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在胰腺炎与胰头癌鉴别诊断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MRI对胰头部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和肿块型胰腺炎(mass-forming chronic pancreatitis,MFCP)及胰头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胰头部IgG4相关AIP患者(AIP组)、10例胰头部MFCP患者(MFCP组)与20例胰头癌患者(胰头癌组)的常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形态学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AIP组、MFCP组、胰头癌组T1加权成像多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多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多表现为低信号;胰头癌组病变区及病变周围组织囊肿发生率(10.0%)低于AIP组(20.0%)和MFCP组(50.0%),胰腺周围组织及大血管侵犯发生率(80.0%)、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发生率(25.0%)及胰、胆管扩张发生率(85.0%)高于AIP组(26.7%、0、26.7%)和MFCP组(20.0%、0、30.0%)(P<0.05),AIP组与MFC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胰头体积增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肿块区ADC值[(1.03±0.10)×10-3 mm2/s]低于MFCP组[(1.32±0.31)×10-3mm2/s]和胰头癌组[(1.44±0.15)×10-3 mm2/s](P<0.05),MFCP组与胰头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能从形态学和功能学两方面为鉴别胰头癌和胰头慢性炎症提供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钙化与囊性CT征象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钙化与囊性CT征象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FCP)与胰头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 24 例胰头部 MFCP与 30 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2 位腹部放射医学高级职称医师在飞利浦影像工作站双盲法评价图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肿块钙化:MFCP(n=24)与胰头癌(n=30)钙化出现率分别为 58.33%(n=14)与 10%(n=3),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两者斑片状钙化、结节状钙化及混合型钙化出现率分别为 28.57%(n=4)、14.29%(n=2)、57.14%(n=8)与0%(n=0)、66.67%(n=2)及 33.33%(n=1),MFCP以混合型钙化为主,分布呈弥漫型且于病灶边缘分布为著,胰头癌钙化少见或以病灶中心区分布的少许结节状钙化为主;(2)囊性灶:MFCP与胰头癌坏死、囊变出现率分别为 29.17%(n=7)与 60%(n=18),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头癌囊变、坏死区多单发、囊较小,囊壁厚薄明显不均;2 组假性囊肿出现率分别为 58.33%(n=14)与 10%(n=3),存在明显差异(P<0.001),MFCP 囊性灶多饱满,具有张力,囊壁可见钙化,囊内壁光整但不连续,较大、多发,具有张力的蜂窝状囊仅见于 MFCP.另外,11 例(45.83%) MFCP病灶内可见残存的正常胰腺组织.结论 混合型钙化与具有张力的蜂窝状囊征象对胰头部 MFCP 与胰头癌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模态影像学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导管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mass-forming chronic pancreatitis ,M FCP)与胰头导管腺癌(pancreatic head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 )起病隐匿 ,病变解剖位置特殊 ,两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存在重叠 ,术前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极其困难[1-3 ] ,即使是手术探查甚至是病理活组织检查有时亦难以鉴别.但是两者的治疗手段和预后又截然不同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的标准且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将M FC P误诊为恶性肿瘤而采取不必要的外科治疗(行根治性切除等)或将PDAC 误诊为 M FCP而延误最佳手术时机的病例不在少数[1-5 ] ,术前早期明确诊断是实施有效精准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 ,3 ,6 ] .影像学技术在胰腺病变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以及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3-4 ,6-7 ] ,但目前尚鲜见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某一影像表现对胰腺病变的诊断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部M FC P和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 ,探讨胰头部M FCP和PDAC的多模态影像学特点 ,为临床早期精准诊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于1973年由Bekeker首先描述[1],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约占慢性胰腺炎的15% ~30%[2].其发病原因国内以胆源性为主,国外以慢性酒精中毒为主,其它原因还包括遗传性、高血脂和自身免疫异常等.病理特点为局限于胰头和钩突部为主的节段性慢性炎性介质反应,因炎性介质反应迁延不愈,持续不断地发展,可导致胰腺组织坏死、纤维化和萎缩及炎性细胞浸润,从而衍生局限性的胰头部肿块.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上腹疼痛不适、梗阻性黄疸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衰退等多种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易误诊胰头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慢性肿块型胰腺炎(mass type chronic pancreatitis,MTCP)的诊治逐渐得到重视.日本学者将其分为两型:一种是正常胰腺组织的淋巴样纤维组织增生,与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相关,本文不予讨论;其二是以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为背景的代偿、修复性肿块增生,此类型临床更常见[1],有2%~ 16.5%的患者可发展为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PC),有学者将其视为癌前病变.80%以上的MTCP发生于胰头部,其临床表现与胰头癌非常相似,导致误诊率居高不下.有学者[2]对胰头包块术后的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发现有5%~l0%的MTCP患者被误诊.随着临床对MTCP乃至CP病理特点认识的深入,MTCP的诊疗策略逐渐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CT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FCP)的CT误诊原因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MFC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搜集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胰头癌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24例MFCP中,CT诊断MFCP 18例,诊断准确率为75%,6例(25%)误诊为胰腺癌/恶性占位.MFCP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1)病灶平均直径为(5.44±1.27) cm,周围渗出明显(20例),3例(12.5%)出现分叶征;(2)14例(58.33%)肿块内出现钙化,其中8例(57.14%)混合型钙化(钙化分布呈弥漫型且于病灶边缘分布为著),4例(28.57%)为斑片状钙化,2例(14.29%)为点状钙化,7例(29.17%)出现坏死囊变;(3) 14例(58.33%)出现假性囊肿,囊肿有张力且呈“蜂窝”状囊改变;(4)16例(66.67%)出现胰管扩张,其中“串珠”样扩张14例(87.5%),均匀性扩张2例(12.5%),19例(79.17%)出现“胆胰管穿通征”,2例(8.33%)“胆胰管不相交征”,17例(70.83%)胆管扩张,7例(29.17%)出现“双管征”,13例(54.17%)伴有胰管结石;(5)18例(75%)强化后时间密度曲线(TDC)为缓升缓降型;(6)11例(45.83%)出现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平均直径约11 mm),呈轻度均匀强化;(7)17例(70.83%)胰周血管呈受压移位改变,血管形态多规则光整,2例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8)20例(83.33%)伴有右侧肾周筋膜增厚.结论 胰头部MFC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认识不足与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当是漏诊与误诊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多模态影像学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FCP)与胰头癌的多模态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胰头部MFCP与3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学(包括CT、MRI及PET/CT)资料,由两位腹部放射医学高级职称医师在飞利浦影像工作站双盲法评价图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大小:MFCP组病灶大于胰头癌组,MFCP组右侧肾周筋膜增厚出现率高(均P<0.001);(2)分叶征:胰头癌组出现率明显高于MFCP组(P<0.001);(3)密度/信号:胰头癌组坏死囊变出现率高于MFCP组(P<0.05),钙化出现率明显低于MFCP组(P<0.001),MFCP以混合型钙化为主(n=8,57.14%),分布呈弥漫型且于病灶边缘分布为著具特征性;另外,MFCP病灶内可见残存的正常胰腺组织;(4)囊性病变或假性囊肿:MFCP组病灶出现率明显大于胰头癌组(P<0.001),具有张力的蜂窝状囊仅见于MFCP;(5)胰腺体尾部萎缩:两者出现率无明显差异(P =0.708);(6)胆管、胰管扩张:胆胰管穿通征多见于MFCP,胆胰管不相交征多见于胰头癌组(均P <0.001);(7)强化特点:MFCP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均高于胰头癌组(P值分别为P<0.001与P=0.008);(8)胰周血管受侵、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 DWI表现:MFCP组扩散受限高信号少于胰头癌组、ADC值高于胰头癌组(均P<0.001);(10)SUVmax值:MFCP组早期与延迟期SUV值明显低于胰头癌组(分别为2.51±0.42与7.13±3.04、2.10±0.31与9.20±3.56,均P<0.001),随着时间延迟SUV值胰头癌组增高,而MFCP组变化不大或降低.结论 多模态影像学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胰尾部肿块型胰腺炎并发脾脏局部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胰腺炎脾脏并发症占胰腺炎患者的1%~5%[1],最早由Mallory于1982年报道[2].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转地破坏胰腺并使胰腺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的慢性炎症.若炎性反应迁延不愈、胰腺实质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则形成胰腺肿块,这种伴有炎性肿块形成的慢性胰腺炎称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的炎性肿块多位于胰头部,也有很少一部分位于胰体尾部.胰尾与脾门解剖位置毗邻,当胰腺炎发生时,胰周液体渗出可压迫脾门,导致脾脏的血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各种脾脏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肿块型胰腺炎虽然属于良性病变,但其影像学表现与胰腺癌有一定的相似性,易误诊和漏诊.现报道1例胰尾部肿块型胰腺炎并发脾脏局部坏死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困难情况下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分析(附手术视频)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介绍我中心在胰头恶性肿瘤侵犯周围血管以及肿块型胰腺炎合并致密炎症粘连等困难情况下所采用的个体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开展的困难情况下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例病例资料,包括手术策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1,65岁男性患者,术前诊断为胰腺钩突占位伴肠系膜上静脉侵犯、梗阻性黄疸.术中行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的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见视频1),手术时间340 min,出血200 mL,术中未输血.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术后住院9 d.术后病理学诊断:胰腺中-低分化导管腺癌.患者行GS(吉西他滨+替吉奥)方案化疗6个周期,术后1年随访患者情况良好,无复发转移情况.患者2,47岁中年男性,因反复腹痛入院,术前诊断胰头占位伴梗阻性黄疸,既往接受过开腹Roux-en-Y胆肠吻合术、小肠切除、肠肠吻合术.术中采用超声刀、电钩、剪刀等多种方式处理患者腹腔不同部位粘连,调整传统模块化手术流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用Easy-first原则行手术切除(操作见视频2).术中采取双主刀模式处理例如出血等突发情况.手术时间400 min,出血500 mL,术中未输血.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术后住院11 d.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胰头部慢性炎症肿块,最大径6 cm,未见明显癌变.术后20个月随访患者情况良好,未再发急性胰腺炎.结论 在有经验的胰腺微创中心,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采取个体化的手术策略,当肿瘤侵犯周围血管以及肿块型胰腺炎合并致密炎症粘连等情况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FCP)的多模态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MFCP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MFCP的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与多期CT增强检查,同时5例行MRI平扫与MRCP检查,17例行PET/CT检查.结果 23例中17例CT诊断为MFCP,诊断符合率73.91%,6例(26.09%)被误诊为恶性占位/胰腺癌.MFCP直接征象的病灶平均直径、强化净增CT值、病灶DWI信号、ADC值、早期SUV值及晚期SUV值、肿块分叶征、肿块内钙化(混合型钙)、坏死囊变、假性囊肿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FCP间接征象的胆总管特征(“鼠尾状”狭窄、“胆胰管穿通征”)、胆管扩张、胰管扩张(串珠样扩张、均匀性扩张)伴有胰管结石、“胆胰管不相交征”、右侧肾周筋膜不均匀增厚、胰腺周围渗出明显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头部MFCP的多模态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