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针中脘穴对大鼠胃内酸刺激诱导的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电针中脘穴对胃内酸刺激诱导的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与延髓内脏感觉和内脏运动核团神经元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均以0.5 mol/L稀盐酸0.5 ml/100 g灌胃以诱导胃伤害性反应,随机选出8只统计灌胃前1 min与灌胃后第1、5、10、15、20、25、30、35、40、45、50、55、60 min胃平滑肌肌电慢波信号(GSW)曲线下面积,以及延髓孤束核(NTS)和迷走神经背核(DMV)神经元细胞外放电频率;剩余12只大鼠于稀盐酸灌胃后5~25 min内给予中脘穴电针干预持续1 min,比较电针干预前后各1min内GSW曲线下面积以及NTS和DMV神经元细胞外放电频率.结果 与灌胃前比较,GSW曲线下面积在灌胃后第1、5、10、15、20、25 min明显增加,NTS兴奋性神经元(占比90%,57/63)细胞外放电频率在灌胃后第1、5、10、15、20、25、30、35、40 min明显升高,且均在灌胃后第1min达到峰值(P<0.01或P<0.05);DMV抑制性神经元(占比91%,20/22)细胞外放电频率在灌胃后第1 min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5).与中脘穴电针干预前比较,电针干预后GSW曲线下面积及NTS兴奋性神经元细胞外放电频率明显降低(P<0.05),而DMV抑制性神经元细胞外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中脘穴可以改善胃内酸刺激诱导的胃伤害性反应,其可能通过减少内脏感觉的传入信息降低延髓NTS神经元的兴奋性而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腰方肌阻滞联合非甾体类药物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剖宫产术后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可造成睡眠障碍,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伤害感受器激活可影响呼吸及胃肠道功能;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增强可引起术后高凝及免疫炎性反应.剖宫产术后良好镇痛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及母乳喂养.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使药物用量减少,副作用减轻,镇痛效果好,是术后多种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腰方肌阻滞(QLB)由BLANCO等[1]在2007年首次提出的,将局麻药物注射在腰方肌周围,达到区域神经阻滞的效果.近来多个个案及随机对照研究表明,QLB能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腹部手术.目前国内对于QLB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报道较少,故本实验设计观察QLB联合NSAIDs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为剖宫产术后镇痛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应激-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应激是机体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或者面临破坏威胁时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根据应激源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急性应激是指机体面对紧急危险情况下产生的非特异性适应性改变,通常有积极的影响,比如可以提高记忆力,暂时改善大脑的功能.慢性应激则是机体长期处于失稳状态,如生活、社会、职场压力和逆境等持续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会产生抑郁、不安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和食欲、胃肠道功能,更有极端者会对自己的躯体造成伤害籍此缓解应激情绪、逃避应激源;此外慢性应激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碍和肿瘤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