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芪多糖调控免疫细胞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黄芪作为我国传统的"补气圣药",是抗肿瘤治疗方剂中最常用的药材之一.黄芪具有多种活性成分,而黄芪多糖作为黄芪中活性程度最高的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和抗肿瘤作用.免疫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功能及活性的高低对于抗肿瘤治疗有着较大的影响.大量研究发现,黄芪多糖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髓系抑制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提高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活性,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更好地发挥抗肿瘤的作用.通过收集近年来黄芪多糖在抗肿瘤免疫方面的相关研究,从黄芪多糖调节免疫细胞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研究黄芪相关的新型临床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扩大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顾景范教授九旬自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1927年11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44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预系,1946年转学至北京燕京大学,1947年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下简称协和),获免学费奖励2年.194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金钥匙奖.为发展医学教育急需,1951年卫生部决定,我全班转入高级师资班学习,我师从协和生化科主任、内分泌学家刘士豪教授.1952年从协和毕业,分配至军事医学科学院参与营养系组建,并从事营养学研究长达60余年.我曾任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营养学研究员、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与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军队卫生教研室主任、全军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研究中心主任、全军卫生监测研究中心顾问、总后勤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军队卫生专业组组长、军队医药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顾问.曾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卫生部公共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顾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科诺克效应:生命的医学化与医学的商品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描述了一个把健康人变成病人的故事.在科诺克的“努力”下,圣莫丽斯的居民相继“生病”,科诺克建立了自己的医疗王国.随着现代医疗产业被纳入到以资本增值为核心的商品市场,生命被医学化、商品化了.这个过程可以命名为科诺克效应.人们的生存环境被“医学化”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都被科诺克重新阐释,使人们的生命过程被“医学化”;科诺克貌似健康保护神,但并非义务服务,而是需要收费的,在这一过程中,医生和医药厂商又达成合作,使医学过程被“商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西北藏区自然圣境与传统文化驱动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旨在将滇西北藏区传统生态文化应用于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以推动社区参与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的方法,调查了位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3个藏族村寨(巴珠、柯功、追达)的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等,应用SWOT分析法和社区参与式保护途径,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活动.本研究结果表明,社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社区生计依赖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圣境是社区水平保护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藏族自然圣境是基于传统信仰文化并经过长期实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保护形式,藏民社区长期遵从和实践自然圣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读《素问· 气交变大论篇》领悟学科始源是创新的动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素问· 气交变大论篇》主题是以五运之气的太过不及和德化政令等变化,论述自然环境对疾病和事物的影响及关联.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素问· 气交变大论篇》进行探讨:①岁运太过不及所致证候病机.明确五运太过不及、生克制侮的总体病机,观象应作为辨证诊病的主体依据.②通达宣明之道.道法自然秉象而思,必无妄动为常.③继往圣开来学,创新为第一要务.结合笔者早年对传染病和流感H1 N1的研究和经历,认为独立思考的创造性缘自文化的自觉,探究学科始源是创新的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山物种栗色鼠尾草(Salvia castanea Diels)访花昆虫多样性与传粉行为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唇形科鼠尾草属是世界性分布、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大类群,具有独特的传粉模式和多样化的生态类型及繁殖策略,以往对鼠尾草属的花结构和雄蕊杠杆的生态功能、雄蕊杠杆机制对传粉者空间变异的进化响应和表型选择等方面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至今对分布于不同区系代表性物种的传粉者组成、访花行为和繁育系统特征仍知之甚少.对分布于喜马拉雅东段至横断山高海拔地区栗色鼠尾草的传粉生态、交配系统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 2014年至2016年的年际间、2014年晴天和阴雨天的传粉者组成和传粉行为变化,探讨了这些变化对繁殖成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年共发现栗色鼠尾草有9种访花昆虫,传粉者组成及其行为变化较为明显.2014年有桔尾熊蜂Bombus friseanus、灰熊蜂B.grahiami、圣熊蜂B.religiosus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4种有效传昆虫,2015年仅有桔尾熊蜂是有效传粉者,而2016年的有效传粉昆虫改变为灰熊蜂和圣熊蜂.栗色鼠尾草的盗蜜现象较为普遍,主要盗蜜昆虫为灰熊蜂和桔尾熊蜂.桔尾熊蜂访花行为的年际变化较大,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明显,同时其有效传粉行为可能显著影响了灰熊蜂的盗蜜行为.栗色鼠尾草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主要依靠传粉者进行授粉,缺少传粉者时低程度的主动自花授粉可为其提供繁殖保障,且没有花粉限制和近交衰退.研究揭示了在高海拔地区,多变的天气条件可能显著影响着鼠尾草属植物的传粉者种类组成、访花行为和传粉效率,进而影响植物的繁殖成效和种群稳定.有效传粉频率是保证栗色鼠尾草较高自然结实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盗蜜强度对繁殖成功具有中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阐明高山鼠尾草物种的繁殖如何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保证繁殖成功的可能策略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