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一种异质性糖尿病,它表现出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又能检测到1型糖尿病相关的胰岛自身抗体[1,2],也被称为1.5型糖尿病或缓慢进展的胰岛素依赖1型糖尿病.中国LADA患者已超过1 000万[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新型CD19 +CD27 +CD39 hi调节性B细胞的鉴定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D19 +CD27 +CD39 hi调节性B细胞(Breg)在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招募自2022年1至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9例T1DM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和病史,检测T1DM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清胰岛素和C肽、糖尿病胰岛自身抗体等临床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19 +B细胞、CD19 +CD27 +CD39 hi Breg比例及白细胞介素(IL)-10、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 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Breg比例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T1DM患者外周血CD19 +B细胞比例没有变化,CD19 +CD27 +CD39 hi Breg比例显著增加[分别为3.45%(1.80%,7.96%)和1.28%(1.04%,2.17%), P<0.001],但其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下降(分别为4.96%±3.15%和9.47%±6.52%, P=0.007),PD-L1表达无明显改变。进一步分析发现,发病年龄≥18岁[分别为6.42%(2.89%,11.53%)和2.37%(1.42%,5.26%), P=0.004]、病程≤1年[分别为5.74%(2.60%,12.58%)和2.95%(1.47%,5.83%), P=0.026]或峰值C肽>3.30 pmol/L[分别为5.27%(2.19%,10.38%)和2.39%(1.14%,5.42%), P=0.029]的患者CD19 +CD27 +CD39 hi Breg比例更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reg比例与血清IL-1β水平呈正相关( r=0.360, P=0.011)。然而,Breg内IL-10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无关( P>0.05)。 结论:T1DM患者外周血CD19 +CD27 +CD39 hi Breg数量及功能存在异常,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补充了T1DM免疫失衡的临床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10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57±8)岁,其中暴发性1型糖尿病7例,急性1型糖尿病3例。10例中肺癌5例,食管癌2例,胃癌、肾细胞癌、鼻咽癌各1例。10例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均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其中派姆单抗5例,信迪利单抗3例,替雷珠单抗1例,特瑞普利单抗1例。其中8例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1例以糖尿病酮症起病,1例起病时无酮症;9例胰岛相关抗体阴性,另1例阳性。10例均获得成功救治,且依赖胰岛素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导致1型糖尿病,包括暴发性1型糖尿病,多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需要早期识别,积极胰岛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抑制剂通过改变甲状腺相关眼病中成纤维细胞的免疫表型发挥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Graves病(GD)的一种难治性并发症。刺激性促甲状腺素受体(TSAb)可以与GD眼眶成纤维细胞(GD-OF)表达的TSH受体(TS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复合体结合,促进TAO的发生发展。IGF-IR是TSHR启动细胞信号传导所必须的成分,teprotumumab作为一种阻断IGF-IR的单克隆抗体,在202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 TAO,但该药物治疗TAO的潜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α-硫辛酸诱导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二例及其一级亲属HLA-DRB1等位基因检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例2型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静脉应用α-硫辛酸后反复出现晨空腹低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而诊断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予以相应处理后,随访2年8个月,无低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逐渐下降接近正常,IAA转阴或弱阳性。2例患者均携带HLA-DRB1*04∶06等位基因,其一级亲属中4人携带此等位基因,均应避免应用含巯基药物以免发生IA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致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53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2 U皮下注射、2次/d,阿卡波糖50 mg口服、3次/d,用药13个月,但血糖控制不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示空腹,餐后1、2和3 h血糖分别为8.84、17.94、21.22和18.51 mmol/L;血胰岛素为109.5 mU/L;C肽为0.52 nmol/L;胰岛素自身抗体>175 U/ml。考虑为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停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改为口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和格列美脲。13 d后患者空腹血糖降至7.6 mmol/L。随访1年间,患者3次检测抗人胰岛素抗体均为阴性。考虑患者的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后转换为利拉鲁肽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1例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院后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经过。患者为63岁男性,主因“口干、多饮、多尿2个多月”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2.9%,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0、60、120、180 min血糖分别为14.98、25.86、27.21和24.92 mmol/L,C肽水平相对不足,无酮症倾向,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24 h尿蛋白定量181 m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94 mg/mmol,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患者T2DM诊断明确,同时伴有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肾脏损伤等。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加用盐酸二甲双胍(0.5 g,3次/d)口服联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降糖,停胰岛素泵后改用基础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减量胰岛素直至停用。经治疗患者体重下降,血脂改善,蛋白尿减少,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在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及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达标,胰岛素使用量减少,血脂下降,体重下降的诊治过程。患者为65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19年,血糖控制欠佳5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体重指数为32.79 kg/m 2,随机血糖为16.1 mmol/L,总胆固醇为7.18 mmol/L,甘油三酯为3.32 mmol/L,抗人胰岛素抗体阳性,糖化血红蛋白为11.1%,结合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T2DM伴血糖控制不佳、高脂血症。排除其胰高糖素样肽-1(GLP-1)禁忌证,予“德谷胰岛素(16 U,1次/d)+利拉鲁肽(1.2 mg,1次/d)+二甲双胍(0.5 g,3次/d)”治疗,治疗9 d血糖达标后出院。3个月后复诊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6.5%,体重下降约5 kg,血脂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重组赖脯胰岛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从全国29家三甲医院选取糖尿病病程6个月以上、单纯口服降糖药联合或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或单纯胰岛素注射≥2次/d稳定治疗3个月以上,且7.5%≤糖化血红蛋白(HbA 1c)≤13.0%的糖尿病患者共62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方法,按1∶1随机分到试验组(315例)和对照组(311例)。试验组(315例)和对照组(310例,剔除1例)分别给予试验药物重组赖脯胰岛素和阳性对照药物赖脯胰岛素每日3次,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治疗,按规定方案调整胰岛素剂量。比较两组治疗16周后HbA 1c、血糖、血脂、体重、胰岛素抗体(IAA)等较基线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率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治疗16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bA 1c自基线分别下降(1.18±1.26)%和(1.41±1.30)%,协方差分析显示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 F=2.81, P>0.05),单侧97.5%可信区间为-0.14(-0.30,∞)。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自基线下降绝对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6周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基线变化情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6周后体重及IAA自基线变化情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全部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国产重组赖脯胰岛素在降糖疗效方面非劣效于进口赖脯胰岛素,在血脂变化、体重增加、胰岛素抗体发生及安全性方面与进口赖脯胰岛素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美拉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74岁女性多次发作性头晕、心悸、大汗,其中2次发作时静脉血糖分别为2.4 mmol/L、2.5 mmol/L时,C肽分别为6.79 μg/L、6.24 μg/l,胰岛素>1 500 mU/L,胰岛素原2 896 ng/L、2 989 ng/L;尿酮体(-),胰岛素自身抗体(IAA)>400 RU/ml,符合胰岛素介导的低血糖症。患者有间断服用奥美拉唑用药史,无糖尿病病史,否认外源性胰岛素、磺脲类及含巯基药物用药史。根据体检和相关检查,结合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为HLA-DRB1 04∶03和用药史,考虑患者为奥美拉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可能性大。停用奥美拉唑,调整饮食结构并加用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后,患者IAA水平降至36 RU/ml,空腹胰岛素降至131.7 mU/L;9个月后,患者IAA转阴,空腹胰岛素降至23.3 mU/L,未再发生低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