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胃为之市"探讨吴鞠通胃气观之内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吴鞠通深研《黄帝内经》奥旨,以"胃为之市"为理论基础,博采诸家,逐渐形成"体阳而用阴,气机阴阳须调和"的胃气观.本文在简要分析吴氏胃气观点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了"胃为之市"内涵,包括"受纳输出,集散水谷""化生精微,气血之源""共居中焦,升降枢纽"三方面;并以"胃体阳而用阴"为纲,分别从"胃体为阳,用阴之本""胃用为阴,体阳之象""兼看脾土,体用合参"三个角度论述胃气生理.同时,将吴氏基于胃气的发病思想归纳为"六气外感,阴阳有别""内伤之机,气机逆乱""药食不慎,亦伤胃土"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以"体阳""用阴"为纲目,分别论述体用太过不及的证治,以启发"调胃以平衡气机阴阳"的治疗思路,指导临床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脾胃论》和《医学衷中参西录》探析李东垣与张锡纯脾胃观之异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脾胃论》和《医学衷中参西录》比较李东垣与张锡纯对脾胃生理、病理及治疗上的异同。生理上,李东垣与张锡纯均认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先天元气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张锡纯认为,“宗气”即“大气”,脾胃为后天大气生化之源泉。病理上,李东垣认为,脾胃内伤病理主要是气火失调、升降失常,情志因素在内伤发病中起先导作用;张锡纯认为,胃气不降、冲脉气逆是多数脾胃病的主要病机,胃气通降则诸症自安。治疗上,李东垣善补气升阳,用药多刚燥,以升补脾阳为主;张锡纯升脾降胃同用,加以健脾疏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胃食管反流病角度分析胃与五窍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角度分析传统中医(traditional Chinere medicine,TCM)中胃与五窍(口、舌、鼻、目、耳)关联的机制和典型病案.方法 梳理现代医学有关GERD导致五窍病症的文献,以及古代文献中论述胃和五窍相关的病机和病案内容,从TCM角度分析胃食管导致五窍病症的机制.结果 现代医学认为胃在结构上与五窍相通,胃内容物经食管逆行能通过这些腔道引起五官疾患,其发生机制与TCM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基本相符.TCM的主流观点认为五脏对应五窍,但也有胃与五窍相关的理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GERD的基本病机.TCM认为胃气浊,以降为顺,五窍为清窍,胃中浊气上干清窍是GERD导致五窍病症的主要病机;脾气清,以升为健,脾不升清,不能上荣清窍,也是反流导致五窍疾病的因素.古代医案中有一些反流导致五官病症的案例,但由于受五脏五窍理论影响,有错误辨证的情况.结论 从GERD角度分析胃与五窍的关系,不仅是对TCM五脏五窍理论的有益补充,而且进一步诠释了脾胃气机失调导致五窍病症的理念,为五窍疾病的辨证提供新思路,避免误诊误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高社光运用"和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本病当属中医学之"吐酸""食管瘅""吞酸""泛酸""噫醋"等疾病的范畴,以胃灼热、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反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基本病机是肝胃不和、胃气上逆,以"和法"治之."和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和法"是指调和,顺应人体生理规律,使全身气血阴阳平衡,属治则;"狭义和法"是指 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之一,属治法.高教授临证灵活运用"和法",师古而不泥古,因证而施,擅长将"广义和法"思想贯穿于胃食管反流病,着眼于全身气血阴阳平衡,运用"狭义和法"调理"肝脾、肝胃、胆胃、脾胃"等兼涉脏腑之不和,创立调中降逆汤治疗GERD,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随变而调气"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认为气的变化贯穿恶性肿瘤疾病及治疗全程.早期气郁诱发肿瘤形成,肿瘤术后以气陷为核心病机,化疗阶段气逆为恶心、呕吐相关症状的重要病机,复发转移阶段以气虚为主.提出将《灵枢·卫气失常》所论之"随变而调气"作为治则,贯彻在恶性肿瘤的中医辨治中,因变而随治,以调气之法治之:气郁则疏,以理气开郁法消除肿瘤,可予经验方疏肝健脾方;气陷则升,用益气升陷法以升提术后脏器,予《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升陷汤;气逆则降,用行气降逆法以散积聚之药毒,药毒阻滞中焦气机、胃气上逆者予《伤寒论》旋覆代赭汤,中阳不足、浊阴不降者予《伤寒论》之吴茱萸汤;气虚则补,用益气解毒法以防癌毒之鸱张,予经验方扶正解毒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符文彬教授从心、胆、脾论治顽固性呃逆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5/25
介绍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经验.符文彬教授认为顽固性呃逆的基本病机在于胃气上逆,脾失健运是其发病的关键,气机不畅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临床治疗当以理气健脾为原则.临证时,符文彬教授强调病症结合,究其发病根源,以排除相关病因,并根据气与神之间的联系和脾升胃降理论提出气逆与情志互为影响,治呃必先调气;而调气的关键在于调神,调神重在调心胆;脾虚贯穿病机始终.故临床治疗从心、胆、脾论治,强调神的重要作用,身心同治,并总结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治疗模式,综合运用毫针针刺、灸法、针挑疗法、皮内针等针灸技术,收获良效,以期为临床针灸医生治疗顽固性呃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名中医杨骏从气机升降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名中医杨骏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胃与食管,病机重点在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引起胃气上逆而发为吐酸、呕逆诸症.临证时注重调和脏腑气机升降,首重和降胃气,同时肃降肺气、交通心肾,肝肺、心肾枢机通利,助脾胃枢机健运,共奏和胃降逆之功,并配合中药以期标本兼顾.现将杨师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作如下总结,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浅析《伤寒论》方证的"三易"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伤寒论》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辨相似的脉、证,予微调的方、药.变化之道无过于《周易》,其以八经卦演变出天、地、人的变化,《伤寒论》以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四逆汤等基础方治疗六经辖下百病.作者本着医易同源的思想,在类方的基础上以《周易》的"简易、变易、不易"核心变化思想,总结先贤关于《伤寒论》113方方证不同变化维度的论述,将方证的简易思想定为保胃气、扶阳气、存津液,"不易思想"定为表传里、上传下、寒化热、热蕴湿、实致虚、微变剧,方的变易思想定为裁、采、穿、化四类,证的"变易思想"定为兼、夹、变、类四种,以期对《伤寒论》方证有个动态的整体定位,临床上以不变的原则,圆活地使用经方治疗多变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泄厥阴,通阳明"法辨治肝胃同病之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肝胃同病乃肝胃气火郁积,阴阳不并,或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胃痛、胀、呕、呃、吞酸、吐血、便血、便闭、泄泻,与头晕头痛、口苦、胁肋胀、刺痛等症并见,甚则出现上热下寒、上盛下虚之证.根据肝胃同病的病机和症状特点,临证以"厥阴肝木-阳明胃土"复合脏腑模型为基,"肝木升阳,胃土通降,阴阳合一"为径,予叶天士"泄厥阴,通阳明"之法以消厥阴气火之郁、御阳明肝气之逆,并合辛润通络法以理血络之变,验之临床,每每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浅析前胡之推陈致新功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均记载其有推陈致新功效,可祛除在表之水饮,解在表之邪气,从而达到"推陈"之功,且其味甘可健中焦,补益胃气,故在祛除病理产物的同时还具有补益之功.柴胡、前胡均能疗伤寒寒热,发表散风,推陈致新,清里散结,而前胡更偏于除里之痰饮水气,散表之风邪,其与半夏相配能制痰饮痞结,降逆化浊;与黄芩相配可泻厥阴伏火;与桂枝相配能散表之风邪;与生姜相配意在温胃化饮.前胡之推陈致新功用既体现在气机层面,可理气、散气,对不同程度的气机瘀滞、气机凝结等均有效;又表现在活血通脉方面,在理气的基础上,通行血脉,活血化瘀.散气、活血均是"推陈"的体现,"陈"包括机体的病理产物如痰浊、水饮、瘀血、滞气、燥矢等,推出体内陈旧之代谢废物,促使新生之物产生,从而使机体达到气血通畅、五脏安和的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