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人解剖型后踝锁定接骨板的研发和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发新型解剖型后踝锁定接骨板,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其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100例健康志愿者胫腓骨和踝关节螺旋CT数据,测量国人后踝解剖学参数,结合相关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制作新型国人解剖型后踝锁定接骨板,进行体外匹配性验证。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该新型接骨板与3.5 mm皮质骨螺钉及1/3管型接骨板经力学加载后后踝骨折面的相对位移、最大Von Mises应力及置入物Von Mises应力峰值及分布。结果:利用胫腓骨和踝关节螺旋CT数及相关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生产的新型解剖型后踝锁定接骨板与胫骨后踝匹配良好,解剖贴服。影像解剖学测量显示,后踝宽度四分位数 Q1、 Q2、 Q3分别为19.4、26.6、35.0 mm,相应踝关节CT三维重建模型对应小、中、大3种型号后踝基础接骨板。有限元分析显示:在不同加载方案下,新型国人解剖型后踝锁定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时,骨折面Von Mises应力较3.5 mm皮质骨螺钉和1/3管型接骨板更低,内置物最大Von Mises应力较3.5 mm皮质骨螺钉和1/3管型接骨板更低,但不同固定方式间骨折面位移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新型国人解剖型后踝锁定接骨板与后踝匹配良好,力学强度高、稳定性好,可实现后踝骨折坚强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36例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4~68岁[(48.6±5.8)岁]。Schatzker分型:Ⅱ型28例,Ⅲ型8例。患者均采用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 d及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胫骨平台后倾角(PSA)、胫骨平台内翻角(TPV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术后2 d及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2个月[(19.5±3.1)个月]。手术时间为56~82 min[(68.5±9.1)min]。术中出血量为40~100 ml[(75.6±10.2)ml]。骨折均Ⅰ期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5周[(12.5±1.3)周]。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由术前(15.5±4.2)mm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0.7±0.3)mm、(1.0±0.2)mm( P均<0.01);PSA由术前(21.2±2.1)°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8.9±0.8)°、(9.2±0.6)°( P均<0.01);TPVA由术前(100.2±3.7)°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88.9±1.8)°、(87.2±1.6)°( P均<0.05);Rasmussen解剖评分由术前(7.8±1.8)分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17.1±0.9)分、(16.3±0.7)分( P均<0.01)。与术后2 d比较,术后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PSA、TPV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年HSS评分为(92.8±3.2)分,明显高于术后2 d的(74.8±3.5)分( P<0.01)。术后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 结论: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可有效防止关节面继发性塌陷,骨折解剖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材料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环抱器、锁定板、环抱器-锁定板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胸外科96例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29例,年龄24~79(49.2±13.8)岁,均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分组:选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37例为环抱器组,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38例为锁定板组,两种材料联合使用21例为联合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断端数目、骨折部位、胸部并发症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环抱器或接骨板、螺钉脱落等。环抱器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1±0.89)min,优于联合组的(13.50±1.83)min及锁定板组的(15.27±1.4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三组中锁定板组术中出血量[(96.34±6.59)mL]最少,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三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以及肺不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采用环抱器、锁定板、环抱器-锁定板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均安全有效,环抱器组所需手术时间最短,锁定板组术中出血量最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载距突骨折脱位的跟骨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合并载距突骨折脱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成人下肢防腐标本4具(8侧),其中2具(4侧)行跟骨内侧解剖,观察载距突毗邻结构及显露范围;另2具模拟内外侧联合入路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回顾性分析临床应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合并载距突骨折脱位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9例(9足),男7例、女2例;年龄(49.9±11.3)岁(范围25~58岁)。术中先取内侧切口,临时复位并固定载距突于距骨;再取外侧切口,显露跟骨外侧,复位并固定骨折块;载距突以螺钉经外侧固定,其中2例经内侧辅以可吸收棒固定。同期采用单纯外侧入路手术的合并载距突骨折脱位的跟骨骨折6例(8足)作为对照。两组外侧均采用跟骨锁定接骨板固定,并以脱钙骨基质植入后关节面复位后的空腔。测量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B?hler角、Gissane角,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结果:载距突-距骨关节面呈倒"V"形,分为前、后两部分。经胫后肌腱前方可显露载距突尖部,经胫后肌腱与趾长屈肌腱间隙可完整显露并复位固定载距突及跟骨体内侧。内外侧联合入路组术后切口引流量为(73.6±4.3) ml,大于单纯外侧入路组的(70.6±7.1) ml( t=2.18, P=0.045)。外侧切口均一期愈合,内外侧联合入路组1例内侧切口出现延迟愈合。内外侧联合入路组及单纯外侧入路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分别为(12.2±2.1)周和(12.8±2.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0, P=0.622)。术后1年,内外侧联合入路组及单纯外侧入路组B?hler角分别为37.0°± 5.7°、27.9°± 4.0°,大于术前的4.7°±3.4°、3.9°±2.9°( 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6, P=0.002);Gissane角分别为133.2°±9.8°、139.1°±9.4°,较术前的172°±7.3°、175.6°±5.6°减小( 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6, P=0.226);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OFAS评分为(93.6±4.0)分,大于外侧入路组的(84.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3, P=0.008)。 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较高概率的载距突骨折或脱位,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及先内侧后外侧的手术顺序有利于恢复跟骨力线及解剖形态,尤其是跟骨内侧载距突与距骨下缘的对位关系,与采用单纯外侧入路比较可获得更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联合前侧拉力螺钉或后外侧支撑接骨板治疗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比较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后外侧骨折块和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后外侧支撑接骨板固定骨折块治疗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3例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采用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前侧拉力螺钉固定治疗的前侧拉力螺钉组15例和采用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后外侧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的后外侧支撑接骨板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Lysholm评分;通过Rasmussen放射学评分系统对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进行放射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情况发生,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前侧拉力螺钉组伤口未发生感染,均Ⅰ期愈合,2例复位关节面再次塌陷;后外侧支撑接骨板组出现2例伤口感染,未发生复位关节面再次塌陷情况.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5,P=0.047;t=2.543,P=0.019).后外侧支撑接骨板组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Lysholm运动评分均优于前侧拉力螺钉组(t=2.315,P=0.026;t= 2.251,P=0.024).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713,P=0.037;t=2.597,P= 0.033).结论:对于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骨折的患者,通过尽量偏后放置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调整锁定钉方向来固定胫骨平台外侧柱和后外侧骨折块,同时加用前侧拉力螺钉来固定后外侧骨折块的效果欠佳;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使用支撑接骨板固定牢固,术后疗效满意,但需要术者对解剖知识掌握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Nice结辅助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观察Nice结辅助复位骨折块在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9手术治疗的23例粉碎性锁骨骨折(骨折按Allman分型:Ⅰ型19例,Ⅱ型3例,Ⅲ型1例),术中先用不可吸收缝线打Nice结辅助复位固定骨折块,然后采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骨折.结果 本组手术切口长度为6~10cm,平均7.7cm;手术时间为50~90min,平均68.7min;住院时间为5~14d,平均8.5d.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14个月,平均12.9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1.5周.内固定取出前或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97分,平均93.2分.结论 采用Nice结辅助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可靠,采用不可吸收缝线打Nice结可以稳定固定粉碎的骨折块,而且固定强度可靠,不影响骨折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2年3月~2016年12月,我科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22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22 ~ 67岁.鹰嘴骨折Cohon分型:ⅡB型12例,ⅢC型8例,ⅡD型2例.均为闭合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l ~8 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VR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系统(DVR system)在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9~68岁,平均51.21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三维CT重建评估骨折情况.原始骨折根据AO分型标准,A2型3例;A3型6例;B1型6例;B2型8例;B3型5例;C1型4例;C2型4例;C3型2例.所有桡骨远端骨折均寻原骨折线复位或截骨矫正畸形,其中单纯掌侧入路DVR固定31例;掌、背联合入路掌侧DVR固定7例;尺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2例,克氏针固定3例;桡尺远侧关节克氏针固定3例.18例骨缺损采用自体骨移植.[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7.83个月,所有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其中解剖复位30例.本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和第18个月时的PRWE平均分数分别为22.9和18.6.手术合并症主要包括:螺钉过长穿入伸肌间隔2例;骨折复位丢失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尺骨撞击综合征1例.[结论]采用DVR系统手术治疗是矫正移位明显、畸形严重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掌背侧联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四部分骨折的策略和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四部分骨折的标准流程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骨科通过掌背侧联合入路治疗的38例(39侧)桡骨远端四部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2例(22侧),女性16例(17侧);年龄53.5岁(范围:25~79岁).按照Melone分类,Ⅳ型33例(34侧),Ⅴ型5例;按照Frykman分类,Ⅶ型15例(15侧),Ⅷ型23例(24侧);所有骨折类型均为AO/OTA分类的C3型.手术均采用掌背联合入路:先取掌侧改良Henry入路,掌侧接骨板固定桡骨茎突骨块和尺掌侧骨块;接着采用背侧入路,打开第三伸肌支持带并做Ⅴ型皮瓣,显露和固定尺背侧骨块,必要时打开桡腕关节,复位游离的关节内骨块;复位关节面,必要时植骨支撑,以低切迹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缝合时将伸肌支持带皮瓣垫在接骨板和伸拇长肌腱之间.术后3、6、12个月门诊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内固定及骨关节炎等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有无疼痛、握力、腕关节功能DASH评分和PRWE评分等.结果 38例(39侧)患者中,33例(34侧)完成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坏死及血管神经等并发症.38例(39侧)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范围:2.5~5.7个月),未发生内固定失效.经X线片和CT检查结果证实有37例(38侧)获得解剖复位.关节活动度和握力均达到健侧(双侧患者除外)的85%以上.DASH评分为6.5分(范围:0~17分),PRWE评分为9.3分(范围:0~20分).结论 对于复杂的桡骨远端四部分骨折,采用掌背联合入路可以获得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允许早起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在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MIPPO)技术在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3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41.4岁;左侧5例,右侧8例;骨折Neer分型:ⅡA型8例,ⅡB型5例;均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并应用MIPPO技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用Constant评分和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 (UCLA)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22个月(平均15.5个月)随访;手术时间为48~83 min,平均60.9 min;术中失血量为18~30 mL,平均24.7 mL;骨愈合时间为11~15周,平均13.3周;无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感染、钢板断裂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切口周围局部皮肤麻木,1年后症状消失.末次随访时患肩Constant评分为87~95分,平均93.2分;UCLA评分为28~34分,平均30.6分.患者对外观满意度为92.3%(12/13).结论 MIPPO技术应用于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而且创伤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