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内淋巴管造影在乳糜尿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结内淋巴管造影(IL)在乳糜尿患者术前定位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19例乳糜尿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膀胱镜检查(CYS)和输尿管逆行插管(RUC)定位结果、IL定位结果、IL的X线征象、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对两种定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造影X线征象特点.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在11例单侧来源的乳糜尿患者定位上的诊断率相同,而在8例双侧乳糜尿患者定位上CYS/RUC的诊断率明显低于IL.17例(包括7例双侧)结合两种定位方法行单侧肾蒂淋巴管剥脱术(RPLD)和低脂饮食治疗后治愈,2例造影后行低脂饮食治疗后治愈.经过1~20(9.6±6.1)个月随访,仅1例双侧乳糜尿患者单侧RPLD术后11个月复发,余患者未见复发,无明显淋巴管造影相关并发症.19例患者中有12例可见胸导管颈段或出口处狭窄.结论 IL是乳糜尿患者术前有效、安全的定位方法,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腹腔镜下经后腹腔入路与腹腔入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后腹腔入路与腹腔入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7例行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后腹腔入路(22例A组)与腹腔入路(B组)组15例两种途径的手术特点、技术方式、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及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均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85.6min,B组103.9 min (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A组2(13)d,B组4(3~6)d(P<0.05),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A组(45.9士5.2)mL,B组(49.1士5.7)mL (P>0.05);在引流管拔除时间:A组(6.1±0.7)h,B组(5.4±0.9)h(P>0.05);住院天数:A组(7±2)d,B组(6±1)d(P>0.05),以上37例患者中36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3~48个月.34例术后未见乳糜尿复发,两组分别有1例复发,症状较轻.两组手术入路方式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腹腔镜下经后腹腔入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疗效可观,相比经腹腔入路途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的优势,是目前治疗乳糜尿的首选手术入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上及筋膜悬吊结扎法与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探讨肾上极筋膜悬吊法与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分析我院收治89例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肾上极筋膜悬吊结扎组(43例)和传统手术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年龄、性别、左右侧、BMI)、围手术期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3个月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值).结果显示肾上极筋膜悬吊结扎法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P<0.05);比较2组数据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3个月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肾上极筋膜悬吊结扎法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术减少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足背淋巴管造影在乳糜尿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足背淋巴管造影(PLG)在乳糜尿患者术前定位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行膀胱镜检查和单侧PLG检查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浦南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7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8.5岁.病程0.5 ~30.0年,平均8.3年.其中18例PLG时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根据PLG影像学结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治疗.结果 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中膀胱镜发现单侧输尿管喷乳糜16例,定位诊断的敏感性为84.2% (16/19);6例双侧乳糜尿患者中发现单侧输尿管喷乳糜4例(66.7%);5例仅见膀胱内乳白色尿,未见输尿管喷乳糜,膀胱镜对乳糜尿患者定位诊断的总敏感性为64.5%(20/31).PLG对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及6例双侧乳糜尿患者的病变部位均能正确显示,敏感性为100.0% (31/31),膀胱镜与PLG在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定位诊断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8),但在单、双侧乳糜尿患者总病变定位方面,PLG的敏感性高于膀胱镜检查(P <0.001).18例PLG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除具有类似PLG发现淋巴瘘部位的功能之外,还能显示病变淋巴管沿多支肾动脉、肾静脉反流入肾.25例乳糜尿患者根据PLG或PLG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行单侧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23例术后乳糜尿立即消失,2例双侧乳糜尿患者无效,3个月后再次行PLG证实对侧淋巴肾盂瘘,经对侧手术后乳糜尿消失.术后随访6~58个月,平均28.5个月.复发6例,其中4例为双侧乳靡尿患者,再次行PLG证实为对侧淋巴肾盂瘘所致,通过行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各治愈1例,余2例PLG后乳糜尿逐渐消失,予观察.2例单侧乳靡尿患者术后复发,均为腹腔镜手术后,再次行PLG证实为手术同侧复发,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愈.讨论PLG发现乳糜尿患者淋巴肾盂瘘位置的敏感性高于膀胱镜检查,术前PLG结合螺旋CT血管造影既能确定泌尿系乳糜瘘的位置,还可在术前确立肾动、静脉数目及其与病变淋巴管之间的关系.根据PLG和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行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既可有效保护肾血管,又为避免遗漏肾分支血管和病变淋巴管的结扎提供可靠依据.此外,PLG对淋巴肾盂瘘有一定的暂时封堵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结扎术结合中药治疗乳糜尿23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结扎术结合中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23例乳糜尿病人,采用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结扎术,术后服用中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治疗.结果 23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实施,手术治愈率100%,术后24 h乳糜尿均消失,手术时间(115.87±33.29)min,术中出血(52.36±6.37)mL,术后住院时间(5.83±0.78)d,术后3 d乳糜尿试验均为阴性.3例术后有轻度血尿,出院前消失.病人出院后随访12~1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结扎术结合中药治疗乳糜尿,疗效满意,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