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RT)是指在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中观察到的位于视网膜外核层的圆形或类圆形、边缘高反射信号而内腔相对低反射信号的异常结构,伴有局部视网膜外界膜中断、卷曲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组织病理学研究认为ORT是光感受器细胞和外层视网膜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重构,是外层视网膜严重损伤的表现。ORT可见于多种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终末阶段,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较为常见,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ORT在SD-OCT中的形态与视网膜内积液或囊样水肿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其并不是新生血管活动和再治疗的依据,且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反应不佳,视力预后较差。因此充分认识ORT,对临床开展相关眼底病治疗、判断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对目前有关ORT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49-15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皮秒激光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皮秒激光具备皮秒级的脉宽,更精确的光热作用及光机械作用使其具有停工期较短,术后红斑、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较轻的优点,更适合肤色较深人群的治疗。对文身、太田痣及褐青色斑,皮秒激光已超越传统调Q激光成为首选;对面部年轻化而言,皮秒激光可联合使用其点阵模式与平光模式,更针对性地改善光老化。针对瘢痕,皮秒激光与传统非剥脱点阵激光疗效相当,更适用于治疗伴有色素沉着的轻中度凹陷性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桥粒芯糖蛋白1抗体阳性的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64岁,因全身丘疹、溃疡伴瘙痒7个月就诊。2020年2月患者无诱因前胸部出现散在红斑、丘疹,米粒大小,伴轻度瘙痒。后逐渐累及头面、颈、背、腹部及左侧大腿,间歇自行涂抹软膏(具体不详),经数日皮疹可消退并遗留色素沉着。2020年7月新发皮疹明显增多,躯干、头面部均受累,背部瘙痒剧烈,部分皮疹中央轻度糜烂并结痂,自行口服抗过敏药物,病情未见改善。当地医院诊断"大疱性疾病可能",给予抗过敏、调节免疫治疗,用药数周效果不理想,故至本院就诊。门诊以"类天疱疮?"收住入院。患者近期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既往皮肤疾病史,否认特殊物质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面部、躯干可见米粒至黄豆大小脐状丘疹、斑丘疹,色泽暗红,边缘清晰,部分中央溃烂,上覆褐色痂皮,不易去除,部分皮疹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未见大疱及水疱(图1A、1B)。实验室检查: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0.72 ng/ml(参考值:0.8 ~ 2.0 ng/ml,下同),总甲状腺素4.78 μg/dl(5.1 ~ 14.1 μg/dl),其他甲状腺功能指标未见异常。血脂系列:甘油三酯1.99 mmol/L(0.48 ~ 1.7 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0.91 mmol/L(0.18 ~ 0.78 mmol/L),余未见异常。血尿粪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体液免疫(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自身免疫性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均阴性。2020-09-21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nce,IIF)法检测抗棘细胞桥粒抗体阳性(1∶100)、抗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Dsg)1抗体186.00 Ru/ml(<20 Ru/ml);2020-09-28行IIF检测抗棘细胞桥粒抗体阴性,抗Dsg1抗体>200.00 Ru/ml,抗表皮基底膜带抗体、抗Dsg3抗体、抗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180抗体、抗BP230抗体均阴性。头颅、肺部、腹盆腔计算机断层扫描(CT)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光电技术在炎症后色素沉着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PIH)作为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可继发于各种皮肤的急慢性炎症或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美容和光电技术的发展,激光已被普遍应用于治疗色素沉着性疾病,然而,继发于各种激光治疗的PIH也逐渐增多.目前,针对PIH的激光治疗受到广泛关注,现就PIH激光治疗的现状和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为将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黄褐斑病理改变的药物及光电医美临床治疗新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4/4/6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治疗效果差,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黄褐斑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包括遗传易感性、紫外线辐射和荷尔蒙失调等.黄褐斑病理主要表现为表真皮色素增加,基底膜破坏、真皮血管增多等.本文旨在阐明黄褐斑的病理特点及进展,讨论在此基础上的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选择,为进一步探索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抑制蛋白在常见有遗传倾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抑制蛋白又称阻遏蛋白,是哺乳动物中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因子,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抑制蛋白可通过调控β-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影响心血管舒张功能改善心血管疾病;上调视网膜色素上皮中的成纤维细胞维持视网膜稳态,以及在感光细胞中的增多对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降低多巴胺表达改善精神类疾病;参与小胶质细胞自噬过程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增加肝细胞、脂肪细胞、β细胞的质量及增殖率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治疗代谢性相关疾病.本文综述抑制蛋白对以上具有遗传倾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前列腺素在脱发性和色素减退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列腺素是紫外线照射和炎症时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脂类旁分泌因子,能促进黑素细胞树突合成、增生及黑素增加.前列腺素类药物为常规的一线治疗青光眼和高压眼症的药物,临床上用该类药物治疗青光眼时发现均有虹膜和睫毛颜色加深、睫毛增多及眶周肤色加深等现象.多项动物及临床试验已证明,前列腺素对雄激素性秃发、斑秃、伴有色素减退的瘢痕及白癜风治疗有效,该文对其在脱发性和色素减退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很低,约为1~5/10万.AIP是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第3个酶-羟甲胆色素合成酶(HMBS)缺乏导致卟啉、卟啉前体 δ-氨基-γ-酮戊酸(ALA)及胆色素原(PBG)生成增多,堆积于肝脏并进入血液循环,出现顽固性腹痛、肝损害以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临床上AIP罕见,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故容易误诊、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敏感性皮肤是症状、体征,是炎症性或系统性疾病的早期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敏感性皮肤定义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认为,它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特殊的皮肤类型,它是症状和体征,也可能是炎症性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的早期皮肤表现.目前,敏感性皮肤指皮肤在有或无刺激因素下出现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脱屑等体征,或紧绷感、刺痛、烧灼、麻木和瘙痒等症状[1],除了面部,也可发生于其他任何部位,如外阴、头皮、肢端等.敏感性皮肤是多因素导致的症状或体征,与个体相关的因素有年轻人、女性、白种人及亚洲人、遗传、Fitzpatrick光分型低级别、色素沉着、角质层薄、角质层被破坏、表皮神经分布异常、汗腺数量增多、高经皮水分丢失等[2-3].在内外源性物理、化学、生化因素或免疫介质的作用下,皮肤毛细血管持续性舒张是其致病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黑色素痣的激光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先天性黑色素痣是十分常见的色素增多性疾病,激光是其最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多种激光或激光组合已被用于黑痣治疗,均有良好效果系列的病例报道.但目前尚难以评价哪种激光或激光组合可以获得显著而稳定的疗效.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易于复发,近期和远期复发均十分常见,且难以完全避免.在进行了一系列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研究之后,尚无证据显示多次激光治疗后会使黑痣恶变的风险增大.因此,激光治疗黑痣有应用价值,但如何有突破性的控制复发,增强疗效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