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接治的76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2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B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探查肱桡关节),C组(26例)采用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探查肱桡关节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接受随访,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桡骨小头脱位、肘关节功能、肱骨功能及桡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C组患儿桡骨小头脱位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反射状态、屈伸协同运动、分离运动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桡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辅助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肱桡关节探查治疗儿童急性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肱骨功能恢复显著,同时避免了桡骨小头脱位,应用价值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中甲状旁腺素快检联合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76例彩超或CT检查发现甲状腺癌合并颈部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48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平面加局部断层显像,术前抽血检测PTH,术中钳夹肿物血管后快检PTH,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各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分析。以钳夹肿物血管后测定甲状旁腺浓度较术前减少比例a值绘制ROC曲线。 结果: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诊断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灵敏度、准确率为(96.5%、93.4%),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77.6%、78.9%)和术中快检方法(86.2%、82.8%),且与病理检验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两种方法联合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检出率显著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术中快检法,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和术中快检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钳夹肿物血管后减少比例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标准误差为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95% CI 0.631~0.918);根据ROC所得结果,以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为纵坐标、a值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约登指数最大为0.584,该点对应的a值为0.52。0.52为DCP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6.2%、72.2%、82.9%。 结论: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病理诊断有完全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开腹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LSQL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开腹肝脏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10月择期行开腹肝脏手术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LSQLB组(L组, n=21)和TAPB组(T组, n=21)。两组均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L组行超声引导下右侧LSQLB,T组行右侧肋缘下TAPB,随后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切皮前(T 0)、切皮即刻(T 1)、肝脏探查时(T 2)、缝皮时(T 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使用量;记录术后2、8、16、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48 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肌力减退(阻滞侧下肢肌力≤4级)、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L组在T 1、T 2、T 3的MAP和HR低于T组(均 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T组(均 P<0.05),术后2、8、16、24 h的VAS评分低于T组(均 P<0.05),术后48 h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少于T组(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肌力减退、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LSQLB用于开腹肝脏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效果更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ML)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初诊GML患者15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Lugano分期、胃镜下表现、放大内镜下表现、高频超声内镜下表现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15例GML患者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为主,其次为消瘦、贫血等。内镜下GML病灶多见于胃中1/3(10例),以弥漫型最常见(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9例;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处树支状血管(TLA)阳性13例,治疗后复查TLA阳性2例。高频超声内镜观察病灶可见胃壁1~3层的层次结构欠清,呈低回声改变;治疗后复查高频超声内镜,1例患者可见胃壁1~5层结构消失,病理证实由GML转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GML的治疗效果评估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高频超声内镜可能在评估GML病情进展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细微血流成像在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微血流灌注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细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在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微血流灌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18例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4.89±14.34)岁(范围30~9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手术前后检查患者小腿及足部血管,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SMI对低速血流的显示率、SMI模式下手术前后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血流量和血管指数,以及手术前后新生血管数量和长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个月。CDFI血流显示率为73.6%(106/144),SMI血流显示率为80.6%(116/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68, P=0.031)。SMI显示患侧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血流量分别为3.48(1.33,7.56) ml/min、4.19(2.84,11.48) ml/min、3.72(2.52,11.40)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6, P=0.009)。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血流量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P=0.003)。患侧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血管指数分别为3.84±3.60、6.51±4.92、6.8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5, P=0.031);术后1周血管指数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术后2个月,18例患者新生侧支数量为4.5(2,8)支,与术前的1(0,2)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57, P=0.001)。术后9例患者共18支新生血管长度较术前延长,5例患者术后可见2、3级分支建立,皮下浅层血管显示较术前明显清晰,且对侧有侧支循环建立。 结论:SMI技术可客观反映胫骨横向搬移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辅助临床初步预测患者预后并及时根据血流灌注调整个体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甲胎蛋白阴性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及增强MRI诊断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占位病变的准确性及穿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科行穿刺活检AFP阴性的肝占位患者资料共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25~67(51±3)岁,血AFP在正常范围内,比较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和MRI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并记录穿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组59例病例,其中恶性病变占54.2%(32/59),良性病变占45.8%(27/59),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而增强MRI分别为96.9%和81.5%。穿刺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腹、盆腔出血、感染、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和增强MRI对诊断AFP阴性肝占位病变均安全,但超声更准确,当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增强影像学诊断存在不确定性时,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更有利于明确病灶的性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先天性左房房壁瘤产前、产后超声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左房房壁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为左房房壁瘤早期精准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房壁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诊断存在困难与挑战。本文结合1例左房房壁瘤患儿产前、前后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总结诊断特征。结果:超声心动图为诊断左房房壁瘤的首选无创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例在胎儿期即可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左房房壁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多模态影像技术综合评估左房房壁瘤,可早期识别与准确诊断,为临床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第二章:脑性瘫痪高危儿的评定与干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章对脑性瘫痪高危儿(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IHRCP)的概念、高危因素、评定、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进行了阐述。重点是评定部分,包括全身运动评估、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影像学检查(颅脑超声、磁共振成像)和Hammersmith婴幼儿神经学检查等;突出了早期干预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新生儿期体位性干预、婴儿抚触、口面部运动干预、高压氧治疗、水疗、早期感觉干预、早期运动干预、家长指导和随访管理等。规范了IHRCP的评定、诊断、早期监测、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方法等,对减少或减轻IHRCP向脑性瘫痪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普勒超声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桥血管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评估桡动脉及左侧乳内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4~76岁。患者术前均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左侧乳内动脉及双侧桡动脉。(1)分别采用超声和Allen试验检测60例患者两侧手掌侧支循环类型,初步筛除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桡动脉依赖型血管或血管异常的患者。在行全动脉搭桥的患者中,以术中检测结果为依据,比较Allen试验和超声检测判断手掌侧支循环类型的差异。(2)测量并比较桡动脉桡骨茎突处、肘关节下5 cm处(肘关节下段)及二者中点处(中段)血管内径。(3)观察在按压和放松桡动脉状态下不同侧支循环类型尺动脉的血液峰值速度(PSV)变化及增长情况。(4)记录左侧乳内动脉第二肋间水平的血管内径及PSV,观察起始部血流方向、有无狭窄及乳内动脉下端是否在第四肋间分叉。(5)分析全动脉搭桥的患者桡动脉桥血管血流量与术前桡动脉内径之间的关系。(6)观察全动脉搭桥患者术后胸闷、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行冠脉CTA和手部超声检查,观察桥血管通畅情况及桡侧手掌血供情况。结果:(1)60例患者经过初步筛查后纳入44例患者进行全动脉搭桥手术,术中剥离78条桡动脉,术中检测均为非桡动脉依赖型,其中Allen试验检测桡动脉依赖型10条、非桡动脉依赖型68条,多普勒超声检测桡动脉依赖型3条、非桡动脉依赖型75条,超声测量判断非桡动脉依赖型血管正确率为96.2%,高于Allen试验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00, P<0.05)。(2)120条桡动脉桡骨茎突处、中段及肘关节下段血管内径分别为(2.06±0.44)、(2.38±0.43)、(2.37±0.4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542, P<0.05)。(3)术前超声检测手掌侧支循环为桡动脉依赖型17条,压迫桡动脉前后尺动脉PSV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证实非桡动脉依赖型血管78条,压迫桡动脉后尺动脉PSV为(69.8±13.6)cm/s,明显高于压迫前的(42.0±7.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346, P<0.05)。(4)60例患者左侧乳内动脉检测均未发现存在起始段狭窄、变异、反向血流等异常情况,其中7例患者左乳内动脉在第四肋间水平分支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下动脉。60例患者第二肋间左乳内动脉血管内径(2.29±0.38)mm,PSV (67.8±15.9) cm/s;其中仅1例患者血管内径为1.5 mm,PSV为12.2 cm/s,其他患者血管内径>1.5 mm、PSV>40.0 cm/s,均在正常范围。(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77条桡动脉桥血管,术中桡动脉桥血管血流量与术前测量的桡动脉内径呈正相关:?=18.503 X-4.471, R2=0.499。(6)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动脉搭桥手术。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出院后44例患者均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胸闷、心绞痛,无手部缺血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冠脉CTA显示桥血管通畅,无明显异常;手部超声检查显示桡侧手掌血供正常。 结论:多普勒超声可以测量桥血管的内径,判断桥血管有无狭窄等异常情况,在CABG术前可精准、高效地完成对桡动脉及乳内动脉的评估;同时,多普勒超声判断非桡动脉依赖型血管的正确率高于Allen试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评估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应用效果,为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方案提供证据。方法:系统检索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收集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897例患者。与注射器回抽法相比,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以降低反流/呕吐发生率( RR=0.53,95% CI为0.38~0.75)、误吸发生率( RR=0.48,95% CI为0.30~0.77),提高白蛋白水平( MD=1.53,95% CI为0.71~2.35),减少护士操作时间( MD=-5.62,95% CI为-7.59~-3.65),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不改变腹泻发生率( RR=0.77,95% CI为0.53~1.11)与住院病死率( RR=0.73,95% CI为0.41~1.28),合并效应量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可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