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严重开放性骨折后隐匿的骨折相关感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临床和血清炎性标志物均正常的Gustilo 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后期遗留的骨缺损,及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9例Gustilo 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后期遗留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41±11)岁。病例纳入标准:Ilizarov技术(短缩-延长术或骨运输术)治疗,软组织修复手术创面闭合且没有临床感染征象至少3个月,血清炎性标志物均正常,随访超过取外固定支架后3个月。研究患者术前均进行三相骨扫描检查。第一次术中均行骨缺损端的扩创、细菌培养、外固定支架固定,一期或二期行截骨进行肢体延长或骨运输术。培养阳性患者术后全身应用6周敏感抗生素。记录患者术中缺损部位是否有脓液、培养结果、治疗的缺损长度、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比例、感染出现时间、骨折愈合率、骨愈合指数、骨性结果和功能结果。结果:19例患者从原始损伤至第一次手术间隔(10±8)个月,术前骨扫描结果:8例感染阴性,4例不除外感染,7例慢性骨髓炎。所有患者术中在折端周围均未见脓液。术中培养结果:1例培养出1份阳性结果(骨扫描提示无感染),3例培养出≥2份阳性结果(骨扫描提示无感染、可疑感染和慢性骨髓炎各1例)。骨缺损长度(8±3)cm,第一次术后随访(37±15)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骨愈合指数(1.7±0.5)月/cm。治疗期间6例患者于第一次术后1(1,1)个月出现临床感染征象,均是术中培养阴性的患者。6例患者中5例经过全身应用经验抗生素保守治疗,1例经过再次扩创治疗。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无临床复发表现。所有患者骨性结果优16例,良3例;功能结果优10例,良9例。结论:针对Gustilo Ⅲb型严重开放性骨折后期遗留的骨缺损,即使临床和血清炎性标志物检查均正常,仍要警惕存在低毒性感染。重视扩创术前和术中的标准取材流程,在精细操作下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对诊断骨折相关感染是非常有价值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胫骨远端皮质开窗后扩髓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皮质开窗后扩髓清创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髓内填充及胫骨开槽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20例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髓组和开槽组。扩髓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为(47.6±11.4)岁。开槽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为(49.2±13.9)岁。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细菌培养结果、总住院时间、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控制率、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25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感染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细菌培养结果、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控制率、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扩髓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11.7±4.7)d]、下地负重时间[(5.8±1.6)周]显著短于开槽组[(16.8±4.6)d、(8.1±2.9)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相比较传统胫骨开槽灌洗结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胫骨远端开窗后扩髓清创结合硫酸钙髓内填充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同样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良好的功能,同时后者允许患者更早负重,缩短治疗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杉树皮夹板预防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杉树皮夹板预防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手术联合杉树皮夹板治疗(观察组),与以往使用外固定架固定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均治疗后6~12个月评价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植骨愈合率、骨髓炎治愈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膝踝关节的功能、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相关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植骨愈合率、骨髓炎治愈率无差异(P>0.05).结论:杉树皮夹板预防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疗效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下肢功能和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超声骨刀开窗清创联合置管冲洗治疗创伤后胫骨慢性骨髓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观察超声骨刀开窗清创联合置管冲洗治疗创伤后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3-02行开窗、清创联合术后持续置管冲洗治疗的39例创伤后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21例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术中清创(研究组),18例采用克氏针及骨凿进行开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率(一期缝合或二期缝合不发生切口感染)、引流管堵管处置情况(单纯护理操作通管次数及二次手术再次置管)、引流冲洗管拔管时间、非特异性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感染控制情况(以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无再次局部破溃为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69个月.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堵管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切口愈合率、二次置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中位数5(3,6)个月,对照组拔管时间中位数5(4,6)个月,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7.500,P=0.800).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均无再次局部窦道形成等感染复发情况.结论 采用超声骨刀开窗清创联合置管冲洗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堵管率,提高了创伤后胫骨慢性骨髓炎的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联合植骨一期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并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联合髂骨混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一期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间27例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一期扩创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骨段及坏死组织、炎性组织的基础上,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填充病灶清除后髓腔,同时混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抗感染,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覆盖创面的方式予以修复治疗.术后通过对皮瓣成活、骨髓炎治愈情况及功能活动等进行疗效综合评估. 结果 术后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 ~ 40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皮瓣成活良好,形态满意.骨髓炎均有效治愈,无复发情况,患肢功能活动恢复良好.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联合髂骨及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一期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治疗周期短,简便安全,疗效良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是治疗胫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的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并软组织及骨缺损的分期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分期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并软组织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8月~2015年9月13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合并软组织及骨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4~77岁,平均48.2岁.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二期再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三期更换内固定、植骨或单纯植骨治疗.[结果]采用分期治疗后所有患者感染均有效控制,肌皮瓣均存活,创面均顺利愈合,骨折均临床愈合,随访18~31个月,平均24.9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三期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并软组织及骨缺损,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避免慢性骨髓炎发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显微外科技术结合骨搬移术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皮瓣修复术结合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术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4月至2016年4月火箭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小腿严重开放伤引起的骨髓炎患者资料,男22例,女3例;年龄19~65岁,平均36.5岁;开放伤部位:胫骨上段6例,中段6例,下段13例;骨折行钢板内固定者8例,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者17例;Ciemy-Mader慢性骨髓炎分型:Ⅲ型14例,Ⅳ型11例.感染骨段截除后胫骨缺损长度5~ 14 cm,平均8.8 cm.采用感染组织清除,抗生素骨水泥链填塞,显微外科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封闭外露创面,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术治疗感染骨组织清除后的骨缺损.结果 25例患者骨感染及时控制,1次感染清除术感染控制率为76.0% (19/25),经2次手术感染控制率为24.0% (6/25);经皮瓣修复术,外露创面早期封闭,1次手术创面修复成功率为84.0% (21/25),另有16.0% (6/25)经再次手术植皮创面愈合.25例患者胫骨缺损全部骨性愈合,无骨髓炎复发者.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8 ~36个月(平均24.6个月).1例发生再骨折,经再次手术治愈.自截骨搬移开始,骨愈合时间为8~18个月(平均10.5个月).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为12 ~ 20个月(平均18.4个月).结论 对于小腿开放性骨折后骨髓炎,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创面,骨搬移术治疗骨缺损,疗效肯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30例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为创伤性慢性骨髓炎致下肢长骨骨缺损患者,10例为创伤后非感染性下肢长骨骨缺损患者.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大于8个月,平均16.9个月.治疗周期为8~15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骨搬运完成,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为术后220 d,皮肤均在骨搬运过程中自然愈合,术后均给予功能锻炼,6个月后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不愈合18例,软组织嵌顿12例,接触面积不足6例,对线不良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软组织调节差是骨搬运治疗过程中断端软组织嵌顿的影响因素,感染是断端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股骨骨缺损是骨搬运过程中断端对线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后软组织嵌顿、断端骨不愈合、对线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虽然最终均可通过后期的治疗达到愈合,但是影响康复时间,在治疗过程中软组织修复差、感染、股骨骨缺损等均应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骨髓炎出现复杂软组织问题的处理技巧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骨髓炎中出现复杂软组织问题的多种处理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骨髓炎过程中出现复杂软组织问题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23例,女8例;年龄14 ~ 67岁,平均37.8岁.为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病程12 d~16个月,平均6.3个月.入院前手术次数2~8次,平均3.8次.其中行骨搬移后出现软组织嵌插29例,马蹄足、跟骨骨髓炎并足底部皮肤大面积感染缺损1例,胫骨开放骨折术后感染软组织缺损大于骨缺损骨外露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5 cm×4.0 cm ~ 16.5 cm×8.5 cm.软组织嵌插通过皮下植入克氏针缓慢弹性回缩后纠正,软组织缺损则通过缓慢牵拉逐步解决.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创面均获Ⅰ期愈合,未二期行皮肤移植、皮瓣移位修复等.1例马蹄足并足底皮肤缺损患者,行马蹄足牵拉矫形后逐步皮肤牵拉,未行二期缝合,行走3个月后未见皮肤破溃,感觉较正常稍减退.1例软组织横向牵拉患者创面完全覆盖,无骨质外露,局部软组织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感觉较正常稍减退,皮肤弹性较正常差,颜色、温度无明显异常.29例应用克氏针弹力纠正皮肤凹陷患者均未出现严重针眼反应;其中6例克氏针出现弹性回缩至皮下割破皮肤;1例足底皮肤牵拉患者出现2次针眼大量渗出,局部皮肤色红现象,其中被迫更换牵引针1次,停止牵拉1周、加强换药并应用抗生素1次,症状缓解;1例横向牵拉患者出现3次针眼反应(感染),调整牵拉装置及对症处理后好转并完成治疗.结论 对于骨髓炎中出现的大多数复杂软组织问题,利用Ilizarov技术早期有效干预,可便捷、经济、有效地解决,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骨外固定联合膜诱导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髓炎是指因需氧或厌氧化脓性细菌感染,引发骨髓、骨皮质或骨膜炎症性疾病.临床资料显示,血源性感染、创伤性或手术感染均可能导致骨髓炎,且四肢两端及血供良好的长骨较为常见[1].骨髓炎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发病时患者呈现高热,局部疼痛,一旦诊治不及时会发展为慢性骨髓炎患者逐渐出现局部溃破、流脓,出现骨坏死越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或造成截肢残疾的结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2].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极易引发骨髓炎,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且容易复发.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病变切除+植骨外固定治疗胫骨骨髓炎,但术后愈合时间长,影响患者术后日常生活及工作[3].因此,本研究以2013-2016年,我院收治的48例胫骨骨折术后骨髓炎患者,探讨植骨外固定联合膜诱导技术对胫骨骨折术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