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SE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诊断为SEIC的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6例SEI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5岁(范围:55~73岁),均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初次就诊。6例患者术前均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其中4例行宫腔镜手术、2例行分段诊刮术,均提示SEIC,其中3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6例患者均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手术范围包括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大网膜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剔除术,其中1例术中见右侧卵巢表面、右侧髂窝表面腹膜、子宫直肠陷凹表面腹膜及直肠表面均有转移灶。术后病理检查:6例患者中,4例仅见SEIC,其中3例病灶存在于息肉内(包括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2例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合并SEIC,且均存在子宫内膜息肉背景,其中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6例患者p5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其中3例呈强阳性表达。术后3例患者辅助铂类药物+紫杉醇方案化疗4~6个疗程。6例患者均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范围:13~94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出现复发,复发后持续中药治疗,目前带瘤生存;其余5例随访期内定期复查均无复发征象。结论:SEIC临床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诊断依赖于手术病理检查,治疗方案推荐全面分期手术+术后辅助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治疗对局部晚期可切除、边界或潜在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化疗联合PD-1抗体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可切除、边界或潜在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28例,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第8版临床TNM分期标准,Ⅱ期、Ⅲ期、ⅣA期、ⅣB期和分期不明者分别有1、15、10、1和1例。治疗方案为紫杉类药物与铂类药物或氟尿嘧啶的双药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2个周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对适合手术者行手术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分别有1、21、5和1例患者完成了1、2、3、4个周期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客观缓解率为71.4%(20/28),疾病控制率为100%(28/28)。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6/28),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白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1例,免疫性肝炎1例。无治疗相关死亡。23例患者完成了手术治疗,R0切除率为87.0%(20/23),其中13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期降至Ⅰ期,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7.3%(4/23),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1.7%(5/23)。4例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放化疗,1例达到部分缓解后拒绝后续治疗。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可切除、边界或潜在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良好,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细胞衰老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隐匿,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及铂类药物联合紫杉醇的系统化疗,但化疗耐药及治疗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高,故寻找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细胞衰老是细胞受到应激时出现的一种稳定的细胞周期停滞、抵抗细胞凋亡、表达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分子的细胞状态。细胞衰老是除促进细胞凋亡外,肿瘤治疗手段的又一重要作用机制。但现有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癌和抑癌的双面作用。应用细胞衰老的抑癌效应,并有效避免其可能产生的促癌效应,能够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细胞衰老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相关机制以及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lnc-MyD88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lnc-MyD88)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且术后辅以铂类药物+紫杉醇方案化疗6~8个疗程的卵巢癌患者共70例,收集其新鲜癌组织标本;另收集同期2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新鲜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逆转录(RT)-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lnc-MyD88、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mRNA的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卵巢癌组织中lnc-MyD88与MyD88 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lnc-MyD88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RT-qPCR技术检测显示,卵巢癌组织中lnc-MyD88、MyD88 mRNA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0.009(0.000~0.049)、0.001(0.000~0.006),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P均<0.01]。Pearson相关法分析显示,卵巢癌组织中lnc-MyD88与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2=0.610, P<0.01)。(2)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化疗耐药的卵巢癌患者的lnc-MyD88高表达率(分别为71%、64%、7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化疗耐药者(分别为41%、40%、35%; P均<0.05);而不同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术后残留灶大小以及腹水有无癌细胞的卵巢癌患者的lnc-MyD88高表达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残留灶大小以及lnc-MyD88和MyD88 mRNA高表达均为显著影响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危险因素( P均<0.05),腹水有癌细胞为显著影响卵巢癌患者PFS的危险因素( P=0.040);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以及lnc-MyD88和MyD88 mRNA高表达均为影响卵巢癌患者PFS和OS的独立因素( P均<0.05),术后残留灶大小为影响卵巢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 P=0.001)。 结论:卵巢癌组织中lnc-MyD88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lnc-MyD88与MyD88 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lnc-MyD88可能参与MyD88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影响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望作为预测卵巢癌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GN方案)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辅助或新辅助治疗的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45例,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GN方案治疗。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根据通用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进行不良反应的评估和监测。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45例患者接受中位4个周期的治疗,其中1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为48.9%(95% CI: 33.7%~64.1%)。10例(22.2%)患者出现3~4级白细胞减少,13例(28.9%)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17.8%)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4%(2/45)。45例患者中,34例死亡,中位PFS为5.1个月(95% CI: 3.9~6.1个月),中位OS为17.6个月(95% CI: 13.1~20.9个月)。 结论:对于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治疗的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GN方案是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现状横断面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为未来乳腺癌的诊疗规范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7月到2018年9月对110家乳腺癌年手术量超过200例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新辅助治疗患者的肿瘤分期和分子分型、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及相关手术操作的开展等。结果:110家医院均已开展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2017年共行新辅助治疗14 550例,占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17.0%。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Ⅱ期患者占比<30%的医院有81家;Ⅲ期患者占比>50%的医院有84家。新辅助治疗患者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3 550例(24.4%),HER-2阳性6 024例(41.4%),三阴性4 991例(34.3%)。影响新辅助治疗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延迟手术存在顾虑"和"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后的保乳意愿不强"。53.6%的医院最常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为蒽环类药物续贯紫杉类药物,42.7%的医院首选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类药物。对于HER-2阳性患者,80.9%的医院会推荐含靶向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37.3%的医院将MRI用于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使用率在20%以下,而42.7%的医院在50%以上。将反复划线、纹身及金属夹植入分别作为新辅助治疗患者肿瘤原发灶及淋巴结首选标记方法的医院分别占60.0%、29.1%和10.9%。87.3%的医院新辅助治疗后患者保乳率低于20%。结论: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已在中国大部分医院开展,然而新辅助治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占比仍然偏低。乳腺癌通过新辅助治疗以完成手术降阶梯的观念未得到广泛推广,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手段有待进一步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通量体外药敏实验在晚期胃癌个体化用药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高通量体外药敏实验(HDS)评估晚期胃癌对不同治疗药物的抑制率,筛选其敏感的药物,制定、优化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获取1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胃癌细胞,通过HDS技术检测原代胃癌细胞中所有可能对胃癌有效的抗癌药物的单药浓度梯度及其组合的高通量体外药敏测试,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大部分原代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呈泛耐药性,尤其是含奥沙利铂在内的化疗方案在体外药敏试验中表现出较差的肿瘤抑制率。相反,硼替佐米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紫杉类药物/方案显示出略高于铂类的肿瘤抑制率。16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37.5%,疾病控制率(DCR)为75%。结论:晚期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呈现广泛耐药性,HDS检测在胃癌化疗药物的筛选需要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铂类药物敏感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奥拉帕利与含铂类药物方案治疗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奥拉帕利与含铂类药物方案治疗的对铂类药物敏感的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细胞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100例对铂类药物敏感的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奥拉帕利组(以奥拉帕利片治疗)和含铂方案组(紫杉类药物+铂类药物治疗6个周期后服用奥拉帕利片维持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糖类抗原(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T细胞亚群(CD3 +细胞、CD4 +细胞比例)、CD4 +细胞与CD8 +细胞比值(CD4 +/CD8 +)]、生命质量评分及安全性。获得随访3年的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情况,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奥拉帕利组和含铂方案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3±7)岁、(56±7)岁。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原发肿瘤位置、病灶大小、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胚系BRCA突变、既往化疗反应患者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结束后,奥拉帕利组客观缓解率(ORR)[58.0%(29/50)比38.0%(19/50)]、疾病控制率(DCR)[80.0%(40/50)比56.0%(28/50)]均高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血清CA125、CA199及HE4水平均逐渐降低(均 P<0.05),且治疗2、4、6个周期后奥拉帕利组这3个指标水平均低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奥拉帕利组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CD3 +细胞比例、CD4 +细胞比例及CD4 +/CD8 +均逐渐升高(均 P<0.05),而含铂方案组均逐渐降低(均 P<0.05);治疗2、4、6个周期后奥拉帕利组这3个指标均高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逐渐升高(均 P<0.05),且治疗2、4、6个周期后奥拉帕利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奥拉帕利组各级恶心、疲劳和乏力、呕吐、贫血、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访3年,奥拉帕利组与含铂方案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拉帕利治疗对铂类药物敏感的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效果优于含铂方案,且其提高患者T细胞水平、抑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效果更强,提高生命质量,对提高治疗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CbHP方案新辅助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和铂类药物(TCbHP)方案新辅助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河北省11家三级甲等医院接受21 d TCbHP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完成后续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总体病理完全缓解(tpCR)率、≥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既定方案完成率。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 M( Q1, Q3)]54.0岁(48.5岁,57.5岁)。tpCR率为64.1%(50/78)。亚组分析显示,HER2免疫组织化学法(IHC)+++组tpCR率高于HER2 IHC++且荧光原位杂交阳性组[68.6%(48/70)比2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8, P=0.041);激素受体阴性组tpCR率高于激素受体阳性组[81.8%(27/33)比51.1%(2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0, P=0.005);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tpCR率高于多西他赛组[72.3%(34/47)比48.3%(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6, P=0.035)。78例患者≥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 (10/78),既定方案完成率为92.3%(72/78)。 结论:TCbHP方案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致双眼黄斑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5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周于2021年10月9日到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眼科就诊。1.5年前患者因右肺下叶腺癌(rT4N0M1a,Ⅳa期)在外院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Paclitaxel 400 mg,静脉滴注1 d)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1 d)化学药物治疗,每21天1个疗程,共计15个疗程。患者既往无视力下降史、眼病史及眼部手术史,无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及烟酸类药物使用史。既往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眼部疾病史。眼部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2、0.3。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14 mm Hg (1 mm Hg=0.133 kPa)。双眼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广角眼底照相检查,双眼黄斑水肿(图1A,1B)。眼底自身荧光检查,双眼黄斑区"花瓣样"稍强自身荧光(图1C,1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晚期双眼黄斑区"花瓣样"稍强荧光(图1E,1F)。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双眼早期黄斑区"花瓣样"稍强荧光(图1G,1H),晚期无荧光素渗漏。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间多发囊腔,多位于外核层及内核层(外核层更明显),以中心凹处最显著,右眼、左眼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745、701 μm(图1I,1J)。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双眼黄斑无血管区形态正常,视网膜浅层、深层及脉络膜层均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诊断:双眼紫杉烷类药物诱导的黄斑水肿(TDICMO)。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