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入路保留部分Retzius间隙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前入路保留部分Retizus间隙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PRS-RAR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2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PRS-RARP组55例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组68例。PRS-RARP组和RARP组的年龄分别为(67.1±6.5)岁和(68.9±6.4)岁,体质指数分别为(24.9±5.2)kg/m 2和(23.4±3.6)kg/m 2,前列腺体积分别为(48.7±10.4)ml和(46.5±12.2)ml,术前PSA分别为(28.2±5.4)ng/ml和(26.6±4.1)n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RS-RARP组和RARP组Gleason评分≤6分、7分、≥8分分别为17例和22例、31例和38例、7例和8例;临床分期≤cT 2a期、cT 2b期、≥cT 2c期分别为14例和18例、18例和22例、23例和2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RS-RARP组手术改进包括:完整保留膀胱腹膜反折、脐正中韧带及脐内侧韧带,保留1侧盆筋膜,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免缝扎,恢复盆腔腹膜的完整性。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肠梗阻和腹股沟疝发生率、尿控恢复情况、切缘阳性率及术后PSA水平等。 结果:本组1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PRS-RARP组无中转RARP者。PRS-RARP组和RARP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6.9±13.1)min和(140.6±9.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5±26.7)ml和(130.9±31.3)ml,切缘阳性率分别为9.1%(5例)和10.3%(7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RS-RARP组术后无肠梗阻和腹股沟疝发生,RARP组肠梗阻和腹股沟疝发生率分别为4.4%(3/68)和5.9%(4/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RS-RARP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90.9%(50/55)和96.4%(53/55),显著高于RARP组的73.5%(50/68)和82.4%(56/68)( P<0.05)。123例随访10~22个月,PSA均<0.2 ng/ml。 结论:PRS-RARP安全、有效,可恢复腹膜完整性,有效预防手术相关的肠梗阻和腹股沟疝的发生,并促进尿控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改良经腹膜外腹腔镜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改良经腹膜外腹腔镜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0年1月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收治的10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全筋膜内切除组(改良组)59例和常规筋膜间保留血管神经束组(常规组)48例。改良组和常规组的年龄[(61.8±8.9)岁与(62.2±8.1)岁, P=0.71]、体质指数(BMI)[(24.8±1.3) kg/m 2与(24.3±1.4)kg/m 2, P=0.89]、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6.8±0.9)ng/ml与(7.2±1.1)ng/ml, P=0.44]、前列腺体积[(47.9±18.4)ml与(48.3±17.9)ml, P=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分期均为cT 1~T 2aN 0M 0期,术前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均≤7分( P=0.76)。两组术前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均≥22分。改良组术中不打开双侧盆底筋膜、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保持Denonvillier筋膜完整,采用筋膜内技术游离前列腺,完整保留双侧血管神经束,并且在吻合尿道和膀胱颈后,将两侧前列腺筋膜、耻骨膀胱/前列腺韧带以及DVC与膀胱颈前壁用3-0倒刺线连续缝合,以解剖性重建前悬吊系统。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分期、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6个月内控尿、勃起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改良组和常规组手术时间[(121.8±41.3)min与(106.7±33.8)min, P>0.05]、术中出血量[(105.34±34.1)ml与(90.6±26.4)ml,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分期pT 2a、pT 2b、pT 2c、pT 3a期分别为14例(23.7%)和11例(22.9%)、25例(42.4%)和18例(37.5%)、17例(28.8%)和5例(31.3%)、3例(5.1%)和4例(8.3%),切缘阳性分别为7例(11.9%)和6例(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和常规组术后6周tPSA分别为(0.09±0.07)ng/ml和(0.08±0.0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组术后出现1例吻合口漏尿,留置尿管2周后顺利拔管,其余患者均于术后12 d拔除尿管。改良组和常规组拔管后1周、1个月、3个月尿控率分别为52.5%(31/59)和16.7%(8/48)、64.4%(38/59)和29.2%(14/48)、52.1%(25/48)和77.9%(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3个月勃起功能恢复率分别为23.7%(14/59)和8.3%(4/48),49.2%(29/59)和27.1%(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的尿控率和勃起功能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全筋膜内切除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完全重建了尿道周围解剖结构,减少了对盆底肌肉、筋膜及血管神经束的损伤,术后早期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相对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免缝扎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对尿控与勃起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究免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对尿控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3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免缝扎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改良组);18例行常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率、术后尿控功能、勃起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改良组术后的早期日间尿控率和术后半年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均 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输血率、漏尿率、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率、血肌酐变化值、远期日间尿控率、夜间尿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免缝扎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技术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显著改善术后早期日间尿控功能与勃起功能,且不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和尿道狭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倾向性评分队列研究两种不同入路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比后入路-前入路-侧入路(PAL)联合入路与前入路(常规入路)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治疗前列腺癌(PCa)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尿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受RARP治疗的145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2例采用前入路(常规入路组),23例采用PAL联合入路(联合入路组),经过2∶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常规入路组46例,联合入路组23例,对匹配前后的不同入路RARP手术的PCa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均比较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是否保留神经血管束(NVB)、是否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是否重建膀胱颈以及术后拔尿管后即刻与术后1、3、6个月的尿控恢复率.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是否保留NVB、是否重建膀胱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入路组比较,联合入路组术中缝扎DVC的患者比例更少(100%vs.30.4%,P<0.001).匹配前后联合入路组患者拔管后即刻与术后1、3、6个月尿控恢复率均优于常规入路组(P<0.05).结论 与常规入路相比,PAL联合入路RARP治疗PCa同样安全有效,且术后早期尿控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可调式"回形针"法缝合背深静脉复合体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探讨可调式"回形针"法缝合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及功能尿道保留技巧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LRP)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30例采用可调式"回形针"法缝扎DVC的RALRP患者.术中用倒刺线贯穿缝合DVC,通过两条前列腺韧带反向缝合.打结后,用Hem-Lock夹子固定缝线,术中可灵活控制松紧程度.回顾并随访分析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尿控恢复情况.结果 30例均顺利完成RALRP,可调式"回形针"法控制术中出血量为(123.3±80.7)mL.53.6%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可恢复自主尿控,在术后3、6个月时自主控尿率分别提高到92.9%和96.3%.分析显示92.9%的患者术后3个月无尿失禁风险.结论 可调式"回形针"法缝合有助于帮助减少DVC相关出血,保持手术视野清晰度,从而确保功能尿道保留,改善术后自主尿控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改良血管阻断技术在腹腔镜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探讨改良血管阻断技术在腹腔镜保留性神经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7 月至2022 年 8 月收治的 13 例应用改良血管阻断技术开展腹腔镜保留性神经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 64~73(68.8±3.15)岁,13 例均为常规体检提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术前PSA 4.71~16.12(9.71±3.50)μg/L.13 例均经会阴在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组织 Gleason 评分 6 分 7 例,7 分 6 例.术前磁共振检查均未发现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运用改良分束浅表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联合前列腺外侧蒂血管阻断技术行腹腔镜下保留性神经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结果:1 例术中一侧包膜破裂,快速冰冻提示切缘阳性,故该侧改筋膜外切除,术后病理检查 13 例均未发现切缘阳性.8 例术后即刻恢复尿控,5 例拔除尿管术后2 周内恢复.术后 1 个月起开始使用小剂量他达拉非片(5 mg qd),术后 1、3 个月勃起功能恢复IIEF-5 评分>15 分分别为 31%(4/13)和62%(8/13).结论:采用改良血管阻断技术行腹腔镜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出血控制及术后肿瘤控制良好,尿控功能及男性勃起功能恢复较满意.本研究样本量少,随访时间尚短,缺乏对照,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改良Veil保留神经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Veil保留神经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和早期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选择5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改良Veil保留神经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平均10.9 μg/L.术前活检Gleason评分5~8分,平均6.06分.TNM临床分期:cT1期39例,cT2期18例.术前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26~99 ml,平均40.2 ml;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排除骨转移;MRI或CT检查均未见明显前列腺包膜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关键技术:完整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PVC)的分离解剖,包括逼尿肌围,耻骨膀胱韧带,背深静脉复合体(DVC)等结构保留.术后评价:手术切缘阳性(PSM)率和肿瘤生化复发率.采用问卷评估控尿功能及标准勃起国际指数的功能评分(IIEF-5评分)估计性功能.结果 全组57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7.3(6~65)个月.术后23个月开始出现生化复发5例.有5例PSM(2例位于尖部,左右侧各1例,底部1例).术后拔除尿管即刻控尿为86%(49/57),尿失禁8例.术后3和6个月IIEF-5评分>15分(其中有13例应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勃起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分别为42%(24/57)和60%(34/57).结论 改良Veil保留神经技术能较完整保留前列腺周围的筋膜,早期恢复术后控尿和勃起功能;对选择性病例,不会增加手术切缘阳性率及生化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完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技术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68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46~74岁,平均62.8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平均11.3 ng/ml.术前活检Gleason评分平均6.7分.术前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平均46.5 ml.患者术前均有较好的勃起功能,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15分.TNM临床分期:cT1期123例,cT2期45例.168例均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其中59例采用完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技术(A组),术中不切开盆筋膜及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完全保留所有围绕前列腺周围的耻骨前列腺韧带、逼尿肌围、DVC及神经血管束(NVB).46例(B组)采用传统筋膜内保留神经技术,63例(C组)采用筋膜间保留神经技术.3组的年龄、临床分期、PSA水平、活检Gleason评分和术前IIEF-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缘阳性(PSM)率、术后尿控率、术后IIEF-5和生化复发率.术后控尿定义为每天使用尿垫≤1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3组的生化复发率.结果 3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PSM率分别为8.5%(5/59)、13.0% (6/46)和11.1%(7/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拔除尿管即刻,以及术后1、3、6个月控尿率分别为71%(42/59),86%(51/59),92% (54/59)和100% (59/59);B组分别为63%(29/46),80%(37/46),89% (41/46)和96% (44/46);C组分别为24%(15/63),54%(34/63),79%(50/63)和86%(54/63).A组(x2=27.47,P <0.001;x2=15.20,P<0.01)和B组(x2=17.00,P<0.01;x2=8.20,P<0.05)术后早期(即刻和1个月)控尿率均显著高于C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6个月控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IIEF-5评分A组分别为10、11、16分,B组分别为8、9、13分,C组分别为7、8、12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勃起功能恢复至术前状态的比例,A、B、C组分别为53%(31/59)、35% (16/46)、21%(13/6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5,P<0.01),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0,P>0.05).168例术后随访6~69个月,平均31.6个月.A、B、C组的3年无生化复发率分别79.3%、76.3%和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5,P >0.05).结论 行LRP时采用完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技术能显著提高患者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率,使性功能较快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经过选择的前列腺癌患者,不增加PSM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改良方法的近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阐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改良方法的手术技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机器人微创中心2017年3月~2018年2月行RARP的9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技巧.改良要点:①经腹途径后入路,首先建立Denonvillier间隙,并留置纱条作为标记;②游离并显露背深静脉复合体,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③T型切开膀胱颈前壁,辨别双侧输尿管口及前列腺交界处,沿前列腺包膜剥离膀胱颈,切开后唇,同标记纱布汇合;④切断双侧前列腺侧韧带,改良法悬吊缝扎阴茎背深复合体,于复合体侧方予以结扎;⑤简易重建盆底筋膜,连续双向膀胱尿道吻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病例.手术时间70~150min,平均(90±20) min;术中出血60~150ml,平均(120±30) ml;保留尿管时间4~7 d,平均(5±1)d;术后住院6~9 d,平均(8±1)d.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2~14个月,5例患者可即时尿控,术后1个月20例患者尿控恢复,术后3个月46例患者尿控恢复.结论:通过RARP的技术优化,能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背深静脉复合体的免缝合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免缝合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LRP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患者行传统缝合DVC(传统缝合组),19例患者行免缝合DVC(免缝合组).结果 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传统缝合组和免缝合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32.0 ±29.6)、(205.0±23.7)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1.0±115.0)、(263.5±137.0)mL,围术期输血率分别为18.18% (4/22)和10.53%(12/19),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1.3±4.5)、(19.2 ±4.1)d,术后30、90、180 d的尿控率分别为13.64%、31.58%、68.18%和73.68%、81.82%、89.47%.免缝合组术后30 d的尿控率显著高于传统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P术中DVC的免缝合技术是安全可靠的,而且简单有效,可能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排尿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