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系膜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对危重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感染、创伤、休克等应激状态后,胃肠是最容易受损的器官。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危重患儿预后,但缺乏适用于临床的明确诊断指标。肠系膜上动脉是肠道主要供血来源,监测它的血流灌注能反映肠道功能。近年来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监测腹部血氧饱和度(rSO 2),可反映肠道的血流灌注,间接反映肠道功能。本文基于国内外对胃肠功能衰竭的最新进展,整理了NIRS在胃肠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出对胃肠功能衰竭诊断的适用于临床的有力指标——肠系膜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腹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变化趋势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出生后的腹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abdomin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A-rSO2)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VLBWI/ELBWI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从出生后第1天开始每天监测A-rSO2,共监测4周.并根据出生胎龄分为较低胎龄组(<29周组)及较高胎龄组(≥29周组),对两组VLBWI/ELBWI生后4周内的A-rSO2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VLBWI/ELBWI 63例,其中<29周组30例,≥29周组33例.63例VLBWI/ELBWI生后2周内A-rSO2呈现波动变化:生后第1天为最低值(47.9%),后逐渐升高,第4天达最高峰(67.4%),第5~9天逐渐下降,然后再次上升,至出生2周后趋于稳定.≥29周组出生后第1周及第2周A-rSO2均高于<29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3周及第4周两组A-rSO2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LBWI/ELBWI的A-rSO2在出生后最初2周随日龄增加存在波动变化,2周后趋于稳定;生后2周内的A-rSO2与胎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贫血早产儿输血过程脑部及腹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贫血早产儿输血过程中脑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C-rSO2)及腹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A-rSO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5例需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贫血早产儿(研究组)和25例尚未输血的贫血早产儿(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疗,明确输血指征后给予研究组早产儿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于输血前2 h至输血结束后4 h监测两组早产儿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A-rSO2、C-rSO2,并计算A-rSO2/C-rSO2比值.结果 (1)在输血结束后1 h时,研究组的心率较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间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输血开始后,研究组的A-rSO2、C-rSO2、A-rSO2/C-rSO2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变化趋势(均P<0.05).研究组输血开始后各时间点和输血结束后0.5 h、3 h、4 h的A-rSO2,输血开始后各时间点和输血结束后各时间点的C-rSO2,以及输血开始后各时间点和输血结束后0.5 h的A-rSO2/C-rSO2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输血结束后1 h、2 h的A-rSO2,以及输血结束后1 h、2 h、3 h的A-rSO2/C-rSO2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贫血早产儿输血时A-rSO2变化较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逐渐回升的趋势,采用A-rSO2/C-rSO2比值结合A-rSO2指导早产儿的输血管理可能更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