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运动治疗法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营养状况和肌肉力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舞蹈运动治疗法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营养状况和肌肉力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35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舞蹈运动疗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5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1、3、6个月的营养状况和肌肉力量。结果:干预3、6个月,干预组血红蛋白和BMI为(124.10 ± 16.59)、(128.33 ± 14.50) g/L和(21.40 ± 1.87)、(21.07 ± 1.98) kg/m 2,高于对照组的(116.03 ± 12.23)、(120.09 ± 11.34) g/L和(20.03 ± 1.93)、(19.97 ± 1.99) k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17~2.84,均 P<0.05);干预6个月,干预组血清白蛋白为(33.73 ± 5.23) g/L,高于对照组的(30.88 ± 5.1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6, P<0.05)。干预3、6个月,干预组肌肉力量和简短肌肉功能测试评分为(21.63 ± 1.54)、(23.17 ± 1.72) kg和(7.83 ± 1.56)、(7.47 ± 1.59)分,高于对照组的(19.66 ± 2.50)、(20.91 ± 2.83) kg和(6.59 ± 1.64)、(5.97 ± 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5~3.83,均 P<0.05);干预6个月,干预组四肢骨骼肌指数为(6.03 ± 1.47) kg/m 2,高于对照组的(5.13 ± 1.36) k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2, P<0.05)。 结论:舞蹈运动治疗法可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营养状况,提高肌肉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舞蹈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卒中后偏侧舞蹈症(post-stroke hemichorea,PSH)是常见的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以偏瘫侧肢体出现不规律的、快速的、大幅度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 [1]。PSH在脑卒中后发生较早(<24 h),其功能结局可能受病变位置影响。有证据表明,尾状核和壳核是持续性PSH常见的损伤部位(61.4%),超过1/3的患者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1]。PSH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运动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这些疗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理想 [2]。脑深部刺激是一种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大脑来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技术,其纳入标准相对严格,且具有侵袭性,故脑深部刺激在PSH治疗中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 [3]。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rTM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如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症、帕金森病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TMS可有效缓解患者震颤,且其生物学效应可持续至刺激后的一段时间。本研究应用rTMS治疗1例PSH患者,获得了较好的康复疗效,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虚弱症运动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对虚弱症的运动干预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且根据病人的情志和社会因素,提供相应的运动与其他非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思路,提高运动依从性,改善运动效果,从身体功能和心理社会方面改善虚弱症病人的综合情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神经抗体介导的运动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神经抗体介导的运动障碍是由神经自身抗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而引发的一类运动障碍.这类疾病可能是副肿瘤性、类感染性或特发性.临床上神经系统症候表现多样,运动障碍可以作为各种表型的一部分,包括舞蹈症、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肌阵挛、僵人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以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血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中枢或周围神经自身抗体阳性.抗体的特异性有助于预测相关联的癌症以及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因早期免疫治疗效果良好,早期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刺疗法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神经元凋亡蛋白bcl-2、bax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针灸("双固一通"电针、头针)"双固一通"法即电针关元、足三里、太冲、风府穴.头针:舞蹈震颤区、运动区、足运感区对帕金森病大鼠脑细胞神经元代谢的影响.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注射鱼藤酮(配成1.5 mg/ml油溶液)1.5 mg/(kg·d),连续给药3周造模.随机分为5组(每组n=12),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帕金森动物模型)、电针组(帕金森动物模型+电针治疗)、头针组(帕金森动物模型+头针治疗)、电针+头针组(帕金森动物模型+电针+头针治疗).HPLC法测定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减少,大鼠中脑黑质bcl-2表达显著减少,bax表达显著增加;各针刺组可上调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结论:不同方法针灸可以提高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多巴胺的功能,改善大鼠大鼠的行为学,各针刺组可上调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针灸治疗PD为临床提供了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免疫相关运动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运动障碍在临床诊断中逐渐被认识,主要包括副肿瘤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及免疫调节治疗相关运动障碍等.运动障碍可以是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甚至首发表现,主要包括舞蹈病、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震颤、刻板动作、肌阵挛、小脑共济失调等.本文拟对常见自身免疫性相关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头针联合华佗夹脊穴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头针联合华佗夹脊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头针联合华佗夹脊穴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6 d、休息1 d,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Hoehn-Yahr的帕金森病严重程度分级、UPDRS量表评分、Webster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66.7%(20/30)(P<0.01);两组患者Hoehn-Yahr的帕金森病严重程度分级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UPDRS量表评分、Webster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联合华佗夹脊穴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艺术疗法在癌痛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癌症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2018 年全球新增肿瘤1810万例,死亡960万例[1].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研究显示[2],癌症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为55.0%,抗肿瘤治疗后疼痛发生率为39.3%,癌症晚期疼痛发生率为 66.4%,其中中重度疼痛占38.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头针联合浅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35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浅针疗法对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特异性紊乱睡眠结构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浅针组和头针+加浅针组,每组35例.各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头针组给予百会、四神聪、双侧舞蹈震颤控制区(头皮运动区往前额方向平行推移15mm处)针刺,并连接电针治疗仪进行刺激;浅针组于山根穴(两目内眦连线之中点与鼻梁交集处)进行浅针治疗;头针+浅针组给予头针联合浅针干预,治疗方法同头针组和浅针组.各组均每2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时多导睡眠监测(PSG)中的睡眠有效率、入睡后清醒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周期(REM期)睡眠有效率、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I);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及第8周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治疗8周后评价睡眠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时各组睡眠有效率及REM期睡眠有效率均提高,入睡后清醒时间减少,PLMI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头针+浅针组睡眠效率、REM睡眠有效率均高于头针组、浅针组,入睡后清醒时间、PLMI低于头针组、浅针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第4周及第8周时PSQI评分、UPDRS-Ⅲ评分明显降低,且各组治疗第8周时PSQI评分、UPDRS-Ⅲ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第4周时(P<0.01).治疗第8周时组间比较,头针+浅针组PSQI评分、UPDRS-Ⅲ评分均低于头针组、浅针组,浅针组PSQI评分低于头针组,头针组UPDRS-Ⅲ评分低于浅针组(P<0.05或P<0.01).头针+浅针组睡眠情况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头针组(75.76%)和浅针组(72.73%)(P<0.05).各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头针联合浅针疗法可通过提高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效率、降低入睡后清醒时间纠正患者紊乱睡眠结构,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头针和浅针治疗,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5类14种运动疗法对轻度认知障碍病人总体认知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5类14种运动疗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病人总体认知功能的效果,为探讨精准化运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有关运动疗法治疗MCI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2月15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1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RCTs,包括2024例MCI病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5类运动疗法中,多模式运动[SMD=1.54,95%CI(0.87,2.21)]治疗MCI病人总体认知功能最有效,其次是有氧运动[SMD=0.89,95%CI(0.37,1.40)]、抗阻运动[SMD=0.80,95%CI(0.13,1.48)]和身心运动[SMD=0.67,95%CI(0.15,1.18)];14种运动疗法中,有氧体操[SMD=2.78,95%CI(1.17,4.39)]治疗MCI病人总体认知功能最有效,其次是多模式运动[SMD=1.83,95%CI(1.15,2.51)]、有氧舞蹈[SMD=1.02,95%CI(0.17,1.87)]和八段锦[SMD=0.69,95%CI(0.07,1.3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多模式运动可能是改善MCI病人总体认知功能最有效的方式,有氧体操、有氧舞蹈和八段锦也具有较大潜力.未来可基于运动伴随音乐治疗MCI病人开展更多的RCT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