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关节加速MRI应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R)在肩关节MRI中提高图像质量和缩短扫描时间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6月至10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的50例疑似患有肩关节病变的患者,采用1.5T MRI行常规序列扫描图像为Fsecon组,使用并行采集加速因子2的扫描图像为Fsefast组,扫描序列包括脂肪抑制质子加权像(PDWI-FS)和T1加权像(T1WI),将Fsefast组传至Subtle MRTMdlr后获得图像Fsedlr组.测量三组图像中的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盂唇软骨、肱骨骨髓的信号噪声比(SNR)及冈上肌/盂唇软骨的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比较,两名放射科医师双盲采用Likert 4分法分别对Fsedl,组与Fsecon组的图像清晰度和伪影进行主观评价,并对这两组的病理异常结构进行诊断效能对比.结果 相对于Fsecon组,Fsedlr组扫描时间缩短了 44%,且图像清晰度评分、伪影评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组内相关性系数为0.797~0.919.客观评价指标中,Fsedlr组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Fsecon组与Fsefas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位医师对Fsecon组与FSEdlr组病理异常结构的评估中,两组的诊断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75~1.000),在同一名医师的评估中也显示出极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71~1.000),其中肱骨骨髓、关节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Kappa值均高于0.8.结论 将DLR算法应用于肩关节MRI检查中,能够提高图像质量、缩短图像采集时间,并保证诊断效能,提高检查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达原饮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口周痤疮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达原饮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周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获取达原饮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从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Hp和口周痤疮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作为达原饮治疗Hp阳性口周痤疮靶点,采用Cytoscape3.7.2及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与微生信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Hp菌液灌服和痤疮丙酸杆菌混悬液皮内注射建立Hp阳性口周痤疮大鼠模型,观察达原饮干预效果,并对核心靶点及相关通路进行初步验证.HE染色观察口周皮肤及胃组织形态,ELISA检测大鼠口周皮肤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筛选出达原饮活性成分145个,对应靶点253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57个,达原饮治疗Hp阳性口周痤疮核心靶点为IL6、TNF、IL1B、AKT1、TP53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3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达原饮能够下调Hp阳性口周痤疮大鼠口周皮肤组织TLR4、MyD88、NF-κB表达及血清TNF-α、IL-6含量(P<0.01).结论 达原饮可能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减轻口周皮肤的炎症损伤,发挥对Hp阳性口周痤疮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I检查在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筛查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筛查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X线、MRI检查,比较比较患儿不同发病时间X线、MRI检查图像表现及不同检查方式骨髓异常、软组织病变检出情况.结果 患儿发病1周内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图像表现,发病8-14d可见软组织肿胀,肌肉骨膜间距、皮下脂肪层厚度改变;而MRI检查在发病3-4d即显示STIR高信号、均匀低等T1信号,发病5-7d可见混杂信号及骨膜水肿表现,发病8-14d可见等低T1WI信号、等高T2WI信号及骨膜下脓肿表现.MRI检查骨髓异常、软组织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00.00%、90.32%,与X线检查的19.35%、48.39%相比均更高(P<0.05).结论 MRI检查能够早期诊断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定量磁共振评估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症是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骨矿化成分之外,骨微结构及微环境的变化对骨的完整性同样重要.常规MRI测得的信号强度比可用于脊柱手术患者的骨质疏松筛查,使用超短回波时间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评估骨孔隙度、胶原基质、骨的矿化成分等,利用水脂分离技术能测量骨髓脂肪含量、组成以及T2*值,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技术反映骨髓灌注情况,人工智能技术如纹理分析及深度学习进一步发展了MRI技术,本文总结了近期使用磁共振方法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顺行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比较顺行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移位明显、不稳定的AO/OTA分型2C1-2C2型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52例,采用顺行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组)27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DASH上肢功能评定等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和3个月DASH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五掌骨颈骨折采用顺行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适宜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相关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国内外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相关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为临床开展以证据为基础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 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文库、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美国残疾退伍军人协会、医脉通临床指南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Ovid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指南,采用 AGREEⅡ对纳入的循证指南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JBI的专家共识评价标准对专家共识类指南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内容分析法整合指南的推荐意见.结果 最终纳入 10篇文献,其中 6篇循证指南,4篇专家共识类指南.3 篇循证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为A级,3 篇结果为B级.10篇指南内容分析汇总为分类、护理目标、评估、基础肠道护理、药物护理、肠道灌洗、电和磁刺激、并发症预防、健康教育和护理记录 10个主题 27条推荐意见.结论 本研究整合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相关指南中护理相关内容,总结 10个主题,内容丰富,整体质量较高,部分争议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内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护理指南欠缺,需组建多学科小组构建符合国内临床情境的护理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49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4例,C2型4例,C3型3例.2例前环内固定术后感染,9例患者均因早期清创不彻底导致前环感染,按创伤严重度评分标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为24~38分.前环经扩大清创、冲洗、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内固定,后环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0个月.2例术后感染复发,1例经再次清创更换抗生素骨水泥涂层内固定,1例感染较轻,未累计髓腔,清创后保留钢板仅更换抗生素骨水泥,感染得到控制.2例出现切口渗液,术后3个月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未见骨盆骨折再移位、再发感染.最终11例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按照Majeed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可2例.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有效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具有术中安全性高和感染复发率低的特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明显缩短病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URK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AURKA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凋亡、周期改变及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内在机制.方法 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 RPMI8226 和 U266 分别转染 smart silencer NC(ssi-NC)和 smart silencer AURKA(ssi-AUR-KA),分为ssi-NC组、ssi-AURKA组和空白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3组细胞AURKA mRNA和AURKA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其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ssi-NC组、ssi-AURKA组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率,CCK 8法检测其对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的药物敏感性,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RPMI8226细胞ssi-AURKA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 0.58±0.09,低于空白组(1.00±0.10)和 ssi-NC 组(1.00±0.09),F=20.84,P<0.001;U266 细胞 ssi-AURKA 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7±0.07,低于空白组(1.00±0.04)和ssi-NC组(1.07±0.08),F=46.19,P<0.001.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RPMI8226细胞空白组、ssi-NC组、ssi-AURKA组相对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 966.12,P时间<0.001;F组别=363.15,P组别<0.001;F时间×组别=48.03,P时间×组别<0.001.U266 细胞空白组、ssi-NC 组、ssi-AURKA 组相对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 452.32,P时间<0.001;F组别=236.91,P组别<0.001;F时间×组别=33.47,P时间×组别<0.001.RP-MI8226细胞和U266细胞中ssi-AURKA组S期均增加,t值分别为12.28和14.64,均P<0.001;G0/G1期均降低,t值分别为 23.33 和 22.98,均 P<0.001.RPMI8226 细胞(t=16.23,P<0.001)和 U266 细胞(t=18.44,P<0.001)中,与 ssi-NC 组比较,ssi-AURKA组细胞总凋亡率增加.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RPMI8226细胞ssi-NC组、ssi-AURKA组、ssi-NC+B+D组、ssi-AURKA+B+D组细胞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18.82,P时间<0.001;F组别=1 373.51,P组别<0.001;F时间×组别=228.70,P时间×组别<0.001.U266 细胞 ssi-NC组、ssi-AURKA组、ssi-NC+B+D组、ssi-AURKA+B+D组细胞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17.83,P时间<0.001;F组别=1 352.84,P组别<0.001;F时间×组别=155.81,P时间×组别<0.001.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RPMI8226 细胞中 ssi-AURKA 组 E-cadherin 表达升高,t=5.11,P=0.007;Vimentin、β-catenin 和Wnt3A 表达降低,t 值分别为 2.86、3.87 和 7.56,P 值分别为 0.046、0.018 和 0.002;U266 细胞中 ssi-AURKA 组 E-cadherin表达升高,t=10.02,P<0.001;Vimentin、β-catenin、Wnt3A 表达降低,t 值分别为 3.71、2.82 和 3.30,P 值分别为 0.020、0.047和0.030.结论 抑制AURKA表达可抑制MM细胞增殖,导致细胞周期的改变,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药物敏感性;AURKA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MM细胞EMT过程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室内化疗联合伏美替尼加倍剂量及贝伐珠单抗治疗三代EGFR-TKIs耐药肺癌软脑膜转移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脑室内化疗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联合或者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软脑膜转移(L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09-01-2023-05-3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68例三代EGFR-TKIs耐药后的NSCLC伴L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脑室内化疗(培美曲塞30或50 mg)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160 mg,口服,1次/d)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仅接受脑室内化疗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治疗.主要根据神经肿瘤评价标准(RANO)评估软脑膜转移瘤的治疗效果,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根据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根据RANO标准进行软脑膜转移瘤的疗效评价,30例(44.1%)有效,31例(45.6%)稳定,7例(10.3%)进展.观察组中20例(50.0%)有效,18例(45.0%)稳定,2例(5.0%)进展;对照组中10例(35.7%)有效,13例(46.4%)稳定,5例(17.9%)进展,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14,P=0.181.头颅增强MRI显示好转32例(47.1%),稳定30例(44.1%),进展6例(8.8%).总人群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为7.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位 iPFS 分别为 4.6 和 11.6 个月(HR=2.724,95%CI:1.425~5.207,x2=10.003,P=0.002).总人群的中位OS未达到,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位OS分别为8.8个月和未达到(HR=4.391,95%CI:1.606~12.001,x2=9.930,P=0.002).160 mg伏美替尼常见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贝伐珠单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出血和蛋白尿,侧脑室内注射培美曲塞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无菌性脑膜炎,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室内化疗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联合贝伐珠单抗能够提高NSCLC伴LM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延长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