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真空辅助旋切与开放手术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旋切(VAE)与开放手术对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为(37.7±9.1)岁(范围:16~56岁)。8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VAE(微创组),48例接受开放手术(开放组)。采用 t检验、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 结果:微创组肿瘤最大径小于开放组[(20.6±7.4)mm比(42.0±2.0)mm, t=-7.173, P=0.000]。随访时间为(36.4±1.8)个月(范围:12~71个月),7例发生局部复发,微创组和开放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0%(4/80)和6.3%(3/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25 mm是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OR=0.122,95 %CI:0.016~0.901, P=0.039),手术方式、年龄、绝经状态及同侧乳房曾患纤维腺瘤病史不是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微创组肿瘤最大径<25 mm和≥25 mm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9%(2/69)和2/11。 结论: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对于肿瘤最大径<25 mm者,VAE术后局部复发率低,术中应保证切除范围以避免局部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肌样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4例乳腺肌样错构瘤(M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4例MH均为患者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而就诊。术前2例诊断为纤维腺瘤,1例为错构瘤,1例为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为MH。随访时间分别为36、38、44、2个月,均未复发。MH是乳腺错构瘤的少见亚型,术前易误诊,了解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患者HPV感染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p53、STAT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肿瘤抑制基因P53、信号转导因素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3,STAT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病变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癌患者80例记为乳腺癌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80例记为乳腺纤维腺瘤组。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乳腺组织中HPV感染、p53与STAT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HPV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p53、STAT3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组、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HPV、p53及STAT3阳性率均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例(%):6(7.50)比54(67.50)比31(38.75),5(6.25)比68(85.00)比29(36.25),3(3.75)比54(67.50)比27(33.75), x2=17.45、27.89、23.61, P值均<0.05];乳腺癌组HPV、p53及STAT3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 P值均<0.001)。乳腺癌患者HPV感染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Ⅰ期、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的HPV感染率较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例(%):26(53.06)比28(90.32),18(40.91)比34(94.44),6(35.29)比48(76.19), x2=7.92、9.73、6.60, 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中,乳腺癌患者HPV感染与p53以及STAT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72、0.68, P值均<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HPV感染,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53以及STAT3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可通过HPV、p53及STAT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梭形细胞病变病理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单纯梭形细胞病变少见,但发生于乳腺的部分肿瘤或瘤样病变可以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在取材不够充分、活检或粗针穿刺的标本中,甚至全部由梭形细胞构成。它们往往不同于其他部位软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而有其独特规律。乳腺梭形细胞病变通常是乳腺特有的病变,如梭形细胞化生性癌、叶状肿瘤、细胞性纤维腺瘤等,而不是纯粹的肉瘤。如果缺乏对乳腺梭形细胞病变特征的认识,缺乏正确的诊断思路,容易导致误诊。本文主要讨论以梭形细胞增生为主乳腺病变的病理诊断思路、鉴别诊断及相关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巢浆液性肿瘤富含AT的结合域1A基因、BAF250a蛋白及血清糖类抗原125表达差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富含AT的结合域1A(ARID1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BAF250a以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卵巢浆液性肿瘤的97例患者肿瘤组织。其中,良性病变(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纤维腺瘤、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11例(对照组),交界性病变(AP)(非典型增生性浆液性肿瘤)21例,低级别浆液性癌(LC)35例,高级别浆液性癌(HC)30例(Ⅰ~Ⅳ期分别有5、7、9、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ARID1A mRNA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BAF250a蛋白表达量和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A125浓度。比较各组ARID1A基因、BAF250a蛋白及血清CA125表达差异,并分析HC组患者三者表达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P组、LC组、HC组患者肿瘤组织中ARID1A mRNA相对表达量、BAF250a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血清CA125浓度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7±0.02、0.68±0.03、0.42±0.04、0.29±0.14, F=3.753, P=0.008;1.33±0.11、0.81±0.11、0.51±0.11、0.39±0.11, F=10.753, P=0.001;(23.72±2.26)、(36.83±13.11)、(412.55±41.71)、(529.96±61.44)U/ml, F=10.440, P=0.00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对照组、AP组、LC组、HC组BAF250a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90.0%(10/11)、85.7%(18/21)、70.0%(21/35)、33.3%(10/30)。在HC组中,血清CA125浓度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加[Ⅰ~Ⅳ期分别为(461.33±23.18)、(483.51±41.21)、(507.78±33.41)、(543.19±47.82)U/ml, r=0.510, P=0.015],ARID1A mRNA、BAF250a蛋白相对表达量随临床分期增加而降低(Ⅰ~Ⅳ期分别为0.33±0.10、0.28±0.11、0.21±0.08、0.17±0.07, r=-0.329, P=0.030;3.83±0.13、3.08±0.16、2.61±0.18、2.07±0.13, r=-0.651, P=0.002)。 结论: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ARID1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BAF250a表达降低、CA125表达增高或可提示肿瘤恶变及侵袭度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造影对乳腺实性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效能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与乳腺纤维腺瘤(FA)的对比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实性导管内乳头状瘤(sID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2例sIDP与94例FA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sIDP组和FA组。观察两组病灶增强速度、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及增强后边缘是否光整、增强范围是否增大、病灶内边缘是否有环状无增强区及无增强区的内缘是否光整等特征。利用SonoLiver软件分别对两组病灶超声造影的动态过程进行离线分析,获得病灶的增强顺序示意图。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单因素分析,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鉴别诊断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及诊断模型诊断sIDP的效能。结果:与FA组相比,sIDP组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快进、高增强,增强顺序多表现为离心型,超声造影后病灶边缘多伴有无增强区且无增强区内缘不光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增强程度和增强顺序为诊断sID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年龄、增强程度及增强顺序三参数联合诊断sID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95% CI=0.812~0.922)、准确率为76.9%,敏感度为67.7%,特异度为83.0%,阳性预测值为72.4%,阴性预测值为79.6%。 结论:sIDP与FA患者在年龄、增强程度、增强顺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三参数联合可提高sIDP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人工智能辅助乳腺癌超声筛查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人工智能辅助乳腺筛查超声技术在西藏地区乳腺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9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参加乳腺癌超声筛查的286例女性入组。研究分为4组:研究组1,高年资乳腺专科超声医师人工超声筛查;研究组2,本地超声医师使用智能辅助超声设备筛查;研究组3,本地超声技师使用智能辅助超声设备筛查;研究组4,本地超声医师人工超声检查。筛查阳性病例的病理结果及阴性病例的6个月超声随访结果设为金标准。结果:21例患者的27个病灶接受活检,病理结果1个浸润性导管癌,1个重度不典型增生,6个纤维腺瘤,5个乳腺病,14个乳腺增生。265例筛查为阴性,6个月超声随访结果依然阴性。研究组2、3、4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66、1、0.964,0.935、0.769、0.943,0.860、0.308、0.885。研究组2、3的准确性及曲线下面积与研究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研究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3, P=0.055)。 结论:人工智能辅助乳腺超声筛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非乳腺超声专科医师及技师的筛查效能,非常适合解决西藏地区基层筛查时面临的问题,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原发性多发纤维腺瘤合并气胸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该文报道1例肺部原发性多发纤维腺瘤合并气胸患者。女,49岁,胸部CT检查偶然发现双肺多发占位,边缘光整,部分病灶内见裂隙状气体密度影。1年后出现气胸,增强CT示肺内软组织密度肿物明显强化。遂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肺多发纤维腺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穿刺组织病理学B3和B5a类乳腺病变的恶性潜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CNB)组织病理学B3类和B5a类乳腺病变的恶性潜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CNB且手术切除的712个乳腺病灶的穿刺组织病理学结果,其中报告为B3类病变47个,B5a类病变70个。结果:CNB病理学诊断为B3类病变47个,分别为非典型导管增生19个、乳头状病变17个、叶状肿瘤8个和复杂硬化病变3个。手术病理与CNB病理完全一致27个,一致率57.4%(27/47),不一致率42.6%(20/47)。其中70.0%(14/20)升级:CNB病理为非典型导管增生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2个,术后该6个病灶升级为浸润性乳腺癌(B5b);CNB病理为非典型导管增生4个、复杂硬化病变1个,术后该5个病灶升级为导管原位癌(B5a);2个CNB病理为非典型导管增生,术后升级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B5b);1个CNB病理为交界性叶状肿瘤,术后升级为恶性叶状肿瘤(B5b)。30.0%(6/20)降级:CNB病理为非典型导管增生4个,术后降级为乳腺腺病(B2);CNB病理为非典型导管增生1个、交界性叶状肿瘤1个,术后该2个病灶降级为纤维腺瘤(B2)。CNB病理学诊断为B5a病变70个,与手术病理完全一致28个,一致率40.0%(28/70),不一致率60.0%(42/70)。不一致的42个病变均升级,升级率高达100%(42/42),其中21个升级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B5b),21个升级为浸润性乳腺癌(B5b)。结论:CNB病理学报告为B3和B5a类病变,在术后有较高的升级率建议高度重视B3和B5a类病变,尤其是非典型导管增生,应当予以手术切除,必要时行二次CNB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诊断困难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病理学特点及TERT启动子突变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诊断困难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分析TERT检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3—2021年93例诊断结果不确定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等信息;重新复习病理切片,对间质细胞密度、间质细胞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及间质生长程度等形态学指标进行判读;采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TERT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及TERT蛋白表达水平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6岁;肿瘤最大径1.2~8.0 cm(平均3.8 cm);病理学特点:纤维腺瘤区域中存在分叶状结构,或者间质细胞中至重度丰富;一部分病例肿瘤边界的判读存在困难;TERT启动子突变,在年龄≥50岁、肿瘤≥4 cm、出现4倍及10倍物镜下无上皮区间质生长的病例中发生率更高,这些特点更符合叶状肿瘤;TERT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以及TERT启动子的突变无相关性。结论:对分叶状结构的判断争议以及间质细胞丰富肿瘤的分类争议,是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诊断困难的原因;结合形态学特点及TERT启动子等分子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更好地评估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