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拉帕利对携带BRCA突变的新诊断晚期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输卵管癌患者维持治疗的有效性研究:SOLO1试验的亚组分析(摘译)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评估SOLO1试验中根据预选的基线因素分成若干亚组晚期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输卵管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亚组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类型(初始或间歇性)、手术后疾病状态(有残留或无肉眼残留病灶)、铂类化疗后的临床缓解(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以及BRCA突变状态(BRCA1或BRCA2)。此研究对接受初始细胞减灭术且无肉眼残留病灶的Ⅲ期患者进行PFS评估。与使用安慰剂患者相比,使用奥拉帕利治疗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较低。接受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该风险降低了69%( HR=0.31,95% CI为0.21~0.46),接受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降低了63%( HR=0.37,95% CI为0.24~0.58);术后有残留病灶的患者降低了56%( HR=0.44,95% CI为0.25~0.77),术后无残留病灶患者降低了67%( HR=0.33,95% CI为0.23~0.46);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患者降低了66%( HR=0.34,95% CI为0.24~0.47),而获得部分缓解患者降低了69%( HR=0.31,95% CI为0.18~0.52);BRCA1突变患者降低了59%( HR=0.41,95% CI为0.30~0.56),BRCA2突变患者降低了80%( HR=0.20,95% CI为0.10~0.37)。此研究还分析了基线时有影像学病变证据患者的疗效。不论基线时的手术结局、化疗缓解状况及BRCA突变类型如何,新诊断晚期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输卵管癌患者均可通过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镭-223治疗的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7±1.3)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例,2分15例;骨转移分级Ⅱ级7例,Ⅲ级15例。针对mCRPC,既往行一线治疗1例(4.6%),二线治疗4例(18.2%),三线治疗10例(45.5%),四线治疗4例(18.2%),五线治疗3例(13.6%);平均经历三线治疗。从诊断mCRPC至开始镭-223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20,34)个月。治疗前中位碱性磷酸酶(ALP)为147.0(101.8,212.5)U/L,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4.7(20.2,99.1)ng/ml;6例(27.27%)合并1~2级贫血,血红蛋白中位值115.0(103.8,122.5)g/L,中性粒细胞计数(3.0±0.3)× 10 9/L,血小板计数(169.8±17.0) ×10 9/L。患者每4周静脉注射镭-223(剂量为55kBq/kg),最多6个周期。统计分析总生存时间(O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时间(rPFS)、PSA进展时间、PSA缓解率、疼痛缓解率、疼痛进展时间,根据镭-223治疗前经历的治疗线数分层分析OS、rPFS、PSA进展时间等。同时分析镭-223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 结果:本组22例采用镭-223治疗平均2.7(1~6)个周期,共4例完成6个周期;12例(54.6%)治疗≥3个周期,10例(45.5%)治疗<3个周期。13例(59.1%)单独采用镭-223治疗,9例(40.9%)联合其他治疗(其中多西他赛化疗1例,恩扎卢胺2例,奥拉帕利3例,磷酸雌莫司汀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双磷酸盐治疗。本组中10例(45.5%)死亡,均死于疾病进展;22例中位生存时间11.0(2.2,19.8)个月。3例(13.6%)、7例(31.8%)、3例(13.6%)、1例(4.5%)分别于治疗后2、3、4、10个月出现影像学进展,余8例(36.4%)均未出现影像学进展,22例中位rPFS为4.0(3.1,4.9)个月。4例(18.2%)出现PSA缓解,其中3例(13.6%)后期PSA再次升高,1例(4.5%)PSA持续稳定下降;22例中位PSA进展时间为3.6(2.2,5.1)个月。15例(68.2%)治疗1个月疼痛缓解,其中5例(22.7%)后期出现疼痛加重,10例(45.5%)疼痛持续缓解;22例疼痛进展时间中位值5.5(3.5,7.6)个月。本组无骨折患者,无因疼痛行放疗或手术患者。7例(31.8%)治疗后ALP较基线下降≥30%。镭-223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15例,68.2%)、呕吐(7例,3.8%)、血小板减少(8例,36.4%)、贫血(6例,27.3%)、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4.6%),均为1~2级,无≥3级不良反应;无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者。结论:镭-223治疗mCRPC患者疼痛缓解率高,可延长OS、rPFS及PSA进展时间;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PRRT)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SAs)对高度表达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肿瘤进行显像和治疗的核医学手段。PRRT单药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疾病控制率(DCR)较高,但疾病应答率(DRR)较低。PRRT联合SSAs如奥曲肽、兰瑞肽,PRRT联合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替莫唑胺,PRRT联合靶向药物如他拉唑帕尼、依维莫司、热休克蛋白抑制剂,PRRT联合免疫药物如纳武单克隆抗体,以及联合使用 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酪氨酸3-奥曲肽(TOC)/DOTA- 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TATE)和 90Y-DOTATOC/DOTATATE等多种联合方案有望改善PRRT治疗NETs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可耐受。PRRT联合用药对于改善NETs患者临床结局具有很大潜力,但还需要更多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目前的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铂类药物敏感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奥拉帕利与含铂类药物方案治疗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奥拉帕利与含铂类药物方案治疗的对铂类药物敏感的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细胞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100例对铂类药物敏感的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奥拉帕利组(以奥拉帕利片治疗)和含铂方案组(紫杉类药物+铂类药物治疗6个周期后服用奥拉帕利片维持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糖类抗原(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T细胞亚群(CD3 +细胞、CD4 +细胞比例)、CD4 +细胞与CD8 +细胞比值(CD4 +/CD8 +)]、生命质量评分及安全性。获得随访3年的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情况,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奥拉帕利组和含铂方案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3±7)岁、(56±7)岁。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原发肿瘤位置、病灶大小、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胚系BRCA突变、既往化疗反应患者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结束后,奥拉帕利组客观缓解率(ORR)[58.0%(29/50)比38.0%(19/50)]、疾病控制率(DCR)[80.0%(40/50)比56.0%(28/50)]均高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血清CA125、CA199及HE4水平均逐渐降低(均 P<0.05),且治疗2、4、6个周期后奥拉帕利组这3个指标水平均低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奥拉帕利组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CD3 +细胞比例、CD4 +细胞比例及CD4 +/CD8 +均逐渐升高(均 P<0.05),而含铂方案组均逐渐降低(均 P<0.05);治疗2、4、6个周期后奥拉帕利组这3个指标均高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逐渐升高(均 P<0.05),且治疗2、4、6个周期后奥拉帕利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奥拉帕利组各级恶心、疲劳和乏力、呕吐、贫血、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访3年,奥拉帕利组与含铂方案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拉帕利治疗对铂类药物敏感的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效果优于含铂方案,且其提高患者T细胞水平、抑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效果更强,提高生命质量,对提高治疗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奥拉帕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40~80岁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接受二线奥拉帕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以及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后进展或复发的SCLC患者21例,联合组接受奥拉帕尼(300 mg口服,每日2次)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治疗;单药组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治疗。结果: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5.5%和10.0%( P=0.14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8%和70.0%( P=0.63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93和3.53个月( P=0.036),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0.43和8.43个月( P=0.063)。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和70.0%( P=0.311),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36.4%和10.0%, P=0.311)、胃肠道反应(9.1%和10.0%, P=1.000)和其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18.2%和30.0%, P=1.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 P=0.006)、铂类敏感性( P=0.036)和乳酸脱氢酶水平( P=0.022)为影响患者联合用药疗效的独立因素。 结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奥拉帕尼初步显示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可耐受,或可成为SCLC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ARP抑制剂在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型前列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DNA损伤修复基因突变是晚期前列腺癌中常见的突变类型,其中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会导致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受损,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可通过协同致死效应诱导突变肿瘤细胞死亡。PROfound 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可以显著改善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患者的生存,标志着前列腺癌治疗进入基于基因特征检测的靶向、精准和个体化治疗时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年轻转移性前列腺癌多学科诊疗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但多数接受治疗患者尤其是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几乎都将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中位总生存时间短。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较年轻mHSPC患者多学科诊疗过程,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辅助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列腺术区放疗+转移灶放疗。患者进展为CRPC后更换方案为阿比特龙+泼尼松+戈舍瑞林以及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内分泌治疗。最后基于基因检测结果,更改方案为阿比特龙+奥拉帕尼联合内分泌治疗以及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术后随访35个月后,患者仍存活且临床症状控制理想,生活质量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ARP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导致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肿瘤合成致死。目前已有两种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和他拉唑帕利获批用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挽救治疗和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PAPR抑制剂单药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PAPR抑制剂联合化疗、放疗、抗血管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PARP抑制剂的适应证也由BRCA突变延伸至HRD,从卵巢癌和乳腺癌扩展到其他实体瘤,将来有希望能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奥拉帕利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58岁女性患者因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ⅣB期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3年余,先后给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多柔比星脂质体+卡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治疗。后续给予奥拉帕利300 mg口服、2次/d维持治疗,25 d后患者因出现Ⅱ度骨髓抑制,奥拉帕利减量至早150 mg、晚300 mg口服。13个月后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最低至2×10 9/L。立即停用奥拉帕利,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新鲜单采血小板,升白细胞、补铁及升血小板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骨髓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性大。停用奥拉帕利47 d后患者因腹盆腔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致循环衰竭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奥拉帕利联合IL-1β抑制剂对HRD阴性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联合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抑制剂对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阴性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1)使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系OVCAR3、CAOV3细胞,先分别给予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122 μmol/L)和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处理OVCAR3细胞,RNA测序及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随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表达。(2)根据不同浓度(0、1.25、2.5、5、10、20、40、80、160、320 μmol/L)IL-1β抑制剂diacerein(为蒽醌类化合物)在OVCAR3和CAOV3细胞中的药物剂量反应曲线,确定两种细胞IL-1β抑制剂的50%抑制浓度(IC 50)。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4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3)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的OVCAR3细胞(OVCAR3-Luc细胞)按照1×10 7个/只接种于裸鼠腹腔中,建立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动物实验将16只成瘤裸鼠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每组4只。采用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测定4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裸鼠称重后取其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随后处死裸鼠,取裸鼠重要器官进行HE染色评估药物对器官的损害情况。 结果:(1)RNA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共获得2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尤以IL-1β mRNA的表达差异最显著。ELISA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分泌的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36.2±3.5)和(49.5±3.5)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分别为(5.3±0.7)和(14.7±0.7)pg/ml; P均<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和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87±0.37、2.05±0.08,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均设为1.00; P均<0.001)。(2)剂量反应曲线确定IL-1β抑制剂在OVCAR3细胞中的IC 50为75 μmol/L,CAOV3细胞中为100 μmol/L。CCK-8法检测显示,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4)%、(63.1±6.2)%、(61.6±4.7)%、(32.9±5.2)%,CAOV3细胞分别为(100.0±3.5)%、(63.3±3.8)%、(63.8±3.5)%、(30.0±1.3)%,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 P均<0.01)。(3)腹腔注射后第29天,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为(0.5±0.4)×10 10 p/s,显著低于对照组[(4.2±1.0)×10 10 p/s]、奥拉帕利组[(3.1±0.9)×10 10 p/s]、IL-1β抑制剂组[(2.2±0.9)×10 10 p/s; P均<0.05];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瘤重为(0.09±0.03)g,显著低于对照组[(0.25±0.05)g]、奥拉帕利组[(0.17±0.03)g]、IL-1β抑制剂组[(0.19±0.04)g; P均<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33±0.1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20)、奥拉帕利组(0.76±0.07)、IL-1β抑制剂组(0.77±0.12; P均<0.05)。(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分别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均>0.05)。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和肾,镜下观察均未见明显致死性损害。 结论: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联合IL-1β抑制剂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中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且无明显的药物毒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