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并比较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诊治的9例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和3例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详细复习临床资料,复阅全部病理切片,观察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电话随诊其预后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二者均以绝经后妇女多见(发病年龄43~74岁)。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临床常无症状,多以体检时宫颈涂片异常就诊,阴道镜检查时常无肿块。而腺样囊性癌患者多以阴道异常出血就诊,阴道镜检查时常有肿块。组织学上两种病变的共同特点为肿瘤呈巢状生长,由基底样肿瘤细胞构成,细胞巢周围常有栅栏状结构。两种病变可以共存,也可与鳞状细胞癌或鳞状上皮内病变混合存在。不同点为腺样基底细胞癌多位于宫颈鳞柱交界区及上皮下,巢团中央伴鳞状分化,或呈双层腺样排列,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偶见,间质反应不明显;而腺样囊性癌细胞巢内肿瘤细胞多呈筛状排列,筛孔内见均质红染及蓝染分泌物,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有显著的间质反应,其中1例癌巢周围为肉瘤区域。二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多呈阳性,9例腺样基底细胞癌中3例行HPV检测,5例行p16检测,均呈阳性表达;3例腺样囊性癌中2例行HPV检测,3例行p16检测,均呈阳性表达。电话随访截至2019年6月,随访时间2~37个月,9例腺样基底细胞癌中7例未出现复发转移,1例出现肺部毛玻璃样结节,1例术后32个月出现阴道残端复发。腺样囊性癌1例术后8个月出现肺部转移,并于术后2年死亡;另1例随诊6个月无复发、转移;1例失访。结论:宫颈腺样囊性癌和腺样基底细胞癌均是来源于宫颈储备细胞的肿瘤,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因二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和预后不同,应对二者进行仔细的组织学评估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424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周期37样蛋白1促进人肝癌细胞侵袭和增殖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424(miR-424)通过细胞分裂周期37样蛋白1(CDC37L1)调控人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漳州正兴医院收集的68例人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运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作为研究对象,外源性转染改变其miR-424表达水平,利用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3组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差异。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424的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其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两组间的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 结果:人肝癌患者的癌旁组织中,miR-424的表达水平(0.95±0.15)明显低于肿瘤组织(2.24±0.32, P<0.01)。miR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Day 2:0.67±0.12;Day 3:0.92±0.11),明显低于miR-424模拟物组(Day 2:0.89±0.15, P<0.01;Day 3:1.21±0.12, P<0.01),同时,明显高于miR-424抑制物组(Day 2:0.48±0.13, P<0.01;Day 3:0.73±0.09, P<0.01)。miR对照组划痕两侧细胞的距离[Day 2:(8.72±0.712) mm;Day 3:(6.33±0.52) mm]明显高于miR-424模拟物组[Day 2:(5.21±0.68) mm, P<0.05;Day 3:(4.05±0.33), P<0.01],同时明显低于miR-424抑制物组[Day 2:(13.12±2.042) mm, P<0.01;Day 3:(8.12±0.45) mm, P<0.01]。miR对照组单位面积穿过微孔膜细胞的数量[(39.23±8.11)个]明显低于miR-424模拟物组[(82.50±5.28)个, P<0.01],同时明显高于miR-424抑制物组[(32.25±4.94)个, P<0.01]。CDC37L1是miR-424的靶基因,转染miR对照的HepG2细胞CDC37L1表达水平(0.97±0.12)明显高于miR-424模拟物组细胞(0.62±0.13, P<0.01),同时显著低于miR-424抑制物组细胞(2.74±0.32, P<0.01)。同时,癌旁组织中CDC37L1表达水平(1.73±0.25)明显高于人肝癌组织(1.01±0.13, P<0.01)。miR-424和CDC37L1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负相关( r=-0.648, P<0.01)。 结论:人肝癌细胞中miR-424表达显著升高,从而下调CDC37L1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阴囊尿路上皮癌伴全身多发转移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患者男性,37岁,2个月前自行发现阴囊肿物,并逐渐增大伴出血。既往血友病A病史6个月。查体:ECOG评分3级,乏力,皮肤黏膜苍白,右侧阴囊根部见大小约4 cm×5 cm菜花样肿块,质软苍白,表面破溃见活动性出血,无压痛,活动度可,阴阜及右侧大腿根部皮肤增厚,可触及质硬结节。实验室检查: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27.90 ng/mL(正常值0~1.5 ng/mL)。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显像:右侧阴囊根部后方见大小约4.1 cm×3.4 cm× 4.0 cm软组织肿块,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6.9,CT值约36 HU(图1A);右侧大腿根部前方及阴阜部皮肤轻度不均匀增厚,放射性分布增高,SUVmax为1.7;纵隔(1、4区)、双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为12.8(图1B、1C);右侧肩胛骨、右侧髂骨、右侧髋臼、右侧坐骨、双侧耻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见多发FDG摄取浓聚,SUVmax为14.6(图1D);右侧肾上腺结合部和左侧肾上腺外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SUVmax分别为5.6、2.9(图1E);PET/CT诊断考虑右侧阴囊间叶源性肿瘤或淋巴瘤伴多发淋巴结、骨、肾上腺转移。因患者血友病病史,会诊考虑不予手术处理。取活检病理:镜下纤维组织内低分化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核大,不规则,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出现细胞间桥和基底细胞样特征(图2);免疫组化:CK7(+++),GATA-3(+++),P16(+++),P63(+++),CK5/6(+++)。病理诊断:(阴囊)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s,UC)伴鳞状细胞分化。给予患者输注凝血因子支持后行"白蛋白紫衫醇200/300 mg d1+顺铂60 mg d1、d2"治疗6周期,目前仍在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