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新脉导管(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胃癌PICC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结果:通过实施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有效减轻了胃癌PIC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化疗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胃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31例和未感染组77例,比较两组外周血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TGF-β1/Smads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 mRNA(TGF-β1、Smad3、Smad2)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癌化疗PICC置管CRBSI患者CD3+及TGF-β1蛋白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未感染组患者,感染组患者TNF-α、IL-1β、CD8+及TGF-β1、Smad3、Smad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上升,而CD3+、CD4+、CD4+/CD8+水平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化疗PICC置管CRBSI患者的TGF-β1与其TNF-α及IL-1β呈正相关(P<0.05),而CD3+与其TNF-α及IL-1β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胃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在发生CRBSI后会导致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失调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被激活,影响患者的免疫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及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胃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及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 2018年 3月—2020年 1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的胃癌化疗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X线胸片检查定位穿刺,研究组采用腔内心电图技术引导的PICC置管尖端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点出血量、PICC置管并发症、一次尖端到位率和异位率、导管尖端具体位置、PICC置管定位所需时间和费用.结果:研究组胃癌化疗患者穿刺点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癌化疗患者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2.67%,4/1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25/150)(P<0.05).研究组一次尖端到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尖端异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尖端位置最佳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位置过浅和过深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置管定位所需时间以及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技术应用于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尖端定位时可以提高一次到位率,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PICC置管定位所需时间和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静脉留置针与PICC导管在胃癌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与PICC在胃癌患者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63例,按照不同的输液途径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研究组的留置时间为(153.05±9.05)d,高于对照组的(4.00±0.64)d(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研究组精神状态、自理能力、手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胃癌患者化疗中采取PICC置管较静脉留置针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胃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依据患者置管后是否出现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胃癌患者 PICC置管后有25例出现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发生率20.83%;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OR=3.102,95% CI 1.253~5.682,P=0.013)、临床分期为Ⅲ—Ⅳ期(OR=2.433,95% CI 1.012~3.451,P=0.005)和置管前D-D>0.5 mg/L(OR=2.685,95% CI 1.019~3.798,P=0.008)是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腺癌、临床分期为晚期、置管前D-D水平较高是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及时为胃癌患者实施有效预防措施是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胃癌目前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好发老年患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老年胃癌患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1-3].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针对本院老年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见性护理预防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92例胃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静脉炎、导管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点渗血、血栓5类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现2例静脉炎,1例穿刺点渗血.对照组出现7例静脉炎,3例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各2例,1例导管堵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循证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留置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胃癌根治术及术后辅助化疗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方法.由于化疗周期时间长,需要长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因此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逐渐应用到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输液中,它可将药物直接输注到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肿瘤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1].但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PICC相关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影响了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例特殊患者行PICC置管的分析评价及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目的对4例特殊患者行PICC置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护理措施包括:危重和特殊患者置管过程中正确评估和实施应急预案备案,安置舒适体位,置管长度准确测量,一次性穿刺和顺利送管都会减少并发症发生.结果 4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结论 开展综合能力培训及多学科合作,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维护危重患者生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均需要长期输液以及化疗,且进行PICC置管治疗,统计受试者发生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情况,分析原因,探究护理要点.结果 患者治疗期间内出现静脉血栓者共计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在对患者开展抗凝以及溶栓治疗之后,病患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未出现栓子脱落以及重要器官栓塞现象.结论 患者年龄越高、分期越晚.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概率也就越高.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接位置发生血栓概率明显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