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学大辞典》与《医籍知津》文本关系考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医学大辞典》是中国第一部中医药综合性辞典,由谢观主编,经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生合力编纂数年而成,于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1919年,吕思勉入商务印书馆,协助旧友谢观编纂该辞典中的医籍相关内容。同年,吕思勉撰成《医籍知津》一书。近来有学者认为谢观拆解《医籍知津》编入《中国医学大辞典》。通过对二者的对比研究,可知《医籍知津》与《中国医学大辞典》在一些医籍的解说上确实使用了同源材料,但《医籍知津》整体上并未编入《中国医学大辞典》,二者存在承袭关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於达望与1930年版《中华药典》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於达望是中国近代药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为《中华药典》做出了多方面的工作:著文陈述没有国家药典的弊害,介绍国外药典编纂情况,上书卫生行政部门,对之最终决定编纂产生积极的影响;主持、参加审查药学名词,为编纂清除文字障碍;与孟目的主持编纂,几易其稿,始克完成;主持印刷过程中繁琐的校对工作,保证药典得以顺利付梓;著文介绍《中华药典》,为之编订索引,补遗拾缺,实验验证,并提出改版建议。於达望之于《中华药典》表现出的勇于担当、坚持不懈、团结合作和任劳任怨的精神,是其药学救国、报国之志的体现,对于今天科技工作者仍具有教育和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晚清吴门医家凤在元生平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笔者所在单位编纂的《中华医藏·内科卷》中列有《内科脉镜》一书,为《凤氏医书三种》之一。其作者凤在元身份资料罕见,史籍未载,各中医人物类工具书亦皆未收载此人,其师承与生平更无从谈起。故笔者通过各医籍类工具书的提示 [1, 2, 3]、凤氏存世著作、1918年《重纂洞庭凤氏宗谱》(以下简称《凤氏宗谱》) [4],及其他相关史料,多方参合,对其生平与学术师承作一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30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和24家省市级综合馆的馆藏中医古籍数量、目录分类方法、目录出版情况、目录网络共享查阅情况,以及中医古籍专科目录分类方法的评价及相关意见或建议等开展调查,分析相关统计数据、收集反馈信息,以了解国内图书馆中医古籍的分类方法、使用情况,以及分类编目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结果显示,相较于综合馆,中医古籍藏量多集中在中医馆;中医馆选用的中医古籍分类方法分散,且以自编分类法为主,分类方法的统一性较差;中医馆古籍书目整理的深度和规范性也存在明显差距。提示,国内图书馆行业亟需统一、规范的中医古籍分类标准来提供专业化的方法指导.中医古籍分类标准的编制与应用对于促进中医古籍的共享与交流、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化进程、推动《中华医藏》编纂工程高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王鏊集》中的医学人物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王鏊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鏊集》首次对王鏊著作全面整理,汇集了王鏊生平自撰所有诗文、笔记。《王鏊集》中共发现医家38人,王鏊与周庚、周煦庵、盛汝弼、张养正、陈宠等多位医家交往甚密,与周庚同为京师吴中同乡文字会的核心成员,曾为周煦庵作墓表、为盛汝弼作碑文、为张养正作传,陈宠曾治愈王鏊外甥的痘疹后泄泻。《王鏊集》中载述医家数量众多,当因王鏊在朝为官35年,交游广泛,善于应酬;其籍贯为名医辈出的吴中地区,又善读医书,知晓医理,编纂医方。《王鏊集》中医学人物传记资料可信度高,部分医家资料又是正史、医史著作的主要来源,蕴含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分布于类书、方志、族谱、文集、笔记等各种典籍中的相关医家载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医家传记资料的缺失,值得深入挖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我国导致视功能严重丧失的常见眼底血管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多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和新药的出现,不但深化了对该病自然病程的认识,也改变了该病传统上以视网膜激光光凝为金标准的治疗模式,进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视功能预后。但目前我国各地区各层级医院对RVO的诊断和治疗仍以自己的经验积累为主,各地眼科医师对RVO的干预意识与知识的普及率仍有待提高,需要规范化的临床诊疗路径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诊治需求。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业委员会牵头,在综合国内外现有循证证据的基础上,遵循共识制定的原则,编纂了《中国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一文,系统全面地阐述了RVO的规范化诊疗路径。针对该共识中的要点进行解读,有助于突显其中的核心要点和思想,提高各级眼科医师对RVO诊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外营养中电解质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电解质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在营养及代谢支持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为进一步规范肠外营养中电解质制剂的使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以及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特邀国内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内科、外科及药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依据国内外最新指南、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实际临床医疗环境,共同编纂该共识。本共识围绕以下主题进行阐述:肠外营养期间电解质监测、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评估及营养治疗、各类疾病(包括重症、心力衰竭、术后短肠综合征、围手术期、创伤、糖尿病足、肾脏病、肝病、新生儿)肠外营养期间的电解质补充及肠外营养中电解质制剂的配伍原则,最终提出13个问题、26条推荐意见,旨在为肠外营养中电解质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经》《素问》编撰与流传解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通过对传世本《灵枢》《素问》编纂思想的发掘和梳理,发现二者是一部完整书的两个部分,二者的性质、关系是以《灵枢》为内篇,系理论创新之作,叙述方法以"撰"为主;以《素问》为外篇,为临床应用和资料整理性质,叙述方法以"编"为主。内、外篇皆成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之间,作者为曾长期在国家藏书机构任职的一流学者。在宋以前外篇流传更广,内篇则流传很有限,二者在传承过程中,虽内容有亡佚及添补、篇次有错乱及人为调整,但总体而论,失真的程度不大,特别是内篇《灵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孟目的传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孟目的(1897—1983)是中国药学事业的开拓者。他是第一部《中华药典》的主要编纂者;中国第一个独立的药学高教育机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的创建者;抗战期间,他还创办了重庆协和制药厂等数家制药企业;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检验所和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第一任所长。他在中国药学事业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踝关节扭伤是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其中部分患者会最终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而需要手术治疗。针对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包括修复类手术、重建类手术等。为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经过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讨论,编纂本专家共识,供全国骨科、运动医学及足踝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作为参考。共识内容包括:患者术前宣教、手术适应证、解剖修复手术、非解剖重建手术、解剖重建手术、关节镜手术技术、跟腓韧带修复/重建必要性、并发症治疗、运动员患者手术治疗、韧带松弛症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疗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