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术式治疗婴儿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婴儿食管裂孔疝(EHH)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46例EHH婴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开腹组(n=22,采取开腹EHH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与腔镜组(n=24,采取腹腔镜下EHH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儿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HH复发率等,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与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患儿监护人对诊疗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对4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患儿死亡。腔镜组患儿手术中位时间为192.0 min(112.5 min,243.8 min),显著长于开腹组的97.5 min(81.0 min,120.0 min),术后开始经口进食中位时间为2.0 d(2.0 d,4.0 d),较开腹组的4.0 d(3.0 d,4.0 d)短,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9,P<0.001;Z=-2.39,P=0.017)。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5例(20.8%)患儿发生EHH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胀为1例(4.2%),呕吐为4例(16.7%),胃食管反流(GER)为3例(12.5%),消化道出血为2例(8.3%);再次手术修复EHH为1例(4.2%)。开腹组患儿术后腹胀、GER发生率均为4.5%(1/22)。2组患儿术后复发率与腹胀、呕吐、GER、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42例患儿随访的平均时间为27.6个月(1~83个月)。随访过程中,开腹组1例患儿长期存在反酸、胸痛等GER症状;腔镜组术后5例EHH复发,其中4例通过保守治疗好转,1例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经再次腹腔镜下EHH修补术后治愈。结论:腹腔镜下EHH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以及开腹EHH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均可有效治疗婴儿EHH。与开腹EHH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相比,腹腔镜下EHH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对患儿具有术后开始经口进食时间早、切口小、美观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抗反流手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上消化道疾病.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但对难治性GERD的患者疗效欠佳,而抗反流手术能有效地治疗这部分患者.内镜下抗反流手术包括经口无切口折叠术(TIF)、射频消融疗法(Stretta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和内镜下注射或植入技术.外科抗反流手术包括胃底折叠术、磁控括约肌增强技术(MSA)、LES电刺激术及减肥手术.文章重点阐述抗反流手术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射频消融术(RF)、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TIF)和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3种内镜下治疗方式,但目前缺少直接比较研究来证明哪种手术方式最佳,该文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和Medline,自建库至2021年12月1日公开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类文献,并根据Cochrane 5.1手册标准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和偏倚风险.通过RevMan 5.4软件、ADDIS 16.6软件及Stata 19.0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网络分析.结果 ①共纳入16项研究,总计9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或假手术(Sham)治疗,实验组采用RF、TIF或ARMS治疗;②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1篇文献为高质量文献,其他5篇文献为低质量文献;③网状Meta排序结果显示:在停止服药人数方面,ARMS效果最佳,之后依次是RF和TIF;在pH<4.2的酸反流时间方面,ARMS效果最佳,之后依次是RF和TIF;在控制食管下段压力方面,ARMS效果最佳,之后依次是TIF和RF;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评分方面,ARMS效果最佳,之后依次是TIF和RF.结论 3种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表明,ARMS在停止服药人数、pH<4.2的酸反流时间、增加食管下段压力和改善HRQL评分方面均为最优,可作为GERD非药物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后药物治疗及随访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治疗方法除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外,还包括内镜手术和外科手术干预.随着内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GERD内镜治疗手段也逐渐增多,包括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transoral incisionless fundoplication, TIF)、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 ARMS)、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roral endoscopic cardial constriction,PECC)、内镜下胃底折叠术(medigus ultrasonic surgical endostapler,MUSE)等.无论是内镜手术还是外科手术干预,除严格掌握适应证外,术后的治疗策略和随访方案也非常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的术前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生活习惯、应用抑酸药物及手术治疗.考虑到长期用药的依从性以及长期使用抑酸药物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等因素,部分患者倾向于采用微创内镜手术治疗.近年来GERD的内镜治疗术式在不断发展,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等手术方式均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选择.内镜手术虽然为微创治疗,但仍属于侵入性操作,通过规范合理的术前评估挑选出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是保证内镜手术疗效与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