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氧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其针对性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肿瘤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快速的细胞增殖和活跃的能量代谢是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对于实体瘤,由于局部空间的限制和滞后的血管生成引起的血液灌流不足,极易导致肿瘤局部形成缺氧微环境。缺氧微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的能量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然而对于部分恶性实体瘤,缺氧一方面可以刺激肿瘤细胞自身代谢及恶性生物行为学的改变,以适应乏氧微环境,另一方面将导致肿瘤细胞释放生物分子和生物信号对微环境进行改造,形成适瘤环境。已有研究表明,缺氧微环境是肿瘤发生、恶性进展、治疗耐受以及免疫逃逸的关键因素,因此,改善肿瘤微环境缺氧状态和阻断肿瘤细胞缺氧应答通路的治疗能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短期空气污染物暴露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入院次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评估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人群中,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每日入院次数的关联性.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西南某城市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纳入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采用单一污染物和多污染物广义加性模型来估计不同滞后日空气污染物(CO、NO2、O3、PM10、PM2.5和SO2)对入院情况的影响.此外,按性别、年龄、PM2.5和PM1.浓度阈值、季节、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合并症等开展亚组分析.结果 单一污染物模型中,患者入院次数与显著相关的污染物及其对应的最强关联时间为:CO每增加0.1 mg/m3,滞后7 d的患者入院次数增加2.3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6%~3.83%];NO2、O,、PM2.5、PM1.和SO2每增加 10 μg/m3,患者入院次数分别在滞后7 d时增加4.02%(95%CI:1.21%~6.91%),滞后0~4 d时增加3.57%(95%CI:0.78%~6.44%),滞后6 d时增加2.00%(95%CI:1.07%~2.93%),滞后7d时增加 1.19%(95%CI:0.51%~1.88%),滞后7 d时增加8.37%(95%CI:3.08%~13.93%).多污染物模型中,O3和PM2.5每增加10 μg/m3,患者每日入院次数分别在滞后0~4 d时增加3.18%(95%CI:0.34%~6.09%),滞后7 d时增加1.85%(95%CI:0.44%~3.28%).此外,亚组分析显示季节、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共存疾病可能是环境空气污染与ESRD血液透析患者入院次数关联的效应修饰因素.结论 空气污染与ESRD血液透析患者入院次数密切相关.关联程度随季节、空气污染严重程度和患者合并疾病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对健康人、冠心病与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血液滞后环、触变性与黏弹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这是一篇源自英文文献[1]、[2]的译文,拟介绍了血液滞后环、触变性与黏弹性的研究方法,并对健康人、冠心病与缺血性中风病人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烟台市临床输血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2015-2016年烟台市临床输血现状,分析本市临床输血的薄弱环节,探讨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5-2016年62家与烟台市中心血站签署供血协议的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医院的等级和性质将其分为: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组(n=12)、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组(n=21)、妇幼保健院组(n=5)、一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组(n=12)、非公立医院组(n=12).其中,基层医院包括妇幼保健院、一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根据《烟台市医院输血质量评价考核表》,对62家医院的临床输血相关基础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核.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62家医院自体输血工作开展情况.随机抽取本研究62家医院于2016年1月至6月填写的临床输血申请单510份,以及临床输血病历270份,调查各级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单和临床输血病历的合格率.各级医院的临床输血相关基础建设情况、自体输血开展率、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不同等级临床输血病历构成比等计数资料的5组间及二、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间比较,采用x 2检验或者连续性校正x2检验.结果 ①本研究烟台市62家医院中,建设临床输血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血站信息联网、单独设立输血科、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定期组织临床输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对临床合理用血进行评价的医院比例分别为19.4%(12/62)、8.1%(5/62)、50.0%(31/62)、53.2%(33/62)、77.4%(48/62)和40.3%(25/62);二、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上述6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基层医院,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x 2=8.832,P=0.003;x2 =4.779,P =0.029;x2 =34.802,P<0.001;x2=34.030,P<0.001;x2 =4.415,P =0.036;x2=15.936,P<0.001).②本研究烟台市33家二、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总自体输血开展率为51.5%(17/33),其中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组的自体输血开展率为83.3%(10/12);高于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组的33.3%(7/2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43,P=0.006).③本研究62家医院的510份临床输血申请单的总合格率为82.7%(422/510);5组医院的“申请用血目的与申请血液成分功能相适应”检查项目合格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41,P<0.001).④本研究62家医院的270份临床输血病历的总合格率为70.0%(189/270).5组医院的合格、部分合格、不合格临床输血病历构成比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21,P<0.001).结论 烟台市各级医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临床输血相关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情况,基层医院的临床输血相关基础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医院的自体输血工作及临床输血管理亦有待提高.基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亟待加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院的输血质量评价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液中心医疗仪器维修管理的思考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尽管目前医疗卫生水平、仪器保障性建设均显著提升,但由于所处环境以及社会发展要求、医疗技术标准等发生了改变,所以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也迫切要求着血液中心采供血工作流程的优化,以此来应对新挑战.与以往相比,现代化先进的检测仪器普遍应用到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环节,大幅提升了血液自动化检测程度,保障了血液的整体质量.但是,纵观近些年的实际发展与建设现状,旧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又重新暴露出了系列新难题.譬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观念转变滞后、技术标准操作不合理等,使得现代化先进的采供血相关仪器无法完全发挥固有的优势.正因如此,从2017年开始,山西省血液中心重点围绕着该层面的问题缺陷,加快制度体系保障改革,在实际工作流程的管理及优化中,始终把控血液质量,多样化途径科学管理仪器及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及时排除故障,真正保障血液采供过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体血液、人体精液、含羞草匀浆液力学滞后环与屈服应力各自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文结合作者实验室的研究结果 ,综述了测定流体物质滞后环与屈服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并对人类血液、人类精液、植物含羞草匀浆液的三种液体滞后环与屈服应力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初步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声造影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急性肾损伤(AKI)是指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造成含氮与非含氮代谢产物大量聚集于血液中,并由此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AKI多见于病情危重患者,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致死原因[1,2].有统计显示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率可达10%~25%[3].由于多数心脏手术在体外循环(CPB)下完成,因而体外循环会进一步加大术后AKI的发生风险[4].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量等传统指标存在敏感性差、诊断滞后等问题[5],因此探寻更为理想的可用于早期诊断CPB术后AKI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发现急性肾损伤时血流灌注异常是CPB术后AKI的早期表现之一,肾脏超声造影可直观显示肾血流变化情况,监测AKI时血流灌注异常,其在AKI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超声造影在CPB术后AK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海省多中心血液透析用水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生长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青海省血液透析用水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长特性,识别微生物污染风险,为改善透析用水水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集18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反渗机组出水口和输水管路回水口水样,经薄膜过滤法富集,在21℃下分别用胰化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tryptone glucose ex-tract agar,TGEA)和R2A营养琼脂培养基(R2A agar medium,R2A)培养7天,动态观察计数并用质谱仪和PCR技术菌种鉴定.结果 共检出12种革兰氏阴性(G-)菌和7种革兰氏阳性(G+)菌;回水口和出水口检出细菌中,回水口和出水口的G-菌(79.78%,95.76%)占比均大于G+菌(20.22%,4.24%);出水口中检出的藤泽甲基杆菌(31.32CFU/ml)多于回水口(0.36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26.500,P<0.001).皮氏罗尔斯顿菌、棘皮鞘氨醇单胞菌和藤泽甲基杆菌在TGEA(10.64CFU/ml、7.10CFU/ml和62.16CFU/ml)上生长数目多于R2A (0.82CFU/ml、6.10CFU/ml和29.36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29721.000,127168.000,1808717.500,均P<0.001);大部分细菌在培养至第5天进入稳定期,藤泽甲基杆菌和棘皮鞘氨醇单胞菌在第6天进入生长对数期.结论 透析用水回水口与出水口可培养微生物以G-菌为主,其种、属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个别细菌生长高峰期滞后,提示168h(7d)培养周期,可能会低估微生物污染水平;菌落生长过程中仅根据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区分其种类,可能使结果产生偏差.掌握透析用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菌种分布及其生长特性,可为识别微生物风险环节和优化透析用水微生物监测标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眼保健操干预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眼保健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眼周穴位按摩.基于经络腧穴理论,将推拿手法施术于眼部,从而发挥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倡"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本文通过对眼保健操干预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发现眼保健操可放松眼肌、缓解眼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滞后、提高调节功能、改善视力、延缓近视发病进程,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唾液细胞因子早期诊断牙周病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牙周炎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涉及细菌、宿主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为止,牙周炎的早期诊断及监测多依赖临床参数的测量,但其有一定的滞后性及主观性.随着唾液组学的不断发展,研究发现唾液是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储存库.唾液标本的采集无侵袭性、可避免病毒传播,有望成为血液的替代品.而唾液中的多种细胞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参与特定免疫细胞募集、病原菌控制和破骨细胞活性的诱导或抑制.因此,文章就唾液中对牙周炎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细胞因子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