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α-硫辛酸诱导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二例及其一级亲属HLA-DRB1等位基因检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例2型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静脉应用α-硫辛酸后反复出现晨空腹低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而诊断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予以相应处理后,随访2年8个月,无低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逐渐下降接近正常,IAA转阴或弱阳性。2例患者均携带HLA-DRB1*04∶06等位基因,其一级亲属中4人携带此等位基因,均应避免应用含巯基药物以免发生IA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美拉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74岁女性多次发作性头晕、心悸、大汗,其中2次发作时静脉血糖分别为2.4 mmol/L、2.5 mmol/L时,C肽分别为6.79 μg/L、6.24 μg/l,胰岛素>1 500 mU/L,胰岛素原2 896 ng/L、2 989 ng/L;尿酮体(-),胰岛素自身抗体(IAA)>400 RU/ml,符合胰岛素介导的低血糖症。患者有间断服用奥美拉唑用药史,无糖尿病病史,否认外源性胰岛素、磺脲类及含巯基药物用药史。根据体检和相关检查,结合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为HLA-DRB1 04∶03和用药史,考虑患者为奥美拉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可能性大。停用奥美拉唑,调整饮食结构并加用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后,患者IAA水平降至36 RU/ml,空腹胰岛素降至131.7 mU/L;9个月后,患者IAA转阴,空腹胰岛素降至23.3 mU/L,未再发生低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ATA6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该文报道1例 GATA6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临床特征,并文献回顾 GATA6基因突变型糖尿病的病例特点。患者,男,16岁,诊断为1型糖尿病6年,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患者进行分析,并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者 GATA6基因4号外显子存在c.1367G>A杂合突变,患者父母均未发现相同的变异,为自发性突变。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提示部分胰腺发育不全、胆囊缺失。患者使用胰岛素期间频发低血糖,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考虑合并外源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上述结果为临床医师诊断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伴发多脏器受损提供思路,避免误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氯吡格雷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老年男性,因“发作性出汗、心悸22d”就诊,否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否认外源性胰岛素用药史,否认胰腺占位及手术史,有氯吡格雷服药史。多次查随机血浆葡萄糖<2.8 mmol/L,血清胰岛素>1 000 mIU/L,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DRB1*0403与0701,DQB1*0302与0202。停用氯吡格雷,调节饮食结构,口服阿卡波糖后低血糖症状逐渐缓解,出院5个月后复查血清胰岛素及C-肽明显下降,IAA转阴,遂停用阿卡波糖,减少进餐次数,发作性出汗及心悸未再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岛素游离率在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胰岛素游离率在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23年1月1日中明确诊断为IAS、使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游离胰岛素(FI)及总胰岛素(TI)值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进行摘录和整理分析,计算FI与TI之比胰岛素游离率(IFR)。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7例IA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例IAS患者存在高血糖(包括1例极度胰岛素抵抗),5例仅表现为低血糖。7例患者均采用PEG沉淀法在治疗前后测定FI及TI。尽管各患者间FI及TI差异较大,但持续高血糖及严重胰岛素抵抗的IAS患者IFR较低。患者的治疗选择包括血浆置换、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CD20单抗。TI下降、IFR升高是治疗起效的重要指标。结论:在IAS的诊断和治疗中应使用PEG沉淀法测定FI和TI,并进一步计算IFR。IFR是IAS诊治中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质子泵抑制剂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自身抗体作用引起的一组低血糖综合征。本文报道1例与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关的IAS,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应用该类药物时患者若出现低血糖,需考虑到IAS发生的可能,减少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06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后合并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符合外源性胰岛素相关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EIAS)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结果:106例患者中84例(79.24%)使用预混人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18例患者(16.98%)近期反复发生低血糖。精氨酸刺激试验显示胰岛素0 min基线值中位数73.40(23.07~146.75)μU/ml,胰岛素4 min/0 min比值中位数1.27(1.03~1.85),平均值1.72±1.47,胰岛素0 min(μU/ml)/C肽0 min(ng/ml)比值44.60(14.92~87.93),平均值81.92±130.93。以本院空腹胰岛素检测参考值2倍上限(49.8 μU/ml)为切点,将患者分为胰岛素蓄积组(胰岛素0 min基线值≥49.8 μU/ml)和胰岛素非蓄积组(胰岛素0 min基线值<49.8 μU/ml)。胰岛素蓄积组66例患者中14例(21.21%)发生低血糖,胰岛素非蓄积组40例患者中4例(10%)发生低血糖,胰岛素蓄积组的胰岛素4 min/0 min比值、胰岛素0 min/C肽0 min比值、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显著高于胰岛素非蓄积组( P<0.05)。在胰岛素蓄积组66例患者中,36例予更换胰岛素剂型(胰岛素治疗组),30例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口服药治疗组)的方案治疗后,2组治疗后的SDBG和L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0.05)。 结论:随着外源性胰岛素蓄积的加重,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加,低血糖比例显著升高。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胰岛功能出现特征性改变,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峰值,呈现"高平"曲线,基线胰岛素/C肽比值水平显著升高。及时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后,EIAS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合并外源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合并1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道1例以1型糖尿病(T1DM)就诊的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患儿的诊疗经过。患者为14岁男童,以“多尿、多饮、乏力3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胰岛功能检查,排除单基因糖尿病,诊断为T1DM,予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由于患者存在生长及智力发育异常,完善遗传学检测后发现18号染色体短臂存在14.05 Mb缺失。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合并T1DM在国内外均罕见,机制可能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2型( PTPN2)基因缺失导致的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儿童糖尿病合并身材矮小及智力障碍时需考虑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综合征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卡托普利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66岁女性患者因高血压病连续2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卡托普利25 mg、1次/d。近1年出现血糖偏低(3.0 mmol/L),近4个月频发低血糖昏迷。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最低为1.6 mmol/L,胰岛素12 mU/L,C肽1.78 nmol/L,抗胰岛素抗体阳性。诊断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考虑可能与卡托普利有关,停用该药,继续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同时予泼尼松30 mg口服、1次/d,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以低碳水化合物为主,少食多餐。停用卡托普利3 d后,患者血糖控制在4.3~11.2 mmol/L,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