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术后Petersen疝六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发生Petersen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静冈癌症中心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诊断Petersen疝并行手术治疗的6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发病年龄76岁,2例曾行机器人辅助全胃切除术,2例曾行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2例曾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初次胃癌手术时均已关闭Petersen间隙。症状在术后1~55个月出现,上腹痛伴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6例腹部CT检查表现为小肠扩张,肠梗阻样改变;3例CT呈漩涡征改变。6例患者均手术探查未见肠坏死并再次缝合Petersen间隙,术后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再发。结论:Petersen疝是胃术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应根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尽早进行腹部CT并积极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4, Z=-4.05, χ2 =4.72,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87,-0.47, 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7, χ2=1.68, P>0.05)。103例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腹段食管受侵犯均>1 cm,术中均放置纵隔引流管经腹壁引出,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充分引流后全部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随访情况:49例SPLT组患者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3%(1/43)。54例传统组患者中,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5%(4/53)。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 P>0.05)。 结论:SPLT技术可用于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与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比较,可降低中转辅助情况,增加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癌根治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例1,女,71岁,汉族。2021年5月21日因“双下肢浮肿、气憋、乏力10余天,加重2 d”入住舟曲县人民医院内一科。10余天前,患者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气憋、憋闷、喘促、乏力等症状,上坡时气憋明显加重,未给予药物治疗。近2 d来,上述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治疗,门诊就诊。既往史:5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具体手术情况不详。出院后饮食较差,营养欠佳。3年前发现胆囊泥沙样结石,平时间歇性腹痛。体格检查:结膜略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可见长约8 cm手术瘢痕,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甲床微苍白,双下肢中度浮肿。血细胞分析:白细胞(WBC)2.85×10 9/L,红细胞(RBC)2.25×10 12/L,血红蛋白(Hb)96 g/L,血小板(PLT)87×10 9/L。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为胆囊颈部结石(多发)(见图1A)。入院诊断:胃癌术后,胆囊炎并结石(多发),营养不良性贫血。入院后行CT检查:(1)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积液,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2)胃术后改变,术区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B)。经过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经会诊后转入外科,完善术前准备,患者近亲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于2021年5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胆囊切除术。为避免肠管损伤,建立气腹时取脐下1 cm切口,直视下逐层分离进腹并放置10 mm Trocar,成功建立气腹,进镜探查发现腹腔内广泛粘连,在右侧腋前线平脐无粘连处置入5 mm Trocar,用电凝钩紧靠腹壁由近及远,从下往上,循序渐进地仔细分离粘连。建立一定空间后,在右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处下方2 cm处打孔置入5 mm Trocar,继续分离粘连最终到达肝脏下缘,在剑突下打孔置入10 mm Trocar。成功分离腹腔粘连并建立操作孔后进行胆囊Calot三角解剖(见图1C),仔细辨别胆囊管、左右肝管、胆总管,然后用Hem-o-lock夹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近端及远端,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后,顺行分离切除胆囊。手术总共用时180 min,术中无出血。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术后1周患者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单中心胃癌专病数据库的早发型胃癌临床分子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发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尤其是分子诊断特征,并分析其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癌专病数据库,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行胃切除术的共2 50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45岁者198例,定义为早发型胃癌(早发型胃癌组);另从2 308例非早发型胃癌患者按1∶2比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396例患者作为对照(年龄>45岁,非早发型胃癌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诊断特征以及治疗策略进行比较。结果:早发型胃癌组中位年龄39岁,非早发型胃癌组则为66岁。相较非早发型胃癌组,早发型胃癌组以女性为主[59.1%(117/198)比27.8%(110/396),χ 2=54.816, P<0.001],合并症较少[32.3%(64/198)比57.1%(226/396),χ 2=32.355, P<0.001],低分化或未分化比例更高[93.9%(186/198)比74.5%(295/396),χ 2=30.777, P<0.001],Lauren分型弥漫型比例高[40.4%(80/198)比15.9%(63/396),χ 2=69.639, P<0.001],远处转移比例更高[7.1%(14/198)比2.8%(11/396),χ 2=6.034, P=0.014];在治疗上,远端胃切除比例高、近端胃切除比例低[分别为55.1%(109/198)比47.0%(186/396),1.5%(3/198)比8.3%(33/396),χ 2=11.644, P=0.003]。两组在胃癌家族史、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神经侵犯、癌结节以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是否腹腔镜手术、是否行合并切除和术前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分子诊断情况的比较,相比非早发型胃癌组,早发型胃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比例更低[1.0%(2/198)比10.1%(40/396),χ 2=16.301, P<0.001],Claudin18.2阳性率较高[77.8%(154/198)比53.0%(210/396),χ 2=5.442, P<0.001]。两组HER-2阳性比例和EBV+阳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早发型胃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特殊类型胃癌,Claudin18.2可能是其有效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 M( P25, P75)表示。 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手术是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独特的淋巴结回流方式,Siewert Ⅱ型AEG外科治疗方式存在争议,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完成的25例采用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五步法"操作步骤:第1步,显露心下囊,清扫右肺韧带淋巴结和胸主动脉前方淋巴结,头侧至心包下方,左侧至胸主动脉左侧缘;第2步,打开左侧膈肌,经左腋前线第6、7肋间隙置入12 mm Trocar,通过胸腔主操作孔清扫膈上淋巴结;第3步,离断左肺下韧带,切开胸主动脉前方筋膜,与第1步胸主动脉前间隙汇合,继续向头侧清扫至显露左肺下静脉;第4步,由腹侧向口侧逆行裸化心包后壁至左下肺静脉水平,向右至右侧胸膜,完整清扫No.112pulR(右肺韧带淋巴结);第5步:裸化食管,距肿瘤上方5 cm处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完成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清扫。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19例行全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中出血量(90.4±44.2)ml,手术时间(268.7±85.6)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8.6±10.3)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5.9±2.9)枚。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7例,≤2 cm者18例;25例患者中有8例(33.0%)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为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5例为≤2 cm者。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为术后(5.5±3.1)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为(5.9±2.9)d。术后住院时间(9.7±3.1)d。2例(8.0%)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胰漏,1例为胸腔积液,均通过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安全可行,可使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水平达到左肺下静脉。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 Ⅱ型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五步法 腹腔镜手术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Siewert type II...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K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及技术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胃癌外科治疗领域,腹腔镜胃癌手术指征也在不断扩展。基于CLASS-01的研究结果,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已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推荐手术方式之一。随着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比例逐渐上升。但是,由于肿瘤复发风险高和术后严重胃酸反流症状,近端胃切除术的手术指征越来越严格。考虑到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众所周知,淋巴结清扫是标准胃癌根治术的关键步骤,根据日本胃癌协会(JGCA)胃癌治疗指南,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标准手术方式为近端胃切除术联合D 1(第1、2、3a、4sa、4sb、7组淋巴结)或D 1+(D 1淋巴结+第8a、9、11p组淋巴结)淋巴结清扫。笔者就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阐述,并对腹腔镜近端胃癌淋巴结清扫技术标准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端胃切除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的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近端胃癌及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近端胃切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但近端胃切除会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因此,抗反流手术方式的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双肌瓣吻合因其更接近正常贲门生理结构,在近端胃切除手术方式中有较好的抗反流效果,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传统双肌瓣吻合具有操作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吻合口狭窄率高等缺点,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种肌瓣吻合进行改良。其中,基于双倒刺线的改良双肌瓣吻合展现出良好优势,同时,腹腔镜下经左侧膈肌左侧胸腔内的双肌瓣吻合也将双肌瓣吻合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笔者查阅相关研究,重点探讨各种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用于近端胃切除的现状及展望,旨在促进肌瓣吻合手术方式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初步经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并总结初步技术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的1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肿瘤长径中位数2.0(1.5~2.9) cm,病理分期均为T1-3N0-3aM0。所有患者常规在完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游离食管下段约5 cm,游离胃大弯、胃小弯侧拟切除位置,至少保留1/2远端胃,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远端胃体。手术适应证:(1)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eiwertⅡ~Ⅲ型);(2)术前评估近端胃R 0切除后能够保留至少1/2的远端胃。禁忌证:(1)经评估存在肿瘤远处转移或其他脏器侵犯;(2)术中评估腹段食管较短或存在膈肌食管裂孔疝者;(3)空肠系膜过短或张力过高;(4)术前存在严重合并症;(5)术前评估仅行姑息性手术;(6)营养状态不佳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消化道重建:(1)食管空肠π形吻合:处理距屈氏韧带25 cm处空肠系膜,于该处肠壁对系膜缘及食管右侧壁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插入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击发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于吻合口下缘离断并闭合共同开口,完成食管空肠π形吻合;(2)残胃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15 cm处空肠对系膜缘及残胃大弯侧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置入直线切割闭合器,击发完成胃空肠侧侧吻合;(3)空肠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40 cm处近远端空肠对系膜缘取一长约1 cm切口,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分别置入,击发完成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取上腹正中切口,长4~6 cm,取出标本,留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用 ± 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 M( Q1, Q3)表示。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后病理示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手术时间(247.9±62.4)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00.0(62.5,100.0) ml,所有患者均未术中输血,切口长度(4.9±1.0) cm,手术费用(55.5±0.7)万元,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1.0(1.0,2.0) d,排气时间(3.1±0.9) d。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手术期内仅1例出现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和感染性肺炎,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Ⅱ级,予以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住院天数(8.3±2.1) d。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相关并发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根据胃癌的肿瘤位置与分期的不同,临床上会分别选择远端胃癌根治术、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以及近端胃癌根治术等进行治疗。无论何种胃癌根治性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都是胃癌手术的重要环节,也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部分。手术并发症的出现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产生前功尽弃的严重后果!因此,在腹腔镜手术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如何安全地进行消化道重建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如何妥善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将有利于整体提升我国胃癌的治疗水平。本共识主要针对消化道重建过程中和术后近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从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在反复征求国内权威专家们的意见和讨论修改后形成专家共识,为我国外科医生提高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