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通督扶阳手法结合脏腑理论浅谈胎怯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分析胎怯的诊疗思路.分析认为,胎怯患儿体重低下,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生长与元阳密切相关.从督脉考虑,通过通督扶阳手法的使用,能沟通脏腑,调和气血,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以脏腑理论为指导,重视五脏,能更精准地选用相应穴位,辨证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黄疸病机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黄疸临床特征及中医学病因病机,探索民族医药干预新生儿危重病的立法依据.方法 纳入2016 年7 月—2021 年6 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剖腹探查术后随访的患儿51 例,根据术后有无黄疸分为黄疸组18 例和无黄疸组33 例,比较2 组患儿住院及门诊随访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无黄疸组相比,黄疸组胎龄更小,出生体重更低,术前肠内喂养更难建立,术后静脉营养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疸组患儿见神疲、易烦躁哭闹,皮肤晦暗黄色或深或淡,腹胀,或吐或哕,大便质稀淡黄、推动无力,肢端凉,舌体瘦薄、质淡(或淡黯),舌苔水滑白腻,脉象沉细弱.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黄疸属阴黄,可挟瘀,病机属肝脾不和、胆汁外溢,与胎怯元阳不充、脾肾不足有关,可随证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参术益智颗粒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胎怯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参术益智颗粒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胎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脾肾两虚型胎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参术益智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2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体格发育参数(体质量、头围、身长、胸围)及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评分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各项体格发育参数(体质量、头围、身长、胸围)值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4项体格发育参数值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CC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中智力/运动发育指数(MDI/P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2项评分均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术益智颗粒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胎怯,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体格发育,提升智力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叶新苗辨治胎怯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未充实的一种病症.又称之为"胎弱".胎怯包括了西医学所称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临床又以出生低体重为特点,故常统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兹将叶新苗教授相关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胎怯源流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隋唐以前,"胎怯"多与五迟、五软等疾病相提并论,直至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首次提出"胎怯"之名.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有"胎禀怯弱"之述;金元时期,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称本病为"胎弱";明清时期,诸医家在其基础上继承发展,形成较为系统的辨治体系.现代中医儿科学多将其归于五迟、五软中,并多从脾肾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茵陈理中汤治疗新生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茵陈理中汤治疗新生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临床疗效.方法:制定诊疗及随访流程,纳入门诊治疗的PNAC患儿55例,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2组.熊去氧胆酸组26例予熊去氧胆酸;茵陈理中汤组29例予熊去氧胆酸加用茵陈理中汤治疗.记录2组临床指标纠正胎龄、体质量、体质量Z值、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性别、分娩方式、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发病日龄、胆红素峰值水平以及就诊时纠正胎龄、体质量、体质量Z值、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加用茵陈理中汤组治疗周期较熊去氧胆酸组缩短,治愈时纠正胎龄更小,体质量、体质量Z值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熊去氧胆酸组有5例因疗效不佳,使用激素治疗,加用茵陈理中汤组无使用激素治疗.结论:加用茵陈理中汤治疗PNAC可缩短疗程,促进追赶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