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持工件打磨作业致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探讨手持工件打磨作业致职业性手臂振动病(OHAVD)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某运动器材生产企业的222例OHAVD患者(病例组)、275名手传振动作业工人(接触组)和同企业不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243名健康工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3组人群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采用人体振动测量仪检测手传振动的接触水平,计算8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8)]和累积振动暴露水平(CVEL).结果 接触组和病例组人群手指发冷、麻木、刺痛和振动性白指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病例组人群上述手部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接触组(P值均<0.05).病例组人群A(8)和CVEL均高于接触组(P值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CVEL均是OHAVD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接触手传振动人群CVEL水平与罹患OHAVD的风险存在正向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1,非线性P<0.01),随着CVEL的增加,罹患OHAVD的发病风险呈递增趋势.结论 接触手传振动是OHAVD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接触手传振动人群进行干预,降低振动接触水平,控制振动接触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两种不同频率接振工人末梢循环和末梢神经损伤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手臂振动病危害严重,现缺乏有效的治疗和诊断,且现行接触限值低估了高频振动造成的健康损害.[目的]比较分析接触不同频率振动作业工人末梢循环和末梢神经损伤的情况.[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山东省某矿业公司凿岩工(187人)和广东省某运动器材厂高尔夫球杆头打磨工(228人)为研究对象,对其手部症状进行调查.使用SV106型振动测量仪测量接振工人的作业频谱,并计算8 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累积振动暴露水平(CVEL),采用ISO计权模型预测10%白指患病率时的接振工龄.[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均为男性.接振组中打磨工手部症状报告率均高于凿岩工(P均<0.001),如末梢循环损伤(52.6%vs 19.3%)、末梢神经损伤(71.5%vs 23.0%)、手僵(64.0%vs 7.0%)及手指变形(69.7%vs 4.3%).打磨作业接振主频率(500~800 Hz)高于凿岩作业(125~160 Hz).CVEL、接振工龄与接振工人末梢循环损伤、末梢神经损伤累积患病率呈线性上升趋势,拟合直线的效果均较好(R2=0.812~0.988),且打磨工直线斜率均大于凿岩工.实际上,10%白指患病率时打磨工的接振工龄比凿岩工更短(6.81年vs 10.27年),而ISO计权模型预测10%白指患病率时凿岩工接振工龄更短(3.12年vs 8.23年).[结论]两种不同频率振动作业暴露水平及手部症状检出率均较高,高频作业对作业工人手部损害倾向于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