐射水平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及时发现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污染,为建立人群健康监护体系和有效的污染防控策略提供技术基础.方法 在北京市东城区某院5层设置固定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使用Snow White大流量采样器收集2024年1-2月期间28个监测日的大气气溶胶样品,每日连续20~24 h采样,使用TBM-3S型测量监测仪测量样品滤膜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分析样品的辐射水平与当日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和PM10的变化关系.结果 2024年1-2月随机抽取28个监测日空气样品的外照射辐射水平范围值为2.10~7.18 μGy/h,平均值为(4.72±1.28)μGy/h,样品外照射辐射水平与AQI、PM2.5和PM10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032 9、0.013 5和0.044.2017年38个监测日样品外照射辐射水平范围值为2.52~6.83 μGy/h,平均值为(4.46±1.29)μGy/h,2024和2017年两组样品外照射辐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8,P>0.05).结论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滤膜样品外照射辐射水平与空气质量无直接关系.空气样品外照射辐射水平是环境空气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可靠指针,应持续进行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海口市城区2021-2022年大气PM2.5中主要重金属构成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析海口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中主要重金属构成特征,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方法 于2021-2022年逐月在海口市典型城区采集环境大气PM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量样品中砷(As)、镉(Cd)、铬(Cr)、铅(Pb)、锰(Mn)、镍(Ni)、铜(Cu)、钒(V)、锌(Zn)9种重金属元素浓度,并结合健康风险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2021-2022年海口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为(20.506±13.054)μg/m3,范围为4.000~64.000μg/m3.PM2.5浓度呈现明显季节变化:冬季最高,秋、春季次之,夏季最低.9种重金属元素的总浓度范围为0.030~138.000 ng/m3,Zn、Mn、Pb含量最高,且在秋、冬两季表现较为突出.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EF)分析表明Cd、Zn中度富集(10
Cd>Cr>As>Pb>V>Zn>Cu>Ni,总非致癌风险指数(total non-carcinogenic hazard index,HI)为0.171~0.361.Cr、As、Cd和Ni4种具有致癌效应的重金属元素呼吸摄入终生增量致癌风险值(incremental lifetime carcinogenic risk,ILCR)范围为2.911×10-7~1.558×10-5,ILCR依次降低;总致癌风险指数(total carcinogenic risk index,TR)为1.502×10-5~3.169×10-5,HI和TR风险强度大小依次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结论 海口市城区大气PM2.5平均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24h平均浓度一级限值(35μg/m3),但与2021年WHO推荐控制标准(15μg/m3)还有一定差距.PM2.5中检测的9种重金属元素非致癌健康风险均不显著,但Cr和As具有潜在致癌风险,且对儿童的风险较其他人群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上海市浦东地区PM2.5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时空分布特征与人群健康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背景]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发现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显著的危害.目前对PM2.5 中具有高毒性效应的二噁英类化合物(PCDD/Fs)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研究上海浦东地区PM2.5 中PCDD/Fs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以评估人群健康风险.[方法]本研究在浦东地区设置 28个采样点,于 2022年冬季(2月)和夏季(7月)各点位各采集1个PM2.5 样品,采样时长为 24 h.通过滤膜法测定PM2.5 质量浓度(后称浓度),以同位素稀释法确定样品中 17种 2,3,7,8-氯取代的PCDD/Fs含量.比较冬季和夏季PM2.5 及PCDD/Fs的浓度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对PCDD/Fs的污染源进行溯源,并通过VLIER-HUMAAN模型评估经呼吸暴露PCDD/Fs致人群健康的风险.[结果]浦东地区 28个PM2.5 样品中,PM2.5 的浓度范围为 10~126 μg·m-3;PM2.5 中PCDD/Fs的浓度范围为58~2625 fg·m-3.冬季PM2.5 浓度(11~126 μg·m-3)高于夏季PM2.5 浓度(10~60 μg·m-3).冬季PM2.5 中PCDD/Fs浓度范围为 58~2625 fg·m-3,选择世界卫生组织毒性当量因子,对应的毒性当量(WHO-TEQ)浓度范围为2.99~40.97 fg·m-3;夏季PCDD/Fs浓度范围为72~446 fg·m-3,对应的WHO-TEQ浓度范围为 2.66~16.61 fg·m-3,夏季PM2.5 中PCDD/Fs明显低于冬季.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冬季浦东地区PM2.5 中PCDD/Fs主要受到垃圾焚烧源的影响,而夏季的污染来源主要是交通源.对居民的呼吸暴露量评估发现,冬夏季儿童暴露量明显高于成人,表明儿童更易受空气污染物的影响.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R)都小于 1,而致癌风险指数(CR)在 8.41×10-8~2.35×10-6 之间.在冬季,4个点位的CR略高于 1×10-6,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结论]浦东地区PM2.5 中PCDD/Fs的污染水平整体较低,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垃圾焚烧和交通源为浦东地区PM2.5 中PCDD/Fs主要污染源.虽然PM2.5 中PCDD/Fs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较低,但冬季某些点位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进一步监测和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乌鲁木齐市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背景]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是根据空气污染和发病率/死亡率时间序列分析暴露-反应系数得出的,有助于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整体短期影响.[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乌鲁木齐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AQHI.[方法]收集整理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年 1月 1日—2021年12月 31日呼吸系统逐日门诊量数据、同期气象资料(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及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原始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构建以准泊松分布为基础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以空气污染物零浓度为基准,使用暴露-反应系数(β值)来量化不同空气污染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就医风险的影响,建立AQHI.比较AQHI、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关联性,评估AQHI预测效果.[结果]PM10、SO2、NO2、O3 浓度每增加 10 μg·m-3 在累积滞后 3d(Lag03)和累积滞后2d(Lag02)时超额就诊风险值最大,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0.687%(95%CI:0.101%~1.276%)、17.609%(95%CI:3.253%~33.961%)、13.344%(95%CI:8.619%~18.275%)、4.921%(95%CI:1.401%~8.502%),PM2.5、CO滞后效应无统计学意义.依据结果选取PM10、SO2、NO2、O3 构建AQHI.结果显示,AQHI每升高一个四分位数间距全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年龄人群、不同季节就诊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风险的超额风险均高于AQI的相应指标值.[结论]乌鲁木齐市PM10、SO2、NO2、O3 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次有影响,构建的乌鲁木齐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AQHI与AQI相比预测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市域空气质量及其健康风险预报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利用2014-2017年期间的天津市环境空气污染数据、气象数据和人群死亡监测数据,构建符合天津市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特征的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模型.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B/S),以Java为主要开发语言,以Spring Boot为基础框架,集成Spring MVC、Spring JPA、Spring Security、Spring Cache等子框架,结合网络爬虫、抽取-转换-加载(ETL)、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空气质量及其健康风险预报平台的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的构建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空气质量健康指数选择多种空气污染物的综合健康效应估计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能够准确地反映污染物短期波动所致的急性健康效应,相比于其他指标更加综合评估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本文就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的发展历程、构建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M2.5和空气质量指数对耳鼻咽喉科急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PM2.5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对耳鼻咽喉科急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急性中耳炎、鼻出血、急性会厌炎患者以及同期北京市AQI数值和PM2.5浓度逐日数据作为实验组1;选择2015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同类患者以及同期张家口市AQ1I数值和PM2.5浓度作为实验组2.统计2组各病种急诊数量及与PM2.5和AQI数值之间的关系;按AQI数值将全部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各组发病率之间的差异.结果:2个实验组急性中耳炎、鼻出血的发病率都有随PM 2.5浓度和AQI数值变化而变化的趋势,2组之间呈正相关;而急性会厌炎发病率随PM2.5浓度和AQI数值变化差异不明显,二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当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时,急性中耳炎和鼻出血的发病率与空气质量为优良时的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PM 2.5暴露水平的增加,急性中耳炎、鼻出血的发病率会随之增大,PM 2.5浓度和AQI数值的增加是急性中耳炎、鼻出血发病的一个健康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健康指数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研究空气污染物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健康效应,构建兰州市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ir quality health index,AQHI),并对空气质量进行分级.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研究2001-2009年兰州市空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的健康效应,进而构建兰州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lanzhou air quality health index,LAQHI),并比较AQHI、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空气污染指数(API)预测健康的能力.结果 SO2、NO2和PM10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入院均具有一定的相关和滞后效应,除≥65岁老年人群,SO2在当天、NO2滞后1d、PM10滞后3~6d即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增加;SO2对年龄≤15岁人群在滞后1d,NO2对女性人群在当天,PM10对年龄≤15岁人群在滞后4d的相对危险度(RR)最高,RR分别为1.082(95%CI:1.055~1.110)、1.065(95%CI:1.037~1.094)和1.036(95%CI:1.024~1.049).AQHI处于低、中、高、重度等级的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分别为51.6%~90.0%、9.3%~31.6%、0.7%~12.1%和0.0%~4.6%,而年龄≥65岁老年人群及男性处于中、高、重度比例均较高,分别为32%、12%、4%及24%、6%和1%,且AQHI预测人群健康的能力要强于AQI和API.结论 兰州市空气污染物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入院均有一定影响,且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其中对女性及年龄≤15岁人群的影响较为显著;AQHI能够用于兰州市空气质量分级,且对健康预测能力较AQI和API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苏州市工业园区空气质量指数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时间序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GAM模型探讨苏州工业园区空气质量指数 (AQI) 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苏州市工业园区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呼吸疾病逐日门诊量、苏州市工业园区主要大气污染物 (PM2.5、PM10、SO2、NO2、CO、O31、O38) 及气象资料, 利用主要大气污染物计算AQI, 使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 (GAM) 分析2016年苏州市工业园区AQI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结果 空气质量指数 (AQI)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日门诊量产生一定的滞后效应, 并且当日至前4 d (lag04) 的移动平均值对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影响最为明显.在此最佳滞后条件下, AQI每升高一个四分位间距时, 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6.7% (RR=1.067, 95%CI:1.0611.074) .结论 AQI的上升将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发病人数的增加, 对人体呼吸健康会造成一定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对中国部分城市雾霾天气发生原因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对雾霾的形成有描述和独特见解.从岁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3个方面对《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3年终之气时段至2017年初之气时段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的主要城市以及全国部分雾霾易发城市中原地区城市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PM2.5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探讨了异常气候变化对雾霾形成的影响及其形成规律,认为雾霾与岁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所致的异常气候变化有关.发现雾霾易发生的时段为每年初之气、五之气和终之气,对雾霾的预测与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