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有元认知损害的主观认知下降患者的自我参照网络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元认知水平主观认知下降(SCD)人群的自我参照网络(SRN)功能连接特点。方法:纳入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ADNI)数据库中71例受试者进入研究,其中认知正常组受试者25例,SCD受试者46例。采用每日认知量表(ECog)评估SCD受试者的元认知水平并将其分为元认知正常组(25例,元认知得分>-0.074分)和元认知损害组(21例,元认知得分≤-0.074分)。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老年抑郁量表(GDS)、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Rey听觉词语学习测试(RAVLT)、逻辑记忆量表评分结果,病理标志物[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表达水平、脑内葡萄糖代谢水平,以及功能磁共振(fMRI)图像。使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提取SRN并分析3组受试者之间差异脑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SRN功能连接变化与受试者认知量表、病理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GDS、MoCA、MMSE评分,以及Aβ、t-tau、p-tau、脑葡萄糖代谢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元认知得分中,元认知损害SCD组受试者较元认知正常SCD组及认知正常组受试者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受试者双侧前扣带回/眶额叶皮层、双侧眶额叶皮层的SRN功能连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CE-FWE校正, P<0.01,体素数>100)。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提示,与认知正常组相比,元认知损害SCD组的双侧眶额叶皮层功能连接降低,元认知正常SCD组的双侧眶额叶皮层功能连接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CE-FWE校正, P<0.01,体素数>100)。与元认知正常SCD组相比,元认知损害SCD组的双侧眶额叶皮层功能连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CE-FWE校正, P<0.01,体素数>1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元认知损害SCD组和认知正常组受试者双侧眶额叶功能连接差异与RAVLT即刻记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r=-0.445, P=0.043),元认知损害SCD组和元认知正常SCD组受试者双侧眶额叶功能连接差异与RAVLT即刻记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r=-0.463, P=0.034)。 结论:不同元认知水平的SCD人群存在特征性的SRN功能连接改变,元认知损害可能是AD病变的早期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孤独症患者脑连接异常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的脑连接分析。脑结构连接分析发现ASD患者大脑存在非典型生长发育的可能,儿童时期过度生长,青春期到成年后结构功能过度下降。功能连接分析表明默认网络可能与心理理论能力和自我参照加工相关,突显网络连接的异常会导致社会交往障碍,奖赏网络异常可能与重复刻板行为有关。有效连接分析发现,ASD患者脑区之间信息有向传递异常,并且这种异常与其社会功能障碍有关。本文介绍了基于磁共振成像脑连接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ASD患者与健康人群脑连接的差异,为更加深入地揭示ASD患者的神经活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尔茨海默症谱系患者自我参照网络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程慢性迁延并进行性发展,是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AD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认知意识受损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自我参照网络及病理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伴有认知意识受损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的自我参照网络(self-referential network,SRN)和脑脊液病理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总Tau蛋白(total Tau,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p-Tau)改变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共纳入51例aMCI患者,根据认知意识指数将其分为认知意识受损aMCI组(n=20)与认知意识保留aMCI组(n=31).两组患者均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腰椎穿刺、认知评估检查,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SRN;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SRN功能连接和脑脊液(Aβ,t-tau和p-tau)改变;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认知意识指数与功能连接改变和脑脊液Aβ,t-tau和p-tau水平的关系.结果:认知意识受损aMCI组较认知意识保留aMCI组在双侧内侧眶额叶皮层、左侧前扣带回和右侧直回显示出功能连接增强(AlphaSim校正,P<0.001,体素数>17),两组间脑功能连接差异脑区信号值与认知意识指数呈负相关(r=-0.457,P<0.001).认知意识受损aMCI组较认知意识保留aMCI组脑脊液Aβ水平明显降低(P<0.01),脑脊液t-tau水平(P<0.001)和p-tau水平(P<0.001)显著升高,Aβ水平与认知意识指数呈正相关(r=0.331,P=0.025),t-tau、p-tau水平与认知意识指数呈负相关(r=-0.534,-0.508,P均<0.001).结论:SRN是认知意识的神经影像基础;伴有认知意识受损的aMCI患者存在SRN的功能连接受损和更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标志物的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精神障碍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行为特征与异常神经活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等精神障碍患者均表现出自我面孔识别缺陷.行为特征包括识别困难、错误率更高、反应速度更慢、速度加工优势消失、知觉加工受损及认知评价与情绪反应失调等;神经活动异常出现在自我面孔识别的各个加工阶段,涉及面孔结构编码相关的枕颞皮层、自我参照加工相关的皮质中线结构、认知控制有关的额顶控制网络以及情绪加工相关的脑岛等脑区.元分析结果揭示精神障碍患者额下回、内侧前额叶、海马旁回和脑岛等脑区活动存在异常.未来研究应结合时间和空间信息数据并关注脑区间协同功能的损伤,关注各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共同特征及其独特性,并发掘自我面孔识别在精神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社交焦虑障碍的脑网络特征与症状的联系(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影像学研究提示该病存在脑网络功能连接异常.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脑网络特征与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情感网络异常对应患者的情绪失调、默认模式网络异常提示患者过强的自我参照思维、认知控制网络异常影响患者的认知策略以及动机网络异常影响患者对社交活动的快感体验,本文主要探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主要症状的神经机制,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