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关键词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每篇文稿需标引2~8个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选取,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著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排在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隔离联合额外部位消融的疗效评价——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环肺静脉隔离(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是否比单纯CPVI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风险低.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筛选出近10年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文献相关内容进行Meta分析,总结比较单纯CPVI与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策略在消融后房颤复发中的差异.结果:共纳入 21 篇文献,包括 21 项研究 3 357 例患者,其中 1 580 例行单纯CPVI,1 777 例行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随访时间均大于 1 年.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CPVI相比,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未降低房颤复发风险(OR=0.86,95%CI:0.73~1.01,P=0.06).根据额外消融部位、房颤类型、左心房内径、房颤诊断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只在较小的左心房内径亚组中,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进一步降低房颤复发风险(OR=0.68,95%CI:0.47~0.98,P=0.04),在其他亚组中未发现上述现象.结论:相比于单纯CPVI,CPVI联合额外部位的消融策略未降低消融后房颤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相关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IPOST 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国际指南图书馆(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美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新西兰指南协作网(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NZGG),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澳大利亚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Austral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ACPG),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医脉通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相关的文献.由课题组接受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3 篇.总结出 29 条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疼痛评估、疼痛管理基本原则、疼痛管理的药物干预策略、疼痛管理的非药物干预策略、疼痛评价、疼痛管理教育培训、疼痛管理的组织 7 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提取和汇总的有关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证据,可为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清代古籍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国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方法 对《中国国家图书馆》(V6.16版)收录的清代古籍中出现的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3.5)统计频次前30味中药的归经、性味和功效,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社团分析.结果 最终检索到关于乳中结核的清代古籍10本,记载的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有外敷、艾灸、热疗、针刺4种.其中外用方共13首,中药53味,总频次为104次,频次≥3次者共10味,前三位分别是铅丹、麝香、麻油;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解毒散结为主;归经多为脾、肝、心,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四气以温、寒、平为主;社团分析显示外用药物治法分为4类,分别是清热燥湿泻火、活血通络化痰、消肿敛疮生肌、行气活血散结;关联分析显示外用药方核心处方为琥珀膏;外用药中麻油和动物药2种特殊类型的药材出现频率较高.结论 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有4种不同治疗方法,外用药物以寒温并用、标本兼顾、活血清散为主,并常用芳香类溶剂和血肉有情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d its receptor, CGRP-mAbs)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在线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以查找CGRP-mAbs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使用Cochrane Collaboration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MP14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s,涉及6 218例成年偏头痛患者(试验组2 679例,对照组3 539例)。荟萃分析结果示:与安慰剂组相比,CGRP-mAbs预防性治疗成人偏头痛减少了每月偏头痛发作天数[标准均数差(SMD)=-0.35;95% CI-0.4~-0.3];CGRP-mAbs增加了每月发作天数减少≥50%的应答率[相对危险度( RR)=1.65,95% CI1.54~1.76];CGRP-mAbs减少了每月应用特异性药物的天数(SMD=-0.38;95% CI -0.43~-0.32);CGRP-mAbs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06,95% CI 1.01~1.10)。 结论:CGRP-mAbs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性治疗偏头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分布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选择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的有关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并提取相关数据。试验组使用利拉鲁肽,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活性药物、饮食干预或为基础药物对照。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内脏脂肪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并评估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包括体重、腰围及体重指数。采用Review Manager 5.4.1和STATA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偏倚风险。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10项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可显著降低内脏脂肪组织[标准化均值差(SMD)=-0.69 cm 2,95%CI -1.09~-0.29 cm 2, I 2=78%, P<0.05]和皮下脂肪组织(SMD=-0.48 cm 2,95%CI -0.77~-0.19 cm 2, I 2=50%, P<0.05),另外也显著降低了体重[加权均值差(WMD)=-3.65 kg,95%CI -4.45~-2.85 kg, I 2=0, P<0.05]、腰围(WMD=-3.07 cm,95%CI -4.63~-1.51 cm, I 2=75%, P<0.05)及体重指数(WMD=-1.23 kg/m 2,95%CI -1.62~-0.84 kg/m 2, I 2=50%, P<0.05)。 结论: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氨酸酶-1在尤文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肉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氨酸酶-1(NEU1)在尤文肉瘤(E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ES患者数据集以分析NEU1在ES中的表达;从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获取了ES患者数据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索NEU1与ES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NEU1是否为ES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注释分析NEU1在调控ES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机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核酶链反应(RT-qPCR)验证NEU1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及人ES细胞系RD-ES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转染技术敲减ES细胞系RD-ES中NEU1的表达,并将ES细胞系分为shRNA-NEU1和shRNA-NC两组探索NEU1表达水平改变对ES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从GEO数据库中检索并下载GSE17674和GSE17679数据集,其中GSE17674包含44例ES组织和18例正常组织,GSE17679包含87例ES组织和18例正常组织,随后通过分析发现NEU1在ES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织( P<0.001)。从ICGC数据库获取了56例ES患者完整的基因表达数据集和相应的临床信息,进一步通过生存分析发现NEU1高表达组( n=28)中ES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总生存率低于NEU1低表达组( n=28)( HR=2.830,95% CI:1.324~6.051, P=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EU1可影响ES患者预后( HR=1.049,95% CI:1.008~1.092, P=0.019),而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提示NEU1可作为ES预后评估的风险因素( HR=1.087,95% CI:1.028~1.148, P=0.003)。KEGG结果显示MAPK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信号通路是调控ES的恶性进程潜在机制。RT-qPCR结果表明NEU1在RD-ES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细胞hBMSC(2 184.23±527.32比1.00±0.08, 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NEU1敲低组的RD-ES细胞在24、48及72 h的增殖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94±0.126比0.696±0.118、0.657±0.096比1.142±0.182、1.053±0.064比1.980±0.146,均 P<0.001)。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低表达NEU1组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低于对照组(184.2±123.9比362.8±78.0, P=0.02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发现,NEU1敲低组的平均划痕距离低于对照组(19.6%±5.7%比56.0%±7.6%, P<0.001)。 结论:NEU1可能是ES的预后影响因素,其在ES中表达异常可影响ES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从而导致ES患者的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用腔内影像观察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PCSK9i)的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并验证他汀联用PCSK9i的降脂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知网数据库,获取从建库到2022年12月20日的全部文献。英文检索关键词为“PCSK9 Inhibitors”“Alirocumab”“Evolocumab”“plaque”“IVUS”“OCT”等,中文检索关键词为“PCSK9抑制剂”“斑块”“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筛选所有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他汀治疗与他汀联用PCSK9i治疗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Revman)5.4处理数据。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1 91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他汀单药治疗,他汀联用PCSK9i能够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百分比(PAV)(MD:-2.08 mm 3,95% CI:-2.94~-1.23 mm 3, P < 0.001),加速PAV的消退(MD:-1.13 mm 3,95% CI:-1.49~-0.77 mm 3, P < 0.001);改善总动脉粥样硬化体积(TAV)(MD:-6.42 mm 3,95% CI:-14.34~1.51 mm 3, P=0.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促进TAV消退(MD:-5.16 mm 3,95% CI:-7.09 ~-3.23 mm 3, P < 0.001);显著增加薄帽斑块纤维帽厚度(FCT)(MD:8.46 μm,95% CI:5.13~11.79 μm, P < 0.001)。此外,他汀联合PCSK9i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 结论:他汀联用PCSK9i可明显改善粥样斑块的特征和表型,并大幅降低血脂水平。对于存在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建议尽早启动他汀联合PCSK9i治疗,并长期维持,确保更多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现状及热点的中文文献计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梳理分析国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其研究热点、趋势。方法:以“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支气管发育不良”、“新生儿慢性肺疾病”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8月27日的相关文献,限定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所收录的期刊进行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 172篇,发表在311种期刊上,发文量逐年快速递增,主要聚焦在BPD的危险因素、呼吸管理等方面,其中多种无创通气模式的选择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咖啡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出院后的随访等是研究热点。结论:近40年国内早产儿BPD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危险因素和防治方面,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的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例采用胎儿镜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的MCMA双胎病例,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MCMA双胎通过激光阻断脐血流进行减胎的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情况、手术指征及方式、病情发展及母婴预后。结果:本院3例MCMA双胎于孕17~24周进行胎儿镜下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其中2例足月分娩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无中文文献,共29例进行胎儿镜激光处理脐带的MCMA双胎病例,加上本文报道的3例,共32例。手术指征分别为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7例(21.9%),胎儿发育异常15例(46.9%),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7例(21.9%),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3.1%),双胎输血综合征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1例(3.1%),双胎之一胎死宫内1例(3.1%)。手术孕周14 +1~27 +3周,无手术相关的母体并发症发生。除外未松解脐带的2例和1例胎儿畸形引产外,余29例均活产。活产儿分娩孕周为24 +3~40周,出生体重800~3 800 g。随访时间1月龄~9岁,新生儿死亡4例(原因不详),产前即发现多发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肛门闭锁、副耳),余24例未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 结论:对于伴有脐带缠绕等需要减胎的MCMA双胎,采用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缠绕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