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8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血糖管理、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神阙穴、中脘穴,给予超声电导靶位透入大黄疗法.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 3d、7d的肠鸣音次数;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胃潴留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 28d再入院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3d、7d每隔 4h评估并记录 1 次胃潴留情况取平均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7d评定CRP、PCT、APACHE Ⅱ评分,并电话随访 28d再入院情况.结果 最终治疗组 44 例和对照组有 43 例完成干预.两组治疗前肠鸣音次数和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两组肠鸣音次数逐渐增多,胃潴留量逐渐减少,治疗组治疗后 3d和 7d肠鸣音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次/min:治疗 3d为 4.49(4.23,4.74)比 3.07(2.80,3.33),治疗 7d为 4.79(4.49,5.10)比 3.36(3.06,3.66),均P<0.01],胃潴留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L:治疗 3d为 20.93(9.22,32.64)比 53.52(41.16,65.88),治疗后 7d为 3.72(0.17,7.28)比 31.59(24.87,38.31),均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25.67±9.99 比 33.64±11.30,P<0.01);治疗后 7d,治疗组CRP、PCT、APACHE Ⅱ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mg/L):45.97(35.68,56.26)比 77.30(57.20,97.38),PCT(μg/L):0.94(0.56,1.31)比 2.73(1.36,4.09),APACHE Ⅱ评分(分):24.11±7.01 比 28.06±9.25,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7.05±70.76 比 168.83±136.62,ICU住院时间(d):7.58±3.72 比 9.70±5.15,均P<0.05],住院费用和 28d再入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元):80337.89±36483.72 比 109100.24±87080.84,28 d再入院率:9.1%(4/44)比 27.9%(12/43),均P<0.05].结论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可为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对实施ERAS术前禁食禁饮策略的肝胆手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对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术前禁食禁饮策略的肝胆手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当日第1台择期腹腔镜肝叶或胆囊切除术患者76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BMI 18~25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8):对照组(C组)和电针组(EA组)。2组均采用ERAS术前禁食禁饮策略:术前晚20:00后禁固体食物,20:00至22:00服用12.5%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800 ml,术日晨5:30至6:00服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400 ml。EA组术日晨7:30行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中脘、内关、太冲穴;C组采用假穴位电刺激。所有患者8:00行胃窦部超声检查,测量平卧位和右侧卧位横截面积(CSA),计算胃容量(GV)、胃容积/体重比值(GV/W)、右侧卧位CSA/体重比值(CSA/W),进行Perlas A半定量评级。麻醉诱导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食管入口处黏液胃蛋白酶水平,记录阳性表达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期间恶心、呕吐、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EA组平卧位CSA、右侧卧位CSA、GV、CSA/W、GV/W、Perlas A半定量分级和胃蛋白酶阳性率降低,恶心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电针可促进实施ERAS术前禁食禁饮策略的肝胆手术患者胃排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足三里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6月-2021年5月本院96例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中医灌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联合组在中医灌肠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3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主要证候进行评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促胃液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采用智能双导胃肠电图仪检测胃电生理参数(波形反应面积、波形频率、平均幅值),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中医灌肠组为81.3%(26/32)、对照组为68.8%(22/3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8.72 ,P=0.013)。联合组治疗后脘腹胀满、疲乏无力、嗳气反酸、口干口苦评分低于中医灌肠组与对照组( F值分别为16.39、13.21、11.28、10.23, P值均<0.001)。治疗后,联合组GAS[(140.62±15.19)ng/L 比(128.79±14.34)ng/L、(115.98±12.40)ng/L, F=21.09]、MTL[(268.66±28.21)ng/L比(245.89±25.24)ng/L、(230.78±22.43)ng/L, F=30.29]、SS[(70.58±8.17)ng/L 比(65.50±7.76)ng/L、(59.73±7.05)ng/L, F=33.19]水平高于中医灌肠组和对照组( P<0.01);波形反应面积[(172.62±17.14)μV/s 比(158.56±15.32)μV/s、(145.48±14.13)μV/s, F=20.24]、波形频率[(3.86±0.61)cpm比(3.29±0.50)cpm、(3.01±0.63)cpm, F=13.17]、平均幅值[(86.51±8.98)μV比(75.70±7.93)μV、(68.65±7.46)nμV, F=28.11]高于中医灌肠组和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6/32)、中医灌肠组为15.6%(5/32)、对照组为12.5%(4/3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47, P=0.789)。 结论:针刺足三里联合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胃肠激素水平、胃电生理参数,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微生物群-肠-脑轴”探析防治广泛性焦虑障碍的针刺选穴思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菌群紊乱影响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脑内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影响该病的发生发展,针刺在改善肠道菌群和防治GAD方面疗效明确并得到广泛认可。针刺治疗GAD的选穴大多以局部取穴及循经远端取穴为原则,选穴以百会、风池、印堂为主;调控肠道菌群选穴以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居多。近年来,从肠道菌群角度开展了诸多针刺治疗GAD作用机制的研究,而鲜有探析针刺防治GAD用穴的理论依据。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针刺调节肠道菌群和治疗GAD的研究现状,探讨针刺调节“微生物群-肠-脑轴”防治GAD的理论依据,并提出“调腑安神解虑”针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126例sTBI合并AG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疾病,留置鼻胃管每6 h回抽胃内容物判断胃残留量(GRV),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实施肠内营养(EN)并根据GRV调整EN饲入量及速度等,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下巨虚、中脘五穴进行电针刺激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7 d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IAP)、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胃肠功能衰竭评分(GIF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ICU院内获得性肺炎(HAP-ICU)发生率、机械通气(MV)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电针刺激的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28 d生存分析。结果:126例患者在7 d治疗观察过程中有26例退出研究,最终入组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3 d时两组患者IAP和DAO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IAP(cmH 2O,1 cmH 2O=0.098 kPa)为13.75±2.76比18.11±3.97,DAO(U/L)为129.88±24.81比158.01±22.64;观察组:IAP(cmH 2O)为13.56±2.19比18.50±3.54,DAO(U/L)为129.11±29.32比159.36±28.65;均 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均逐渐改善,且观察组治疗7 d时IAP、DAO和GIF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AP(cmH 2O):11.28±3.61比12.68±3.23,DAO(U/L):49.69±17.56比57.27±20.15,GIF评分(分):2.02±0.74比2.40±0.70,均 P<0.05〕。观察组患者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V时间(d):15.72±4.60比18.08±4.54,ICU住院时间(d):16.76±4.68比19.26±5.42,均 P<0.05〕,且HAP-ICU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0%比30.0%,22.0%比32.0%,均 P<0.05)。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4%比76.1%;Log-Rank检验: χ2=37.954, P<0.001)。观察组患者无明显电针刺激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电针刺激相应穴位治疗能有效改善sTBI合并AGI患者的胃肠功能,有利于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28 d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不同经穴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自主神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结和分析针刺不同经穴对心率变异性(HRV)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发现内关、足三里、神门为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常用穴,涉及通里、合谷、太冲、中脘、膻中、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针刺不同穴位对HRV的影响各异,但有一定规律可循,可能与经穴主治作用、所属经络和分布部位有关,针刺同一穴位对HRV影响的结论也有差异,可能受到样本量、干预对象、数据处理方法等因素影响,需规范测量过程并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的周楣声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技术探究周楣声教授医案手稿中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治疗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周教授医案手稿中砀山县人民医院传染科1985年12月16日-1987年12月25日住院患者灸治EHF诊疗记录,应用Graphpad Grism 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PHP 5.4程序代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使用Neo4j Community 3.5.25数据库进行证型权值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05首,频次>40的症状有21个,其中恶寒、发热、发疹、烦躁出现频率为100%。治疗主要采用的灸法有灸架熏灸法、万应点灸笔灸法、火针代灸灸法等,挑治法为频次最多的中医辅助操作。频次>25的穴位有29个,高频腧穴有中脘、肾俞、命门等。关联规则分析表明,三阴交-中脘-肺俞-肾俞-至阳关联性较高。聚类分析得出6个有效灸治EHF取穴聚类组合。权值图谱得出目标证型关联性较高的前30条关系。结论:周教授将“热证贵灸”思想运用于EHF的治疗中,以“因症选穴”法作为灸法治疗EHF的主要选穴思路,临证多以灸法配合中医辅助操作治疗EHF,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再通过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穴位49个。下肢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上肢常用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内关,躯干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和肾俞;特定穴以五输穴频次最高占59.40%(335/564);经脉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其中足太阴脾经频次最高占22.7%(128/564)。对按摩穴位及手法分析各得到3个有效聚类。结论:经分析高频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未来可对选穴及按摩手法进一步规范并辅以循经穴位按摩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穴位贴敷作为中医外治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中,或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外治法,在改善腹水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效果明确。在贴敷穴位选择方面,各医家虽各有其法,但多根据经脉腧穴理论进行选穴,以神阙、气海、足三里、关元、中脘等任脉穴位为主,配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脾经穴位;所选药物多以化瘀利水、理气补虚为主,多为中药复方,少有使用单味中药者。今后还需加强基础研究、辨证论治,注意提高临床研究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用消胀贴治疗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外用消胀贴治疗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128例气滞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4例。2组均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外用消胀贴,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及症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评分,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62/64)、对照组为81.25%(52/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2, 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脘痞闷、胃脘胀痛、两胁胀满、纳呆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8.43、32.39、38.43、32.87、33.74, P<0.01),症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1.42、33.46, P<0.01),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t=8.26, P<0.01),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 t=38.06, P<0.01);治疗后,治疗组CGRP、G-17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22、29.51, P<0.01),Ghrelin水平及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3.85、13.26、19.53, P<0.01)。 结论:在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基础上结合外用消胀贴可提高气滞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焦虑、抑郁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