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羊腰椎CT纹理参数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绵羊体外腰椎骨质疏松模型,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纹理参数并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骨灰分密度及骨灰度建立回归公式联系.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0.4916 mmol/L)浸泡法,对120例绵羊腰椎L1~L3三联椎体进行浸泡脱钙,去除肌肉及附件骨,随机分成4组(A、B、C、D组),每组30例,室温下浸入10%甲醛溶液中24 h防腐.A、B、C、D组分别浸入制备好的EDTA-Na2溶液中脱钙0、4、9、15 d制备体外骨质疏松模型.对上述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和DXA骨密度测量,并测量每个椎体的体积和椎体干重,之后于马弗炉中1100℃恒温煅烧6 h,测量骨灰分重量,计算骨灰分密度和骨灰度.采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对上述CT图像椎体骨松质进行纹理分析,分别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及三者的联合方法(FPM)进行纹理特征筛选,采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对4组骨密度进行分类分析.对上述方法筛选的纹理参数分别与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行相关分析,寻找与其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以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为自变量,以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结果 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CT图像显示骨皮质逐渐变薄,骨松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稀疏.FPM结合NDA的鉴别能力最强,错判率仅为2.5%.其中灰度共生矩阵中的对比度(Contrast)与骨灰度呈强负相关(r=-0.938).灰度共生矩阵中的熵(Entropy)与骨灰分密度(r=-0.927)和骨密度(r=-0.896)呈强负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表示为:骨灰度=0.692-0.002×Contrast,骨灰分密度=0.802-0.121×Entropy,骨密度=1.301-0.200×Entropy.结论 绵羊腰椎CT薄层图像的部分纹理参数与骨密度相关参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建立回归公式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道菌群在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胃肠道是人体内菌群的储存库。肠道菌群与人体构成共生关系,不仅参与营养物质代谢、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肠道屏障功能等正常生理过程,也与人体的多种疾病发生进展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影响着肿瘤的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和普及化,探索肠道菌群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为胃肠道肿瘤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炎链球菌疾病与微生态平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学微生态学是研究人体内共生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肺炎链球菌是健康人鼻咽部定植的主要菌之一,但同时又是条件致病菌,是引起肺炎、菌血症、脑膜炎、鼻窦炎和中耳炎的常见致病菌。既往认识肺炎链球菌疾病,从致病菌的角度出发,并不全面。而从肺炎链球菌作为定植菌的角度,去探讨肺炎链球菌的定植、感染致病及其防治策略,将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肺炎链球菌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移植术后肺部菌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痰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肺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仍较低。随着细菌16s核糖体小亚基RNA(rRNA)基因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呼吸道样本中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得以量化,潜在病原体和共生环境也得以识别,揭示了健康肺部存在丰富的菌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部菌群不仅可以调节肺部免疫稳态,而且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有异于健康人群,并与其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相关。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特点及其与肺部感染、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道微生物群与外科重症感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感染是导致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科重症患者的感染多来源于肠道中机会致病菌易位。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共生的部分,其代谢产物被人体摄取利用后会影响患者机体的生理病理代谢改变。危重症患者在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期间往往由于外科手术、原发疾病、继发感染以及临床治疗措施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调。本文以外科重症患者为焦点,深入回顾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患者临床治疗期间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特点与肠道微生物影响外科重症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转归关系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下呼吸道微生物群与下呼吸道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正常健康儿童的下呼吸道并不是无菌的,而是存在微生物群的。这些微生物群与儿童共生,在营养吸收、维生素合成、外源物质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发挥作用,维持儿童下呼吸道的健康。同时,下呼吸道微生物群紊乱可能会导致某些下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通过综述下呼吸道微生物群来源及检测方法、健康儿童下呼吸道微生物群的特点以及儿童下呼吸道微生物群与下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更精准地诊治儿童下呼吸道疾病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齿垢密螺旋体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齿垢密螺旋体是与牙周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类革兰阴性厌氧微生物,在成熟牙菌斑中占比较高。作为龈下菌斑生物膜的晚期定植者,齿垢密螺旋体与更早期的定植者及同期定植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关系,以及群体感应分子调控下的协同与拮抗作用。黏附与共聚是这些相互作用的基础,由一系列表面分子介导。这种相互作用最终表现为代谢、毒力方面的基因表达改变,以代谢改变为主,涉及多种氨基酸代谢相关酶的上调或下调。本文就齿垢密螺旋体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共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发生排尿障碍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常表现为尿急、尿频,晚期易出现急性尿潴留及肾损伤等重度症状。但BPH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同时大量研究表明BPH与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本文就近年来BPH与多种共生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微生态失衡与妊娠期牙周病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由牙周致病菌增多和共生菌减少导致的口腔微生态失衡是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病的病因,也是众多系统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学研究发现,妊娠期的牙周炎是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死产、早产、低体重儿等的危险因素。虽然口腔微生态失衡和牙周病原菌被认为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但其中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如何通过改善妊娠期口腔微生态环境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一直是牙周医学的研究目标。为制订干预措施,了解孕期口腔微生物组的变化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分别从妊娠期口腔微生态变化,妊娠期牙周病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相关机制,胎盘微生态与阴道及口腔微生态的关联证据,妊娠期开展口腔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归纳新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有效防治妊娠期牙周病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宫颈病变女性阴道菌群特征变化及菌群间相互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女性阴道菌群的特征变化及菌群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经病理学确诊宫颈病变的女性,其中正常宫颈(NC)41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1)39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2/3)3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15例。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菌群进行检测,采用共生网络分析菌群间的Spearman相关关系。结果:NC、CIN 1和CIN 2/3患者优势菌均为乳酸杆菌属[构成比分别为79.4%(1 869 598/2 354 098)、63.6%(1 536 466/2 415 100)和58.3%(1 342 896/2 301 536)],嗜胨菌属[20.4%(246 072/1 205 154)]为SCC患者的优势菌。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阴道菌群多样性呈升高趋势(Shannon指数 F=6.39, P=0.001;Simpson指数 F=3.95, P=0.012),乳酸杆菌属构成比逐渐降低,嗜胨菌属、纤毛菌属、普雷沃菌属等厌氧菌构成比逐渐增加,特征菌(LDA分值>3.5)由乳酸杆菌属演变为以嗜胨菌属、拟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等为代表的厌氧菌。选取相对丰度居前10位、Spearman相关系数>0.4且 P<0.05的菌属经共生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阶段宫颈病变组中,普雷沃菌属、嗜胨菌属、卟啉单胞菌属、厌氧球菌属、纤毛菌属、奇异菌属、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等厌氧菌属之间呈正相关,而乳酸杆菌属与多种厌氧菌属呈负相关,尤其在CIN 1患者中阴道菌群间关系最为复杂,在SCC患者中仅嗜胨菌属与乳酸杆菌呈负相关。 结论: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菌群间相互关系改变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嗜胨菌属对宫颈病变的诊断及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