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翅土白蚁新巢内蚁巢伞真菌菌种来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索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巢内菌圃上关键共生真菌蚁巢伞Termitomyces spp.的来源,为黑翅土白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野外捕捉黑翅土白蚁分飞繁殖蚁,待其脱翅配对后,分成4组(土壤带菌与不带菌、白蚁体表用蒸馏水冲洗与不冲洗)在室内条件下饲养,130 d后拆开蚁巢检查巢内菌圃修建和白蚁生长情况.结果 分飞期捕捉到的黑翅土白蚁繁殖蚁室内配对后,在无外来菌种供给的情况下可成功建立具有蚁巢伞的菌圃,这类新巢群的比例占配对总数的20%~22%,使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繁殖蚁体表不影响菌圃出现蚁巢伞的新巢比例(20%);利用野外未灭菌的土壤饲养配对的黑翅土白蚁繁殖蚁,其菌圃内具有蚁巢伞的新巢比例明显提高,达到了 33%.结论 黑翅土白蚁新巢内菌圃上蚁巢伞的菌种传播方式为垂直传播,新巢内菌圃上的蚁巢伞来源于繁殖蚁体内的肠道系统.不过,黑翅土白蚁的工蚁也可从自然环境中采集蚁巢伞真菌孢子,构建具有蚁巢伞的菌圃,提高新建巢群的存活比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广西喀斯特三主要林区大型真菌区系组成及其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坐落于广西喀斯特林区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先导区,然而该区域内的大型真菌区系尚不清楚,相关研究滞后.本研究选择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广西喀斯特林区代表性区域进行调查和研究,弄清大型真菌区系组成及其特点.研究发现大型真菌 777 种,隶属于 2 门 6 纲 21 目 97 科 318 属.优势科为蘑菇科 Agaricaceae、牛肝菌科 Boletaceae、锈革菌科 Hymenochaetaceae、层腹菌科Hymenogastraceae、炭团菌科Hypoxyl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类脐菇科Omphalotaceae、膨瑚菌科Physalacri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占总科数的 11.34%,科内种数占总种数的 42.21%;优势属为毛杯菌属 Cookeina、炭团菌属Hypoxylon、线虫草属 Ophiocordyceps、歪盘菌属 Phillipsia、肉杯菌属 Sarcoscypha、炭角菌属Xylaria、蘑菇属Agaricus、鹅膏属Amanita、木耳属Auricularia和小皮伞属Marasmius等,占总属数的 13.52%、总种数的 43.76%.表征科为小皮伞科、小菇科、鬼笔科 Phallaceae、柄杯菌科Podoscyphaceae、肉杯菌科Sarcoscyphaceae、银耳科Tremellaceae、炭角菌科Xylariaceae、拟层孔菌科 Fomitopsidaceae、钉菇科 Gomphaceae、齿菌科 Hydnaceae 和离褶伞科 Lyophyllaceae;表征属为毛杯菌属、歪盘菌属、肉杯菌属、炭角菌属、毛筐菌属 Chaetocalathus、青褶伞属 Chlorophyllum、鳞盖伞属Cyptotrama、棘刚毛菌属Echinochaete、胶孔菌属Favolaschia、棱孔菌属Favolus、灵芝属Ganoderma、老伞属 Gerronema、蜂窝孔菌属 Hexagonia、锈革菌属 Hymenochaete、丝盖伞属Inocybe、乳菇属Lactarius、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香菇属Lentinus、白鬼伞属Leucocoprinus、小皮伞属、小蘑菇属 Micropsalliota、新大孔菌属 Neofavolus、小奥德蘑属 Oudermansiella、柄杯菌属Podoscypha、须瑚菌属 Pterula、黏柄小菇属 Roridomyces、辛格杯伞属 Singerocybe、蚁巢伞属Termitomyces、四角孢属 Tetrapyrgos 和热带孔菌属 Tropicoporus.本研究为广西喀斯特林区的菌物多样性以及菌物-植物互作研究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附生维管植物生境营建作用的生态学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冠层的附生维管植物通过缓冲环境压力,为其他生物营建出重要的生境条件,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升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不同附生维管植物类群可以营建出不同的生境形式,进而发挥独特的生态功能,根据附生维管植物形态、功能特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收集型植物和蚁巢型植物两大类,前者包括"篮式植物"和"水箱植物",后者包括"蚂蚁花园植物"和"蚁栖植物".该文论述了附生维管植物所营建的生境对林冠生物多样性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揭示这些微生境的存在可以增加林冠群落结构及食物网的复杂性,使群落更加稳定;并进一步剖析植食性防御与营养获取是如何促使附生维管植物演化出营建生境的特殊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对其他林冠生物演化产生的影响.结合当前林冠学研究热点,探究具有生境营建能力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林冠中的生物互作、群落演替、响应全球变化这3个热点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该文论证了附生维管植物通过营建特殊生境和庇护所,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具有极大保护价值的"伞护种".建议加强不同类型附生维管植物演化历史与生态功能的研究,并探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蚁巢伞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白蚁-细菌-真菌共生系统对自然界生物质降解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蚁巢伞(Termitomyces)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有助于揭示其共生关系,为蚁巢伞应用于生物质能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菌圃(OFC)及其固体培养蚁巢伞(TA)、液体培养蚁巢伞(TL)分别对未经预处理和经密褐褶孔菌(Gloeophyllum trabeum)预处理材料进行降解试验,探究蚁巢伞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结果显示,未经预处理时,处理90 d后,OFC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5.22%、29.34%和6.01%;处理120 d后,TA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0.98%、31.89%和11.68%,TL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4.39%、24.62%和5.05%.经过预处理时,处理120 d后,OFC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7.09%、42.20%和24.95%,TA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4.77%、38.29%和29.74%,TL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0.57%、30.47%和24.36%.3种状态蚁巢伞对经预处理材料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均高于未经预处理材料.本研究表明,蚁巢伞对木质纤维素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尤其是蚁巢伞对木质素的降解说明其可以打破木质素屏障,证实了利用蚁巢伞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来实现生物质能源化的潜力,结果可为蚁巢伞的人工栽培提供数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蚁共生真菌——蚁巢伞属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蚁巢伞属真菌是一类极具市场开发价值的野生食用真菌.本文对蚁巢伞属真菌的分类、与白蚁的共生关系、活性成分和作用、人工培养研究以及产生的相关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近年来该属真菌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分类混乱、重名异名现象严重等问题,展望了未来有望开发菌丝体相关产品及深化出菇机制以逐步实现蚁巢伞人工栽培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蚁巢伞属真菌Termitomyces clypeatus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5
蚁巢伞属真菌尖盾蚁巢伞Termitomyces clypeatus是一类与大白蚁亚科昆虫共生的野生食用真菌,因味道鲜美备受消费者喜爱.为进一步对蚁巢伞属真菌开展相关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本试验选取8个候选内参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磷酸葡萄糖变异酶(PGM)、β微管蛋白(TUB)、β肌动蛋白(ACT)、翻译延长因子1-a(EF1)、蛋白磷酸酶2A(PP2A)、聚泛素(UBQ)和翻译延伸因子2(EF2)],对其在T.clypeatus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菌丝体、巢内萌发期及成熟子实体)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4种软件(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以及RefFinder)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ACT、EF1和TUB的相对表达量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可作为蚁巢伞属真菌功能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的内参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