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玻璃体再出血(PVH)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PPV治疗的PDR伴玻璃体积血(VH)患者1 848例1 848眼,其中男979眼,女869眼;平均年龄(55.72±10.39)岁。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PPV。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379.34±231.28)d。按PPV术后是否发生PVH分为PVH组和无PVH组,再根据PVH发生时间分为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1 848例1 848眼中PPV后发生PVH 170眼,占9.19%,其中早期PVH 30眼,晚期PVH 140眼,发生时间为术后6~450 d。纳入统计分析的基线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眼部因素包括术前是否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3 d是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晶状体状态、是否合并虹膜新生血管(NVI)等;手术因素包括术中是否发现视盘新生血管(NVD)伴出血、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束时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等。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R伴VH患者PPV术后PVH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0.940, P<0.01)、术前高HbA1c水平( OR=1.878, P<0.01)、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OR=8.310, P<0.01)、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 OR=3.030, P=0.019)、糖尿病病程( OR=1.044, P<0.01)、高血压病史( OR=1.802, P<0.01)、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 OR=18.377, P<0.01)、术前合并NVI( OR=7.488, P<0.01)、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OR=1.628, P=0.023)、NVD伴出血( OR=2.691, P<0.01)、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 OR=0.181, P<0.01)、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 OR=1.901, P=0.024)与PVH相关。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术前基线、眼部和手术因素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低龄、术前高HbA1c、合并RVO、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术前合并NVI、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NVD伴出血、术毕未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是PDR伴VH患者PPV术后发生PVH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后神经纤维层分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分离(DONFL)是存在于视网膜后极部沿神经纤维走行分布的大量弧形暗纹,在横断面图像上与内层视网膜的局部凹陷相对应。由于内界膜(ILM)剥除过程中存在剥膜器械对局部视网膜的直接损伤作用,以及对后极部视网膜的广泛牵拉作用,在ILM剥除后常常可以观察到DONFL。目前认为DONFL是一种自发的、延迟的形态学改变,呈亚临床性,对视网膜的功能影响较小。除了避免ILM的剥除,尽量减少剥膜面积,还可采取全氟辛烷辅助下固定的ILM瓣复位手术、改良的颞侧ILM翻瓣手术以预防和减少DONFL的发生。DONFL的发生发展、临床特征及意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内出血的内外路联合手术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眼内出血内外路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1~8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PCV合并玻璃体积血(VH)伴出血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例14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平均病程为(1.12±0.68)个月;视力下降时间2~14 d;出血性视网膜脱离至手术平均时间为(6.32±2.82)d。BCVA光感、手动、数指者分别为9、3、2只眼;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FT)为(564.6±102.2)μm。视网膜脱离范围累及≥2个象限。采用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VH,经巩膜外路引流排出视网膜下积血,复位视网膜。手术后1周和1、2个月,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 )。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24±1.16)个月。手术后1周和1、3、6个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CFT、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手术前后BCVA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所有患眼VH完全清除,手术中未出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手术后6个月,患眼BCVA手动、数指、0.1、0.2、>0.2者分别为1、1、8、2、2只眼;与手术前比较,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711 , P=0.000 )。患眼平均CFT为(336.4±54.8)μm;与手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12, P=0.006)。OCT检查可见黄斑形态结构清晰可见。14只眼中,视网膜脱离复位13只眼;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1只眼。手术后1周内眼压升高3只眼,其中前房少量积血1只眼。随访期间所有患眼未出现复发性VH。 结论:内外路联合手术治疗PCV合并VH伴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界膜翻转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高度近视的长眼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的萎缩,使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复发率、黄斑裂孔(MH)闭合率、视力提高程度均不甚理想.目前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结合内界膜翻转覆盖和嵌塞术成为治疗方法上的技术热点,可促进MH闭合的作用,被认为可以显著提高高度近视MHRD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手术后视功能提高的作用仍有争议.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将松解的内界膜覆盖在MH表面形成类似基底膜的支架结构,可以更有效地刺激Müller细胞的胶质增生,更好地促进MH中组织的填充引起裂孔闭合,促进视网膜复位并减少再次脱离的可能性,未来有望成为该类疾病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内界膜嵌塞术相对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不容易滑脱,操作相对简单,是该术式的重要补充.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适应证和MH愈合方式对于手术成功率和视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降低手术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男,4岁.因家长发现患儿近距离看书3个月于2017年3月30日到我院就诊.无早产史、家族史及全身疾病史.无近视、眼部疾病及眼内手术史.无外伤史.7d前外院行B型超声检查,双眼强回声光带,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脱离”.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不准确;左眼视力0.01,矫正不能提高,光定位准确.右眼眼前节正常,裂隙灯显微镜下可窥见脱离视网膜;视盘颜色白,边界清楚,视网膜高度灰白色隆起(图1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手术视频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发展,促进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其中3D手术视频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是前景开阔的新技术之一.3D手术视频系统与传统的显微镜系统相比,通过将术者的目光从显微镜目镜转移至高清3D显示屏,具有优异的可视化和立体视觉,其可行性与安全性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3D手术视频系统辅助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术者的颈椎,还有助于手术方法的教学和培训.但目前3D手术视频系统存在图像延迟、依赖术者学习曲线和设备费用高昂等不足.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3D手术视频系统会越来越普及,成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