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安市腹泻门诊病例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耐药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泰安市感染性腹泻病门诊病例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特性。方法:对采自泰安市6个县(市、区)2013-2017年腹泻病症候群监测病例的866份粪便标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应用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的总检出率为7.97 %(69/866);各县(市、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627, P=0.000)。耐药菌株68株的15种常用抗生素的总耐药率为98.55 %(68/69),对氨苄西林(AMP)和磺胺异恶唑(SOX)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06 %(58/69)和72.46 %(50/69),共有40个耐药谱,主要耐药谱特征为AMP-SOX( n=10);多重耐药率为33.33 %(23/69)。69株分离株中共有65种PFGE型别,未发现优势带型或聚集现象。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泰安市各地区腹泻病症候群门诊病例的粪便中,能够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谱广,多重耐药率高;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无耐药谱对应性。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该来源菌株的监测,防止更多的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保护易感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事件的溯源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析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事件,探究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应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食物中毒事件中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采集自制腐乳和粪便灌洗液,经增菌培养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中肉毒毒素编码基因,并进行菌株分离、纯化。对分离到的5株肉毒梭菌经肉毒毒素检测和基因检测验证后,进一步进行PFGE分型。此次中毒事件中2份自制腐乳和3例患者的粪便灌洗液标本均分离到A型肉毒梭菌,并得到了毒素检测和基因检测验证,5株肉毒梭菌的PFGE图谱DNA同源性为100%,可判定是一起因食用被A型肉毒梭菌污染的自制腐乳而引起的肉毒中毒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年烟台市同期五起伤寒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烟台市5起伤寒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方法:2018年自烟台市5例伤寒确诊病例样本和流行病调查样本分离获得6株伤寒沙门菌菌株,病例发病时间自2018年5月26日至7月24日,分别分布于烟台牟平区水道镇、烟台蓬莱区登州街道、烟台龙口东莱街道、烟台牟平区文化街道、烟台芝罘区福莱山街道。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和XbaⅠ/BlnⅠ双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伤寒杆菌进行溯源分析,同时开展viaB毒力基因检测和2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对伤寒杆菌进行病原学研究。结果:6株伤寒杆菌经PFGE-XbaⅠ和PFGE-BlnⅠ电泳分为4个PFGE模式,其中3株菌同源性100%;1株多耐药菌(外籍患者),1株单耐药菌(外省滞留史患者),1株完全敏感菌,同一PFGE模式的3株菌药敏表型一致,除对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部分抗生素中介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 除外籍患者标本分离株viaB基因阴性外,其他菌viaB基因均阳性。结论:烟台寒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良好,仍需重视伤寒散发病例发生和伤寒输入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的溶血性和耐药性及同源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的溶血性、耐药性及同源性。方法:对13株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进行回顾性研究。经质谱仪再鉴定后观察菌株在血平板上的溶血特性,测定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溶血情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溶血素基因和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及质谱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明确鉴定的13株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溶血,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促进溶血作用。13株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敏感,携带mecA基因、cfr基因和ermC基因的菌株数分别为12、7和7。质谱仪聚类分析可将13株菌分为3个组,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将其分为6个分子型别。结论: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不同菌株的溶血作用存在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促进其溶血作用。尽管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但都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原菌分子分型监测在早期识别伤寒聚集性疫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鉴别新疆一起疑似聚集性伤寒疫情。方法: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5例伤寒病例,对5例病例的流行病学史进行回顾性调查,重点针对病例的诊断过程以及疑似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同时对5株分离到的伤寒沙门菌进行 WGS和PFGE分析和聚类,最后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疫情性质。结果:5株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序列、PFGE图谱、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高度一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例病例曾于同一天在同一家餐馆就餐。结论:结合伤寒最长潜伏期、病原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初步判定此次疫情为一起通过就餐食物而感染伤寒沙门菌的聚集性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侵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儿的感染株与定植株的分子病原学特征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侵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感染患儿的感染部位分离株与其鼻腔定植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对两类不同来源菌株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2019年1月至8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收治的社区侵袭性SA感染患儿的无菌部位收集到45株SA侵袭株,并从患儿鼻前庭筛查出28株定植株。采用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测定;采用PCR法检测菌株中耐药基因 mecA、 blaZ及毒力基因杀白细胞素( pvl)的携带情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检测感染株和定植株的同源性。 结果:62.2%(28/45例)的感染患儿鼻前庭存在SA定植。侵袭株40.0%(18/45株)是耐甲氧西林SA(MRSA)菌株,定植株32.1%(9/28株)为MRSA菌株,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株对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的抵抗力强于定植株,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7.114、7.820、5.359,均 P<0.05)。感染株和定植株的耐药基因 balZ和毒力基因 pvl的携带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表型上显示,与MRSA感染相比,甲氧西林敏感SA(MSSA)感染更容易发生鼻腔一致性定植[16.7%(3/18例)比48.1%(13/27例), χ2=4.671, P<0.05]。PFGE分型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感染MSSA菌株的患儿与感染MRSA菌株者相比,前者更易存在同源性的SA定植[59.3%(16/27株)比27.8%(5/18株), χ2=4.301, P<0.05]。 结论:侵袭性SA感染患儿的感染株与定植株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存在差异,但其常见耐药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无差异性。MSSA菌株感染患儿较MRSA菌株感染患儿的鼻腔内更有可能出现一致性定植菌。在侵袭性SA感染患儿中筛查SA的定植状态可能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检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多种检测方法查明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因。方法:2022年8月9日上午9时35分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理的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运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分离培养鉴定所得的16株金葡菌的肠毒素基因(SEA-SEE)。同时对分离出的16株不同来源的金葡菌菌株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分离到的16株金葡菌肠毒素(SEs)分布情况是李姓售卖员肛拭子和砧板(内)涂抹样为SEB型,其余14株都同时携带A、C、E型肠毒素基因。PFGE分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分为2个型别,除李姓售卖员肛拭子和砧板(内)涂抹样外其他14株均为同一型别,相似度为100%。李姓售卖株员肛拭子和砧板(内)涂抹样相似度为80.65%,与另一型别相似度为59.26%。这一结果和SEs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例食源性疾病是由具有肠毒素的2种或3种不同来源的金葡菌混合污染引起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同源性与基因组学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病原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同源性与基因组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2018年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中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同源性鉴定的非多重耐药性KP病原菌共5株(编号P20、P39、P66、P90、P91),其中P90和P91为相同克隆株,P66、P90、P91为同一流行克隆系,P20、P39与其他菌株无同源性关系,进行二代+三代全基因组测序,应用多种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基因组学分析,了解菌株间基因组基本信息、染色体、质粒分布情况,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差异,基因家族聚类特征,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网站注册分析的(2013年至2016年)国内、外18株KP菌株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菌株间进化亲缘性关系。结果:P20、P39、P66、P90、P91全基因组大小分别为5 469 543 bp、5 480 332 bp、5 768 352 bp、5 745 666 bp、5 722 999 bp;GC含量分别为57.07%(1 559 929+1 561 432)/5 469 543、57.27%(1 566 970+1 571 424)/5 480 322、56.96%(1 640 438+1 645 432)/5 768 352、56.88%(1 634 285+1 634 038)/5 745 666、56.95%(1 627 360+1 631 781)/5 722 999。与P20参考菌株进行比对,P39、P66、P90、P91的SNP总数量分别为32 682、34 226、34 292、34 375,基因编码区序列总突变比率分别为87.18%(28 491/32 682)、86.71%(29 679/34 226)、85.26%(29 238/34 292)、86.22%(29 638/34 375),非同义突变占一定优势,比率分别为44.57%(14 566/32 682)、44.01%(15 063/34 226)、48.01%(16 465/34 292)、48.75%(16 758/34 375),同义突变分别为42.61%(13 925/32 682)、42.70%(14 616/34 226)、37.25%(12 773/34 292)、37.47%(12 880/34 375)。P90与P91均有6个特有基因家族,P66有4个特有基因家族。同一流行克隆系P66、P90、P99在系统发育树同一进化分支上,相同克隆株P90、P99在同一子分支上,无同源性关系的P20、P39分别在不同的进化分支上。系统发育树进化分支上P20、P39、P66、P90、P91与NCBI网站提交的法国KP52-145菌株、中国台湾ED23菌株进化等级关系较近。结论: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病原菌具有相同克隆株间特有基因家族数目一致,同一流行克隆系间特有基因家族数目和SNP总数量有较小变化,且在系统发育树同一进化分支上的特点。无同源性菌株的特有基因家族数目和SNP总数量有较大变化,且在系统发育树不同进化分支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耐药性及耐药传播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耐药性及耐药传播机制,为CRE感染的治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绍兴第二医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临床分离的CRE 76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或琼脂稀释法测定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磷霉素等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PCR法筛查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 blaKPC、 blaNDM、 blaIMP、 blaVIM、 blaOXA-48)并测序确认;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的同源性;S1-PFGE联合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技术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定位;滤膜接合试验明确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的水平转移能力。 结果:76株CRE中,肺炎克雷伯菌51株,大肠埃希菌10株,其他肠杆菌目细菌15株;主要分离自尿、痰及血液标本;ICU的分布率最高(55.26%)。76株CRE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呈现较低耐药率(0%、1.33%、18.42%),对阿米卡星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4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97%。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检出率最高(85.33%)。产KPC-2的ST11型CRKP占比最高(62.75%),主要分布在ICU(62.50%)。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显示 blaKPC-2主要位于约90 kb的质粒上(39/63)。滤膜接合试验显示 blaKPC、 blaNDM和 blaIMP均可通过质粒水平转移给受体菌。 结论:该院CRE仅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少数抗菌药物呈现较好敏感性;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产KPC-2的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是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主要流行克隆;90 kb大小的质粒是编码 blaKPC-2基因的主要质粒类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可通过质粒水平传播;医院需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控制CRE的克隆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一起学校肠炎沙门菌感染事件暴发调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调查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一起学校不明原因引起的腹泻暴发事件,明确致病因子和感染来源,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开展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分离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并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28例(学生26例,学生家属2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96.43%)、腹泻(78.57%)、腹痛(60.71%)、呕吐(35.71%)等,平均潜伏期15 h,食品卫生学调查发现2名无健康证的工作人员从事蛋清分离后临时参与了成品三明治的包装.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进食三明治和未进食三明治者,感染病例罹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32.27,95%置信区间:4.34~239.94).采集病例生物标本中的14份肛拭子标本、2份血液标本以及1份食品标本均检出肠炎沙门菌,合计检出17株;PFGE和基因组测序的分析结果均显示17株菌株高度同源.结论 该事件是由制作三明治过程中交叉污染,而引起的学校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暴发,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防范此类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