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型菇伞状封堵器治疗难治性胸腔胃气道瘘1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改良型菇伞状封堵器治疗难治性胸腔胃气道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改良型菇伞状封堵器置入术的12例难治性胸腔胃气道瘘患者。记录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瘘口直径等。记录手术和随访资料,如手术时间和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分析术后1、6个月的封堵疗效,以及体重指数和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的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 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结果:1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例,中位年龄(范围)为66.5岁(53.0~69.0岁),中位病程(范围)为7.5个月(3.0~39.0个月),瘘口直径为(9.3±3.4) mm。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封堵器置入术,6例为腔内释放,6例为腔外释放;手术时间为(30.9±9.9) min,封堵时间为(3.5±1.3) min;1例患者术中有少量(<2 mL)出血,2例患者术后自诉有轻微异物感但可耐受;12例患者出院前均恢复经口进食并拔除鼻肠管。12例患者随访(11.3±1.7)个月,初次有效封堵率为11/12,完全封堵率为9/12,2例患者死亡但均与封堵手术或器械无关。12例患者术后1个月的体重指数为(18.5±1.9) kg/m 2,高于术前的(17.6±2.3) kg/m 2;术后6个月的体重指数为(20.3±2.5) kg/m 2,较术后1个月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5、-4.45, P=0.002、0.001)。12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8个维度的SF-36评分分别为(49.6±13.6)、(63.3±13.5)、(75.4±8.6)分,(17.1±11.2)、(33.2±14.5)、(56.0±12.2)分,(30.0±12.6)、(45.0±13.5)、(67.5±8.7)分,(41.3±18.7)、(52.0±15.4)、(68.0±8.2)分,0.0分(0.0~75.0分)、25.0分(0.0~100.0分)、50.0分(25.0~100.0分),87.8分(44.0~100.0分)、90.8分(57.0~100.0分)、100.0分(94.0~100.0分),12.5分(0.0~50.0分)、50.0分(37.5~75.0分)、81.3分(50.0~87.5分),0.0分(0.0~100.0分)、66.7分(33.3~100.0分)、100.0分(33.3~100.0分);术后1个月的上述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的对应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5、-5.32、-4.87、-2.51, Z=-2.97、-2.20、-3.11、-3.00;均 P<0.05),术后6个月的上述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的对应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4、-7.48、-7.10、-4.64, Z=-2.49、-2.20、-2.97、-2.07;均 P<0.05)。 结论:临床应用改良型菇伞状封堵器治疗难治性胸腔胃气道瘘有效且相对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治疗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是食管切除术后的一种危重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饮食性呛咳,呈烧灼样、刺激性,卧位加重,多数患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营养衰竭[1] . 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认可,但覆膜支架置入后的痰液潴留、肉芽组织增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2]. 2023 年1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使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治疗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1 例,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