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MC/PVP温控收缩性纳米纤维膜与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大鼠皮肤全层缺损的修复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温控收缩性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膜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选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PTMC/PVP纳米纤维膜处理),CCK-8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活/死细胞染色实验观察2组细胞中活/死细胞数量,细胞骨架染色实验观察2组细胞形态表现.体内实验选用12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实验组大鼠采用PTMC/PVP纳米纤维膜治疗,术后拍照观察,第0、3、6和12天时计算2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术后第6和12天切取2组大鼠皮肤创面和周围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皮肤创面和周围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三色染色观察2组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情况,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血管形成数量.结果:CCK-8实验,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在第1、3和5天均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死细胞染色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密度和数量无明显变化且以活细胞为主.细胞骨架染色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呈梭形且细胞伸展.体内实验,第3、6和12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升高(P<0.01),12 d时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为95.45%,创面基本愈合.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第12天实验组大鼠创面皮肤结构更接近正常皮肤,有丰富的肉芽组织、规则的表皮结构和新血管生成.Masson三色染色,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量更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增多,表明血管形成数量增加.结论:PTMC/PVP温控收缩性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促进大鼠皮肤全层缺损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基底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聚己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静电纺丝支架材料的制备与组织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聚己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CL/PTMC)静电纺丝支架材料,并研究其理化特征和组织相容性. 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CL和不同配比的PCL/PTMC支架材料(3∶1,1∶1,1∶3,w/w);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及单轴拉伸试验检测已制备支架材料的形态特征、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小鼠皮下组织植入各组实验材料,观察异物反应、材料降解及细胞在材料内生长情况. 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PCL/PTMC(3∶1)、PCL/PTMC(1∶1)与PCL支架材料具有相似的纤维多孔性结构,PCL/PTMC(1∶3)支架材料发生纤维融合,失去纤维多孔性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PCL/PTMC支架材料中PCL与PTMC分子间作用较弱,特征峰无明显改变.热重和差热分析显示,PCL/PTMC支架材料的热稳定性介于PCL和PTMC之间,随着PTMC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单轴拉伸试验显示,PTMC含量与材料的形态特征是影响PCL/PTMC支架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小鼠皮下组织埋置实验显示,PCL、PCL/PTMC(3∶1)、PCL/PTMC(1∶1)材料植入2月后,宿主细胞侵蚀厚度分别为(23.85±3.71)%,(26.83±3.71)%和(29.15 ±2.33)% (P <0.05),PCL/PTMC(1∶3)材料表面可见侵蚀性降解,宿主细胞难以在材料内部生长. 结论 PCL/PTMC静电纺丝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质随材料中PTMC含量的增加发生规律性变化,纤维多孔性PCL/PTMC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体外降解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目前输卵管栓塞器具因为金属质地存在着多种弊端,研究生物降解材料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在输卵管栓塞材料领域寻找突破点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降解性能,论证其作为输卵管栓塞材料的可能性.方法:选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分别浸泡在磷酸盐缓冲液和脂肪酶溶液中,37℃轻柔振动.定期观察试样的形态、失重率、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降解液的pH值,对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降解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①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体外降解模式为表面溶蚀降解,降解产物不含酸性化合物;②脂肪酶能加速降解进程,但样品的形状和尺寸是影响相对分子质量下降速率的主要因素;③初始相对分子质量影响其降解速率和尺寸稳定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形状保持率越高,但质量损失越快,反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质量损失越慢,但变形严重;④结果显示:选择适合的相对分子质量或通过共聚等手段调节其性能,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有望用于输卵管栓塞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L-LA/GA/TMC配比对共聚物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本体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组不同摩尔比的DL-LA/GA/TMC三元共聚物.通过GPC、1 H-NMR、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不同摩尔比对共聚物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摩尔比与投料摩尔比基本一致;共聚物为无定形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DL-LA含量的增加略有升高,而随TMC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共聚物的拉伸强度随TMC含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改变TMC的含量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当TMC含量≥35%时,共聚物显示了热塑性弹性体的特征;当TMC含量为50%时,聚合物断裂伸长率达到1778.5%,拉伸强度仍保持在12.4 MP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体外酶解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关于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体外酶解性能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体外酶解性能,并探讨影响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体外酶解性能的因素及其作用规律.方法: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均聚物及其共聚物,2种均聚物的分子质量分别为135,256 kDa,共聚物的分子质量为238 kDa,将分子质量为256 kDa的均聚物制成棒条与膜片2种形状,其余2种样品制成棒条.将均聚物、共聚物样品分别置于脂肪酶溶液中,均聚物样品于第1,2,4,8,10,12周取出,共聚物样品于3,6,9,12,15 d后取出样品,测量样品质量变化,计算失重率及降解速率常数.结果与结论:①分子质量、形状及共聚改性对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体外酶解性能有显著影响;②当分子质量由135 kDa增加至256 kDa时,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均聚物棒条的酶解速率常数由每周1.46%增加到每周3.81%,说明分子质量越高,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均聚物的体外酶解速率越快;③当形状由棒条转换为膜片时,分子质量为256 kDa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均聚物的酶解速率常数由每周3.81%增加到每周9.16%,说明膜片形状样品降解速率更快;④在分子质量为256 kDa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结构中引入等摩尔比己内脂成分后,其酶解速率常数由每周3.81%增加到每周14.49%,说明在结构中引入聚己内酯成分,可加速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降解速率;⑤各因素对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体外酶解速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共聚组成>样品形状>分子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的3D打印制作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3D打印制作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为动物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以自主研制的聚左旋乳酸(PLLA)-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三元共聚物作为材料,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封堵器样品;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及血小板黏附实验评价封堵器样品的血液相容性,通过肌肉内植入实验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结果 成功打印封堵器样品.溶血实验显示样品材料溶血率小于5%,表明材料对红细胞破坏程度轻微;动态凝血实验显示材料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的程度较低;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材料激活血小板程度较PLLA低;肌肉内植入实验未显示明显的组织损伤和坏死.结论 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可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且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动物实验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己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静电纺丝支架材料对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聚己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CL/PTMC)静电纺丝支架材料对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CL、PCL/PTMC(3:1)、PCL/PTMC(1:1)支架材料,RAW264.7巨噬细胞体外种植于材料表面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体外种植细胞72 h后的材料表面形态与黏附于材料表面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RT-qPCR检测巨噬细胞中IL-1β、IL-10和TNF-α的基因表达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IL-10和TNF-α 的含量(即巨噬细胞的分泌量).结果 RAW264.7细胞在3种静电纺丝材料上均能良好生长,体外种植细胞72 h,PCL组材料表面生长的RAW264.7细胞为较规则的圆形;而PCL/PTMC(3:1)组和PCL/PTMC(1:1)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变,伪足的形成使细胞与材料纤维结合更为紧密;PCL/PTMC(1:1)组较PCL/PTMC(3:1)组细胞形态变化更为明显,细胞紧密、均匀覆盖于材料表面.流式细胞分析显示,PCL组、PCL/PTMC(3:1)组和PCL/PTMC(1:1)组M1细胞含量分别为18.9%±1.5%,19.8%±1.7%和17.2%±2.1%,均小于空白对照组(26.6%±1.9%,P<0.05,n=3);3种材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L组、PCL/PTMC(3:1)组和PCL/PTMC(1:1)组M2细胞含量分别为36.8%±2.3%,27.8%±1.3%,26.4%±1.7%,均大于空白对照组(18.1%±0.9%,P<0.05,n=3),PCL/PTMC(3:1)组和PCL/PTMC(1:1)组表面M2细胞明显少于PCL组.不同支架材料组表面生长的RAW264.7细胞无论是IL-1β、TNF-α的基因表达量还是细胞因子分泌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n=3);而IL-10的基因表达和分泌都高于空白对照组,且PCL/PTMC(3:1)组和PCL/PTMC(1:1)组IL-10水平低于PCL组(P<0.05,n=3).结论 PCL/PTMC复合静电纺丝支架材料与PCL相似,能够改变周围巨噬细胞M1/M2比例,以M2型极化为主;与单纯PCL材料相比,PCL/PTMC复合静电纺丝材料对于驱使巨噬细胞向M2极化的行为稍弱,有助于宿主细胞长入材料内部.相对于单纯PCL材料,PCL/PTMC复合纺丝材料可能是更好的人工血管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可吸收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可吸收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7例掌骨骨折,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AO分型均为A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0~51岁,平均(26.40±5.02)岁.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可吸收钢板内固定术.记录骨折愈合情况、TAFS功能评定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44±0.38)个月.末次随访时TAFS功能评分:优25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6.30%.27例中有23例出现切口异物反应,其中16例无痛性肿胀,4例无痛性积液,3例切口皮肤破溃.结论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可吸收钢板治疗掌骨骨折,虽然生物力学强度可满足骨折的愈合,但降解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发生率较高,建议谨慎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左旋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混物的降解特点和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制备出左旋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LLA-PTMC)共混物的成型栓棒,研究其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探讨该栓棒作为生物可降解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可能性.方法 选用分子量为16×104的左旋聚乳酸(PLLA)与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采用热熔加压成型的方式制备二者的共混物栓棒.将PLLA-PTMC共混物栓棒分别置于磷酸盐缓冲液(PBS)、脂肪酶溶液、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内,定期观察栓棒的表面形貌并测量各个时期的失重率变化,探寻其体内外降解规律.结果 ①在同一种降解环境下,PTMC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该共混物降解越快.②三种不同的降解环境中,脂肪酶中共混物降解最快,动物体内次之,降解速率都较为理想,但PBS中共混物降解缓慢,PBS中共混物在16周内质量损失率最大不超过3%.相对分子质量为330×103的PTMC与PLLA共混物栓棒在脂肪酶中降解16周后质量损失率达到了79.48%,在动物体内降解16周后质量损失率达到了61.35%.③试件在植入8周后,植入物周围组织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①PLLA-PTMC共混物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其降解速率受P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及降解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②PLLA-PTMC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可吸收性PDT/Fe3O4复合物瘤床标记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制备贴合人体组织、安全有效的可吸收性乳腺癌术后放疗指示标记夹,同时为其他组织修复标记材料的设计和构建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外消旋丙交酯(DLLA)、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将DLLA与TMC共聚合成共聚物PDT〔poly-(D,L-lactide-co-TMC〕,将PDT样品与制备的磁性纳米Fe3 O4颗粒通过溶液共混,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分别在X射线及CT下观察材料显影效果,并结合所研究材料的表征,筛选最佳磁性纳米Fe3 O4颗粒浓度.结果 PDT/Fe3O4复合材料电镜下具有较好的均一性,材料的力学强度随着磁性纳米Fe3O4颗粒的质量分数变化而改变,弹性模量最高为399.66 MPa,对应Fe3 O4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5%,最低为160.34 MPa,对应Fe3 O4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材料与乳房局部组织的CT值有阳性差异,最大CT值为1762.2 HU,利于医学影像学显影.结论 PDT/Fe3O4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吸收性,具备良好的影像学显影功能,降解全程满足放疗周期,可用作乳腺癌术后放疗指示标记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