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牵张锻炼联合高压氧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41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肌肉牵张锻炼联合高压氧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82例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肌肉牵张锻炼治疗,观察组予以肌肉牵张锻炼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疼痛消失时间和治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和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但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肌肉牵张锻炼联合高压氧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加快病情恢复速度,降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肌性斜颈再手术12例临床分析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再手术的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MT术后复发病例12例。患儿年龄8~16岁,平均13.2岁;男9例,女3例。分析疾病复发原因,随访观察患儿术后外观,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及Lee评分标准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儿初次手术治疗在外院10例,本院2例;初次手术治疗年龄6个月~2.2岁;手术方式为微创小针刀治疗2例,小切口单头松解5例,单纯离断7例,断端丝线结扎4例。二次手术病例术中均证实存在胸锁乳突肌挛缩、黏连,其中颈阔肌挛缩黏连3例,术中颈血管鞘分离困难8例,2例颈内静脉破裂予以修补。手术均采取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术中可无张力摆正颈部于中线为松解完全。患儿术后外观均得到满意改善。术后随访1.2~3.0年,平均2.3年,患儿满意度评分>90分9例,>80分3例。Lee评分观察患儿头颈活动度及头偏离中线的距离及度数,12例中效果优8例,良3例,中1例。结论:CMT患儿复发的根本原因为松解不彻底,肌肉瘢痕黏连,同时手术年龄过早、追求微创切口、术后康复缺失也可能是复发的直接因素。复发者通过双极松解,尤其是下极彻底松解,配合术后颈部牵引、固定、康复锻炼可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切除指深屈肌起点先天挛缩束带治疗先天性中环小指屈指畸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21岁,10年前发现左手中环小指屈曲畸形,症状不严重未予重视及处理;随着年龄增加,屈曲畸形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专科检查:左手中环小指屈曲畸形,左腕中立位下左环指近指间关节屈曲100°、远指间关节屈曲40°、掌指关节正常,左中指近指间关节屈曲45°、远指间关节呈屈曲40°、掌指关节正常,左小指近指间关节屈曲40°、远指间关节屈曲30°、掌指关节正常,左腕中立位时左中环小指主被动屈伸活动受限明显,左腕屈曲位时中环小指可伸直,余指活动良好,右手各指无异常,各指感觉良好,血运良好(图1)。X线正侧位片示左环指屈曲明显且较为严重,中指、小指伴有不同程度屈曲,各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及关节破坏,腕骨各关节无异常(图2)。左肘部CT三维重建示左尺骨近端内侧可见异常骨性组织,与尺骨无明显接触,左肘各关节间隙无异常(图3)。无家族史。诊断为左手中环小指屈曲挛缩畸形。术中于肘部近端内侧做纵行切口,见指深屈肌起点处尺骨附着处腱膜增厚,予剥离松解,被动伸指后可于切口内触及条索束带状挛缩带,张力极大,位于指深屈肌肌群内,近端止于尺骨。自近端起点处剥离束状挛缩带,向远端游离束带组织,保护周围肌肉,见束带组织较长延伸至前臂中远端,于前臂中段内侧另做切口,探查见束带与环指指深屈肌腱性部分连接紧密,牵拉束带后于前臂中段沿束带走行辅以另外的切口,彻底暴露全部束带组织并彻底切除(图4),切除后见中环小指屈曲畸形改善明显,腕关节中立位时环指可伸直。但腕背伸位时因畸形时间较长,环指伴有皮肤的屈曲挛缩,环指近指间关节掌侧皮肤张力较大,指深屈肌腱张力仍较高,行环指近指间关节Z字切开,腕背伸位时充分伸直近指间关节后克氏针固定于伸直位,切开后见部分皮肤缺损,腕部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纱包固定。术中见手指屈曲改善良好。术后石膏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及克氏针后嘱主被动屈伸指功能锻炼。术后3年随访,左手各指屈、伸指活动良好,功能效果满意(图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毛书歌治疗寰枢关节错缝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6
毛书歌基于动态平衡,制定了三步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的诊疗方案;前期筋肉松解,中期手法复位,后期功能康复.前期筋肉松解缓解颈项部的疼痛,循序渐进打破错缝状态下筋骨的病理性相对平衡,减轻筋肉对错位骨节的牵拉,为下一步手法复位纠正筋骨位置创建新的筋骨平衡做准备;中期采用牵复三步法、提拉推项法、坐位反提手法等正骨手法重建寰枢关节的筋骨平衡,纠正错缝;后期功能康复持续保证复位后的筋骨平衡效果,锻炼颈部各组肌肉,加强肌肉张力,增强筋肉对骨骼的约束性,提高脊柱稳定性,调整寰枢关节错缝的结构状态,恢复其正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祛风散寒通痹汤联合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滑囊和肌腱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其中体力劳动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因病情反复加重、迁延难愈,可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可出现肩部肌肉严重萎缩,丧失劳动能力[1].该病发生常与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对外力的承受能力减退;或姿势不良、长期过度活动等产生的慢性劳损;或上肢外伤后肩周组织继发粘连、萎缩;或肩部急性牵拉伤、挫伤等因素有关.肩周炎具有慢性起病、难根治、危害大等特点.目前多采用痛点局部封闭、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功能锻炼、按摩推拿等综合治疗措施,若保守治疗疗效差,肩关节功能严重障碍,则需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松解、神经阻断术、关节囊扩张术等[2].中药和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广泛用于临床,与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有协同增效的作用[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Ilizarov外固定架针道感染预防的护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世纪50年代,苏联骨科医师Ilizarov等提出"张力-应力法则",建立了新的骨外固定技术体系——Ilizarov技术,不仅可通过机械加压促进骨折愈合,还可通过机械牵引诱发新骨及其附着的肌肉、血管等同步生长,现已广泛应用于下肢缺血性疾病、肢体畸形、骨缺损和骨不连等疾病治疗[1].Ilizarov外固定架至少需安置6~18个月或更长时间,通过调节外固定架的控制器逐步完成治疗.在此期间可出现针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轴线偏移、新生骨矿化不良等并发症,其中针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24];随之会出现疼痛、固定针松动、功能锻炼延迟,如不及时处理可引发骨髓炎,甚至还需拆除外固定架,导致治疗失败.本文从针道感染的诊断、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四方面展开综述,为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振宇教授基于"在筋守筋"理论动静结合精准舒筋手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极易与颈椎病及肩关节部疾患混淆而延误治疗,导致后期出现冈上肌和冈下肌萎缩,肩功能受限.早期准确诊断并有效的干预,对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避免肌萎缩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基于"在筋守筋"理论,从"筋"论治,初期邪郁肌表,采用精准推拿手法松解局部筋结祛除神经卡压点,使阳气来复,邪从表散;中期病程较久血瘀气滞,还需配合运动牵伸手法以舒筋通络,柔筋助动;后期经脉亏虚,筋肉痿弱,通过自我锻炼,扶助正气,增加肌肉丰满度,为疾病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