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乳口腔涂抹对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唾液中sIgA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涂抹对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管饲早产儿9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次管饲喂奶前使用初乳涂抹口腔黏膜,每3 h一次,至出生后7 d;对照组按照科室常规每次喂奶前予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其余护理措施均同观察组。分别在生后2 h、生后7 d收集并检测患儿口腔唾液中sIgA含量,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81例早产儿完成研究。观察组(42例)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高于生后2 h[15.4(0.6,106.7)μg/ml比0.6(0.0,5.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39例)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与生后2 h[0.0(0.0,1.4)μg/ml比0.0(0.0,5.2)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唾液中sIgA含量与初乳涂抹开始时间成负相关( r=-0.330, P<0.05),与涂抹完成总次数成正相关( r=0.388, P<0.05)。 结论:初乳口腔涂抹可以提高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唾液中sIgA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产儿低血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糖代谢疾病,尤其易发生于早产儿。反复持续的低血糖可导致早产儿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或死亡等不良结局,严重影响患儿预后。研究认为孕母妊娠期疾病、妊娠期用药、早产儿的各种病理生理状态均可增加早产儿低血糖的发病率。该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目前早产儿低血糖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诊断、预防与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低血糖的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之母源性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PIVH)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PIVH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PIVH的病因复杂多样,多数PIVH发生在生后第1天,预防PIVH依赖于母源性因素与非母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发育因素、机械因素等)的综合管理。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包括产前体重指数、维生素D水平、绒毛膜羊膜炎、产前皮质激素、分娩方式及产前用药等,本文就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生后早期外周血免疫图谱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生后早期外周血免疫图谱的变化。方法:选择2022年4~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2001年版BPD诊断标准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儿分为BPD组和非BPD组。生后28 d以上且校正胎龄36周以内时留取1 ml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根据细胞表面蛋白将外周血免疫细胞分为10大群,统计各细胞群占比,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共纳入14例患儿,BPD组9例,非BPD组5例。BPD组适应性免疫细胞群CD4 +幼稚T细胞[7.9%(1.2%,10.0%)比24.8%(15.8%,29.7%)]、浆母细胞[0.01%(0.00%,0.07%)比0.14%(0.04%,0.18%)]、先天性免疫细胞群中性粒细胞[0.66%(0.52%,1.58%)比3.94%(2.29%,6.02%)]、CD127 +多形核髓系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PMN-MDSCs)[13.4%(4.3%,59.8%)比74.8%(58.2%,83.3%)]、CD127 +单核细胞髓系抑制细胞[3.6%(3.1%,5.5%)比22.0%(8.3%,22.5%)]占比均低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MN-MDSCs降低联合CD127 +PMN-MDSCs降低对BP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78(95% CI 0.910~1.000, P=0.004),灵敏度100%,特异度88.9%。 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中性粒细胞、CD127 +PMN-MDSCs等免疫细胞减少可能是导致炎症反应持续的原因之一,此种免疫细胞图谱的改变提示炎症反应在BPD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新生儿脑损伤发生过程中,脑氧饱和度的改变先于脑电图、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改变,脑氧饱和度监测是早期预测指标。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具有无创、持续、床旁监测、安全可行的特点,是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重要工具。采用NIRS可测定新生儿脑血流容积、脑血流流量的正常值,可用于胎儿-新生儿过渡期不良分娩和复苏效果的监测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判断,以及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等,值得在新生儿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坏死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胎龄29周早产儿,生后62 d以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起病,后出现右肩背部皮肤软组织坏死,生后70 d诊断坏死性筋膜炎并予外科清创引流后渐愈。严重感染患儿出现局部皮肤红斑、水肿时需警惕坏死性筋膜炎,应尽早明确诊断并切开引流,以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分娩早产儿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辽宁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早产儿的诊治经过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辽宁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早产儿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近期随访结果,并对2020年以来国内外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新生儿情况的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本例患儿生后出现窒息及呼吸困难,病程中存在血小板升高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及胆汁酸增高。出院后随访相关指标均有好转。(2)文献复习:目前资料显示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分娩新生儿结局多数良好,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发绀及呕吐等,早产儿发生率不足30%。结论:本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早产儿目前随访良好,无证据表明本患儿生后临床症状与病毒感染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分子机制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炎症、氧化应激、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共同致病机制。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LC-PUFAs)作为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ω-3 LC-PUFAs及其衍生物在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疾病时涉及多个过程,深入挖掘其与病理机制间的关系,或许可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现对ω-3 LC-PUFAs及其衍生物对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机制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具有类似发病机制的视网膜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转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和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252例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64例和足月儿组18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首发临床表现均以发热最常见,但早产儿组嗜睡、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 P<0.05)。首次血液/脑脊液异常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合并感染均以败血症为主,并发症主要为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早产儿脑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为60.9%(39/64),明显高于足月儿的44.7%(84/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早产儿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多见,足月儿组以肺炎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多见。两组患儿阳性菌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产儿组抗生素疗程明显长于足月儿组( 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治愈/好转率约为9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相对容易漏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但早期、合理规范治疗后其临床治愈/好转率并不差于足月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项德国COVID-19大流行期间新生儿结局的观察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德国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死产率、早产率、围生期并发症以及早产儿的发育结局。方法:对2017年3月22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围生期调查数据进行评估。不论是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还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均使用《儿童能力家长报告-修订版》和贝氏量表对校正年龄2岁的早产儿进行神经发育测试。采用皮尔逊卡方独立性检验和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统计学意义。结果:2020年死产率增加了0.02%( P=0.001),而早产率减少了0.38%( P<0.05)。在具有代表性的婴幼儿亚组中,神经发育评分(智力发育指数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以及父母调查数据(非语言认知量表和语言发育量表)方面没有发现变化。 结论:本研究观察到了德国死产率上升和早产率下降的趋势。现有关系网可能有助于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稳定早产儿的神经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