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奈瑟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 [1]。近年来,杭州市流脑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主要以散发为主,A群、C群、B群、W135群Nm均有出现过。杭州市2018—2020年正常人群Nm抽样调查显示人群总体携带率为1.02%,B群占25%,此次报告的流脑病例为B群Nm引起的婴儿硬膜下积液病例近年未见,应引起重视。现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尿道炎和非特发性尿道炎男性患者第一尿中的细菌菌群鉴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克隆文库法分析原发性尿道炎和非特发性尿道炎男性患者第一尿中的细菌菌群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64份尿道炎男性患者(原发性尿道炎和非特发性尿道炎)第一尿的尿液标本,根据基于16S核糖体RNA基因的克隆文库方法分析细菌菌群分布情况。此外,通过常规PCR方法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人支原体、解脲支原体或细小脲原体的菌群情况。结果:64份尿液标本中,42份通过克隆文库方法成功分析出结果;评估了2 781个克隆,并检测到95种细菌系统发育型。微生物系统发育型的克隆文库法检测结果:从6个标本中检测到淋病奈瑟菌,并且是5个标本中的主要细菌种类;从5个标本中检测到生殖器分枝杆菌,并且是3个标本中的优势菌种;从2个标本中检测到解脲支原体;分别在8个和1个标本中分别检测到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在10个样本中检测到阴道加德纳菌。常规PCR中TMA方法从15个标本中检测到沙眼衣原体;在8个样本中检测到淋病奈瑟菌,且是5个标本中的优势菌种,在2个样本中占据100%的菌群。常规PCR中TaqMan法在12个样本中检测到生殖器分枝杆菌,且在2个样本中占据50%以上菌群;在1个样本中检测到淋病奈瑟菌,占比100%。结论:克隆文库法可检测菌群中各菌种的占有率,可成为男性尿道炎细菌分析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CWY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免疫策略及血清学免疫持久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接种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侵袭性脑膜炎奈瑟菌病(IMD)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如何科学制定与当前IMD流行病学特征相适应的免疫策略是影响其防控效果的关键因素。尽管我国2021年上市的ACWY群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enACWY/MCV4)已在临床试验中证实了其免疫原性及安全性,但实践应用中仍未完全覆盖IMD高发人群,且缺乏长期的血清学免疫持久性数据。为积极响应WHO发布的2030年战胜脑膜炎的路线规划,本研究整理归纳了全球MCV4疫苗的应用现况及各国免疫策略,从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角度系统分析了血清学免疫持久性数据,结果显示,MCV4基础免疫的初免年龄越大,血清学免疫持久性越好;与W群、Y群和C群相比,抗A群脑膜炎奈瑟菌( Nm)血清杀菌活性衰减最快。在完成基础免疫后的3~6年加强1剂MCV4,可诱导持久的免疫反应及快速的免疫记忆。鉴于当前青少年是我国IMD高发及 Nm高携带率群体,我国MCV4的应用年龄范围需基于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数据逐步扩大,并探索评估加强免疫策略的必要性及相应的实施程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1年山东两起婴儿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2021年山东省两起婴儿B群流脑疫情开展调查,采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相关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 Nm)分离培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外膜蛋白基因 porA和 fetA分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室确诊的两起B群流脑疫情来自烟台市和临沂市报告,指示病例分别为5月龄和2月龄婴儿,均未到流脑疫苗接种月龄,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相似,预后良好。家庭密切接触人员标本均检出与指示病例相同序列型(ST)B群 Nm,但未再发现后续病例。其中,烟台菌株为ST-8920型,属CC4821克隆群, porA基因型为P1.21-2,23, fetA基因型为F3-1;临沂菌株为新ST型,属CC4821克隆群, porA基因型为P1.20,23, fetA基因型为F1-91。上述菌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头孢类药物敏感性降低。两起婴儿B群流脑疫情在国内较为少见,与既往其他菌群的流行特征和病原特点有所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8—2020年山东省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携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 Nm)的携带特征。 方法:于2008年4月至2020年4月,以济南市历下区、潍坊市高密市、济宁市嘉祥县、威海市文登区、临沂市郯城县、德州市临邑县6个地区为研究现场,招募16 848名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采集研究对象咽拭子标本,对 Nm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 Nm携带特征。 结果:16 848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51.86%(8 737名);共分离到 Nm菌株136株,携带率为0.81%。136株 Nm菌株以B群(60.29%)和不可分群菌株(23.53%)为主;临沂(1.39%)和济南市(1.14%)的健康人群 Nm菌株携带率较高;13~16岁(1.60%)、17~19岁(1.10%)年龄组人群的 Nm菌株携带率较高;男性携带率(1.02%)较高。 结论:山东省健康人群 Nm携带率相对较低,B群和不可分群 Nm的占比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例Y群ST167型脑膜炎奈瑟菌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1例疑似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病例进行病原学鉴定诊断,评估疫情传播风险。方法: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形态学和菌体革兰染色观察、生化鉴定、乳胶凝集试验、血清玻片凝集试验、核酸检测进行病原鉴定和血清群分群,检测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疫情防制措施。结果:经多种实验室方法鉴定,该疑似病例确诊为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菌株血清群为Y群,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为767,属ST167克隆群,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等9种抗生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中介,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环境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本病例经检测明确病因为脑膜炎奈瑟菌侵袭性感染,菌株为Y群ST167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例引发疫情传播流行的风险较低,后续需要持续关注和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奈瑟菌引起原发性腰椎间盘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腰椎间盘炎是临床上少见的感染性疾病,且以儿童多见,成人罕见。奈瑟菌属中的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是最常见的人体致病菌,其他菌种则是可存在于人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通常不致病。该菌营养要求高,容易漏检、漏诊,由奈瑟菌引起的原发性腰椎间盘炎鲜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由未分类奈瑟菌引起的原发性腰椎间盘炎,行手术并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新生儿流行性脑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膜炎奈瑟菌在健康人群携带率约为10%~15%,全球范围内流行性脑膜炎病死率超过10%,伴有高致残率。国内有关新生儿流行性脑膜炎的病例报道较少,特别是B群脑膜炎奈瑟菌导致新生儿流行性脑膜炎报道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B群脑膜炎奈瑟菌导致新生儿流行性脑膜炎,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膜炎是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为降低脑膜炎对于全球公共卫生的威胁,2020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采取紧急行动预防和控制脑膜炎的决议(WHA73.9号决议)。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正式发布了《到 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本文从涵盖范围、目标以及支柱性策略几方面对全球路线图的部分重点信息进行解读,为我国进一步加强对细菌性脑膜炎的防控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组测序在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测序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改善儿童BM的诊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江西省儿童医院所有BM病例,同时采集其血和脑脊液等生物样本进行传统病原学检测和宏基因组测序,以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明确宏基因组测序在儿童BM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入组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74.74±58.67)个月。宏基因组测序明确病原学共26例,阳性率为57.78%。其中肺炎链球菌8例,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奈瑟菌、葡萄球菌、沙门菌、复合分枝杆菌各2例,中间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巴黎链球菌、液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曲霉菌各1例。传统的病原学阳性率为17.78%,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阳性率为57.78%, P=0.014,Kappa值为0.273。二者比较发现,mNGS技术在儿童BM诊断中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51.35%,阳性预测值为30.76%,阴性预测值为100.00%,Youden指数为51.36%,误诊率为48.64%,漏诊率为0。 结论:宏基因组学检查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可提高儿童急性BM的病原学诊断率,尤其在临床高度怀疑感染,而传统病原学无法明确病原时应尽早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