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 - 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疫情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2009 - 2020年,每年5 - 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开展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5 m夹线法调查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对达乌尔黄鼠体外寄生蚤,于低倍光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对获取的鼠、蚤可检材料,按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进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分离培养;采集捕获的活鼠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鼠疫抗体检测。结果:2009 - 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为0.45只/hm 2;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捕获率为1.25%(787/63 091),共获鼠类4科8属9种;达乌尔黄鼠总染蚤率为28.37%(1 945/6 856),蚤指数为1.04,共获蚤类2科3属3种;共剖检达乌尔黄鼠6 674只,培养各种蚤类2 537组6 787只,鼠疫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测达乌尔黄鼠血清6 795份,检出阳性血清11份,阳性检出率为0.16%,阳性血清最高滴度为1∶1 280。2010 - 2014年连续5年均发现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血清,且均分布在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 结论: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多个年度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菌抗体阳性血清,值得高度警惕,今后应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加强检菌工作,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鼠疫疫情,做好各项鼠疫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青海省60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平台,分析青海省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青海省鼠疫防治C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1954-2017年青海省鼠疫疫源县的分布、发病情况和地理环境因素制作专题地图并进行叠加分析,按照时间和空间将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流行病学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青海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和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种类型,自1954年至今60年来,喜马拉雅旱獭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连年发生,人间鼠疫除14个年份未发生外,其余年份均有人间鼠疫病例报告,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98起,发病468例,死亡240例,病死率为51.28%.青海省有30个县存在动物鼠疫流行,但主要分布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同德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天峻县、德令哈、格尔木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称多、治多、囊谦、曲麻莱县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的5州12个县(市、区).鼠疫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10月,鼠疫菌株分离高峰期为7-9月.结论 60年间青海省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流行自21世纪50-90年代末缓慢下降,从2000年以来至今有回升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9-2018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监测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监测,整理2009-2018年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鼠疫监测总结及监测地区在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秩和检验分析鼠密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8年捕获啮齿动物2目5科10属11种6535只,包括达乌尔黄鼠、蒙古旱獭、黑线毛足鼠、五趾跳鼠、长爪沙鼠、黑线仓鼠、布氏田鼠、小家鼠、达乌尔鼠兔、狭颅田鼠、褐家鼠;蒙古旱獭最高密度0.16只/km2,最低密度0.02只/km2,平均密度0.07只/km2,其中陈巴尔虎旗监测的蒙古旱獭数占全部观察或捕获数量的95.80%;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0.50只km2,不同地区达乌尔黄鼠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80,P=0.006);鼠体染蚤率29.61%,鼠体蚤指数1.06;从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达乌尔黄鼠检出鼠疫阳性血清11份,最高滴度为1∶1280.结论 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旱獭总体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达乌尔黄鼠成为优势种并携带较高滴度的鼠疫抗体,提示存在动物鼠疫的流行,应加强动物和人间鼠疫的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蒙红山嘴边境灰旱獭肠道寄牛虫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为了解和防控灰旱獭导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中国-蒙古国边境(中蒙边境)两国间的传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9年在中蒙红山嘴口岸边境线区用巡查、布套等方法采集灰旱獭,研究其消化道寄生虫的分布、流行特点.取虫体用苏木素染色、脱水、二甲苯透明固定石蜡包埋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在50只灰旱獭肠道中发现立式副裸头绦虫、光滑贝蛔虫2种虫体,总感染率为84.00%,检出虫体321条,感染强度为2~80,并观察到灰旱獭排出绦虫节片及粪便中检出虫卵的现象,其感染范围分布于中蒙红山嘴整个边境区.结论 首次在中蒙红山嘴边境区灰旱獭肠道发现立式副裸头绦虫和光滑贝蛔虫2种寄生虫病原体,为防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中蒙边境区国际间的扩散传播及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鼠疫监测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掌握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动态,为准确预测鼠疫疫情和制定相应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收集整理2020年内蒙古全区12个盟(市)57个监测县(旗、市、区)鼠疫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统计鼠疫宿主动物密度和媒介蚤指数.结果 2020年内蒙古共报告人间鼠疫病例3例,确诊腺鼠疫病例2例,肠鼠疫病例1例;调查蒙古旱獭、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4种类型鼠疫疫源地6 003 hm2,捕获各种宿主动物22 710只,主要宿主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分别占79.55%和15.32%;染蚤率为30.38%,总蚤指数为0.97,其中方形黄鼠蚤、秃病蚤和同形客蚤为优势蚤种,分别占44.92%、22.28%和20.99%.检测宿主动物22 451只,蚤21 821匹,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99株;间接血凝试验检查各种宿主动物血清10 671份,阳性6份.结论 内蒙古地区人间及动物间鼠疫疫情形势复杂,尤其是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疫情流行强度高,应加强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处置疫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旱獭葡萄膜炎病例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我所1935年由内蒙海拉尔引进蒙古旱獭(Marmota Sibirica Radde)70只,做为乙型肝炎动物模型.除实验利用及病亡外,现剩41只.1989年1月发现有31只发生眼内葡萄膜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2-2021年鼠疫国家级监测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依据鼠疫疫情流行强度以及所在地的政治、经济以及交通等综合因素,陆续在各类鼠疫疫源地设立国家级鼠疫监测点.截至2022年,全国在12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共设立43个国家级鼠疫监测点[1-2],其中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12个,黄胸鼠疫源地11个,达乌尔黄鼠疫源地6个,长爪沙鼠疫源地5个,灰旱獭-长尾黄鼠疫源地2个,布氏田鼠疫源地、青海田鼠疫源地、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长尾旱獭疫源地、蒙古旱獭疫源地、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大沙鼠疫源地各1个.本文对各国家级鼠疫监测点2012-2021年鼠疫疫情和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探讨各疫源地内国家级监测点鼠疫流行特征,今后工作开展的重点地区,为国家级鼠疫监测点的鼠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