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栓弹力图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前瞻性分析根据血栓弹力图(TEG)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9例,治疗3~5 d后完善TEG检测,住院期间完成氯吡格雷基因学检测,根据TEG检测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将患者分为高效组( n=45)、中效组( n=37)和低效组( n=27)。高效组患者不建议改变用药,中效组、低效组患者均建议改变用药,观察3组患者药物调整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结果:中效组患者的冠心病者所占比例高于高效组和低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效组中6例患者改用阿斯匹林+西洛他唑。中效组、低效组中分别有28、14例患者不愿换药而继续使用阿斯匹林+氯吡格雷。高效组中,不换药患者新发脑卒中、支架内再狭窄的总发生率(1/39)低于换药患者(1/6)。中效组中,不换药患者新发脑卒中、支架内再狭窄的总发生率(6/28)高于换药患者(1/9)。低效组中,不换药患者新发脑卒中、支架内再狭窄的总发生率(3/14)高于换药患者(0/13)。高效组慢代谢型患者中,不换药患者新发脑卒中、支架内再狭窄的总发生率(2/3)高于换药患者(1/2)。 结论:根据TEG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提高疗效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其中对于ADP抑制率>70%、氯吡格雷基因型为慢代谢型的患者,更换氯吡格雷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晚发型败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新生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新生儿科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确诊的1例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LOS的早产儿临床资料。以“新生儿/neonate、败血症/sepsis、非脱羧勒克菌/ Leclercia adecarboxylat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并对新生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LOS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本例患儿为胎龄34周 +3早产儿,出生体重2 050 g,男性,因生后呼吸困难14 min入院,入院后予暖箱(温度33~35 ℃,湿度50%~60%)保暖,先后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应用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抗感染,于生后11 d发生LOS。虽经扩容、抗感染、呼吸支持等治疗,但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患儿死亡后1 d血培养MALDI-TOF MS鉴定为非脱羧勒克菌,药敏实验提示为多重耐药菌。文献复习获得国外报道新生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2例,均为早产儿、女婴、敏感菌株导致的LOS,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经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1例。 结论:非脱羧勒克菌单一感染可导致早产儿LOS,无特异临床表现,MALDI-TOF MS有助于其诊断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圆锥角膜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9岁,汉族,因"双眼抗青光眼术后1年,视力下降3个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就诊前1年,患者于外院诊断为"双眼青光眼、双眼屈光不正",并行"右眼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术及左眼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患者自诉术后于外院复查时双眼矫正视力为0.4,眼压仍高(具体不详),行局部降眼压治疗(贝美前列腺素滴眼液+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双眼;左眼加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此外,患者自双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长期进行眼球按摩以稳定滤过泡及眼压。就诊前3个月视力出现明显下降,未予重视。既往双眼高度近视戴镜矫正30余年。患者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过敏性眼病史、家族史。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为0.1,左眼为0.15;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右眼为10.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4.9 mmHg;眼前节照相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图1)显示双眼上方结膜滤过泡平坦,双眼中下方角膜可见线状斑翳,角膜向前隆起变薄,角膜后沉着物(-),前房中深,房水闪辉(-),右眼虹膜可见周切孔,双眼瞳孔直径为4 mm,对光反射稍迟钝,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显示高度近视眼底改变,杯盘比约为1.0。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德国Oculus公司)显示:双眼角膜均为不规则散光,鼻下方角膜变薄,曲率明显增加,右眼、左眼最薄点角膜厚度分别为447、430 μm,角膜前表面最大屈光力分别升高至65.2、57.7 D,角膜前表面最薄点高度分别为+66、+36 μm,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160、+117 μm(图2、表1)。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德国Oculus公司)显示双眼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为1.0,双眼生物力学指数(TBI)为0.98,右眼、左眼Belin/Ambrosio综合偏差值(BAD-D)分别为16.92、14.89(表1)。结合患者青光眼术后长期揉眼史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变薄并呈锥形前突等典型临床体征,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角膜旁中央明显变薄及角膜生物力学检查示角膜滞后量和阻力因子量等生物力学指标下降,最终诊断:双眼圆锥角膜,双眼高度近视,双眼抗青光眼术后。治疗上予以双眼验配硬性角膜接触镜提高矫正视力,如患者不能耐受配戴或无法长时间舒适配戴,可考虑试行角膜交联术,同时继续局部点眼控制眼压。患者回当地医院验配硬性角膜接触镜且未再次来我院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注射用卡泊芬净致低钾和低钙血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35岁女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因出现肺部感染给予胰岛素、美罗培南、更昔洛韦以及纠正酸中毒、补液等治疗。因痰培养结果提示曲霉菌感染,停用更昔洛韦改为卡泊芬净;因患者体温峰值下降,停用美罗培南改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菌治疗前血钾和血钙分别为3.7和2.07 mmol/L,使用卡泊芬净第3、6、8、10天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第2、3、7、9天,血钾和血钙分别为3.5和2.18 mmol/L、3.0和1.89 mmol/L、2.6和1.96 mmol/L及3.0和1.97 mmol/L。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继续给予卡泊芬净及补钾、补钙等对症治疗,2 d后血钾3.0 mmol/L、血钙1.96 mmol/L;停用卡泊芬净,改用伏立康唑,3 d后血钾3.8 mmol/L、血钙2.12 mmol/L。考虑低钾和低钙血症由卡泊芬净引起的可能性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西胸科医院2019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基因型耐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9年广西胸科医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病毒抑制失败患者HIV-1基因型耐药发生水平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接受ART≥6个月且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成人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血浆提取核酸,采用美国雅培ViroSeq方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共有131例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获得 pol基因片段序列。74例(56.5%)对至少一类病毒抑制剂耐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RTIs,NNRTIs)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分别为M184(42.0%)和K103(37.4%)。8例(6.1%)和15例(11.5%)分别对NRTIs和NNRTIs产生单类药物耐药,49例(37.4%)对NRTIs和NNRTIs产生双重耐药,1例(0.8%)对NRTIs、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产生三重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耐药发生存在显著性关联的因素有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AOR=4.57,95% CI:1.28~16.30)、抗病毒治疗时间6~35个月(AOR=12.87,95% CI:3.36~49.33)及≥60个月(AOR=5.95,95% CI:1.75~20.22)。对常用药物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替诺福韦(TDF)、阿巴卡韦(ABC)、利匹韦林(RPV)、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获得性耐药所占比例分别为39.7%、6.9%、10.7%、19.1%、6.9%、45.0%、49.6%和1.5%。 结论:广西胸科医院56.5%的ART病毒抑制失败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超过1/3病例同时对NRTIs和NNRTIs双重耐药。定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加强依从性教育,对耐药发生病例及时更换治疗药物方案,提高ART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年中国11所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监测2018年我国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病原谱分布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全国11家教学医院的引起院内血流感染(BSI)、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和院内腹腔感染(IAI)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对临床常见菌株进行抗菌药物药敏实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药敏折点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9年M100S(第29版)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共收集1 590例病例,包括BSI 831例,HAP 450例,IAI 309例。BS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9.2%,243/831)、肺炎克雷伯菌(16.2%,135/83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1%,84/831);IA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6.2%,81/309)、屎肠球菌(15.5%,48/309)和肺炎克雷伯菌(13.3%,41/309);而HAP最主要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24.7%,111/450)、铜绿假单胞菌(20.7%,93/450)和肺炎克雷伯菌(16.2%,73/4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糖肽类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对头孢洛林的敏感率为77.8%(105/135)。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29.6%(40/135),低于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发生率(83.7%,41/49)。发现1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1.1%,1/95),1株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2.3%,1/4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分别为56.1%(193/344)和22.1%(55/249),碳青霉烯耐药株的发生率分别为4.1%(14/344)和22.9%(57/249),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3%(8/344)和2.0%(5/249),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5%(5/344)和7.6%(19/249),均未检出替加环素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黏菌素(99.5%,184/185)和替加环素(91.4%,169/185)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碳青霉烯耐药株的发生率达到78.9%(146/185)。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为36.7%(66/180);黏菌素、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100%(180/180)、93.3%(168/180)和85.6%(154/180)。结论:替加环素、黏菌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大部分院内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严重。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发生率继续升高,需要引起关注并进行持续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腹痛起病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2019年5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MP)性胸腔积液1例。患儿,女,12岁,腹痛为首发症状,伴发热,以"消化道感染"对症治疗无缓解,入院前因出现呼吸困难结合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支持MP感染,病程中始终缺乏明显肺部感染表现,经阿奇霉素联合美洛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改口服莫西沙星后体温平稳,口服糖皮质激素后胸腔积液迅速吸收,随诊6个月未再复发。提示儿童MP感染可导致胸膜炎及单侧胸腔积液,可以腹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常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时可根据个体情况改为喹诺酮类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中的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中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以及快速诊断的方法,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6 62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6 620份尿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845株,检出率为12.8%;其中革兰阴性菌529株,占62.6%,革兰阳性菌135株,占16.0%,真菌181株,占21.4%,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11株、肺炎克雷伯菌58株、粪肠球菌50株。科室分布中泌尿外科和肾内科占比最高分别为28.4%和13.0%。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255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显著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 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在尿常规两项指标联合分析中,无论在ESBLs阳性还是阴性的大肠埃希菌中,白细胞和亚硝酸盐的联合检测较单项指标检测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在80%以上;在单项指标分析中,亚硝酸盐在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当尿常规pH<6.0时,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占比为34.9%;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占比为52.87%。 结论:尿常规中白细胞和亚硝酸盐的联合检测快速、简便,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尿路感染,特别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早期诊断和快速筛检。经验选择能覆盖ESBLs菌感染的药物,可避免多种耐药菌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无病灶肺炎链球菌菌血症39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无病灶肺炎链球菌菌血症(OPB)的临床特征和适宜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儿内科病房3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OPB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药敏结果、抗生素应用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PB患儿发病中位年龄2岁4个月,74.4%(29/39例)的患儿年龄6个月~3岁;平均总热程3.69 d(1~14 d),平均住院时间6.74 d;89.7%(35/39例)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 9/L,76.9%(30/39例)的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38.9%(14/36例)的患儿降钙素原>2 mg/L;住院期间患儿均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初始抗生素选择:头孢呋辛[11例(28.2%)]、阿莫西林舒巴坦钠[10例(25.6%)]、头孢曲松钠[7例(17.9%)],美洛西林舒巴坦[6例(15.4%)];抗生素治疗平均1.4 d后热退,平均静脉抗生素疗程6.2 d;药敏结果提示青霉素不敏感率为46.2%,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不敏感率分别为22.2%、10.3%、17.9%,红霉素100.0%耐药,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耐药。 结论:OPB好发于6个月~3岁婴幼儿,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低,对于免疫力健全的儿童抗生素治疗后热退快,预后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5—2019年中国538株脑膜炎奈瑟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05—2019年中国538株脑膜炎奈瑟菌抗生素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中国2005—2019年30个省份538株脑膜炎奈瑟菌,参考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选用11种推荐抗生素,采用梯度扩散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的抗生素敏感性。结果:538株脑膜炎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美洛培南、氯霉素、利福平、头孢曲松等5种抗生素均敏感,无耐药菌株出现。对其他6种抗生素敏感性分别为:头孢噻肟(97.4%,524株)、氨苄西林(87.7%,472株)、青霉素(84.8%,456株)、米诺环素(95.2%,512株)、环丙沙星(24.9%,134株)、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噁唑(11.2%,60株)。结论:中国2005—2019年538株脑膜炎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美洛培南、氯霉素、利福平、头孢曲松等5种抗生素均敏感,应关注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等不敏感和耐药的菌株,不再推荐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基异噁唑作为临床救治和预防性服药首选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