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同期双侧乳腺癌对皮肤毒性和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行保守手术治疗的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患者急性期和晚期皮肤毒性和放射诱发的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236例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积调制弧光(VMAT/RapidArc ?)治疗,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进行临床检查以检测放疗相关的皮肤毒性,同时在随访阶段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220例患者进行了深吸气屏气技术(DIBH)扫描,剩余16例因依从性差(无法耐受屏住呼吸至少20 s)行自由呼吸(FB)扫描,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右肺体积为(2 416.3 ± 550.8)cc,FB扫描患者右肺体积为(1 278.6 ± 514.3)cc;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左肺体积为(2 125.4 ± 428.6)cc,FB扫描患者左肺体积为(1 058.9 ± 520.5)cc,DIBH和FB的肺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右肺 = 0.001, P左肺 = 0.001)。169例(71.6%)出现1级皮肤毒性,56例(23.7%)为2级,2例(0.8%)为3级,9例(3.8%)无任何皮肤毒性反应。在放疗期间、放疗结束6个月均无症状性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晚期皮肤毒性评价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皮肤毒性反应中主要以毛细血管扩张症、乳房水肿和皮肤萎缩为主;12例出现肺纤维化表现,检测到肺纤维化的随访时间为12 ~ 28(12.5 ± 0.6)个月。肺部纤维化病变的体积为1.5 ~ 18.3(6.6 ± 1.0)cc。部分体积(V20、V30、V40及V50)与肺纤维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P < 0.01);在12 ~ 33(28.6 ± 1.2)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为100.0%。 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保守手术后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上参考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放疗设备时间特性研究提高质子重离子治疗效率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加速器系统时间特性的分析,找出影响质子重离子治疗时间的关键因素,研究提高治疗效率的方案。方法:系统分析了47例分别使用质子和碳离子治疗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的治疗日志文件,其中肺癌患者使用了呼吸门控技术。研究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射束投照的时间特性,并找出潜在提高治疗效率的办法。结果: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束治疗肺癌患者每个等能量层平均出束时间和平均周期最长,分别为(2.98±1.98) s和(5.71±4.51) s。不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和碳离子治疗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7 min。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治疗肺癌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15 min。结论:使用对布拉格峰展宽较宽的微型脊形过滤器或纹波过滤器以减少等能量层数,以及采用被动屏气门控技术以消除门控导致的单个等能量层治疗的中断,是部分治疗设备提高治疗效率的两种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首台迈胜PBS质子治疗系统的束流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介绍并讨论国内第一台迈胜S250i紧凑型笔形束扫描质子治疗系统的束流特性.方法:利用平行板电离室测量输出剂量;利用大半径布拉格峰电离室测量从最高能量227 MeV下降到28 MeV共19档能量下的积分深度剂量,以表征质子束特性;利用Phoenix平板探测器测量射束中心轴上空气束斑曲线,并测量多点束斑验证输出位置精度;测量自适应多叶光栅叶间泄漏和半影减少效果,以表征其性能.结果:该质子系统被校准为最高能量为227 MeV,(10×10)cm2均匀方野在水下5cm深度处输出剂量为1 Gy.该系统能够将质子束射程调制到患者体表,原始布拉格峰在所有能量下具有恒定的80%-80%宽度8.6 mm.最高能量射束在空气中等中心处的束斑尺寸约为4 mm,束斑投射位置精度在1mm以内.自适应多叶光栅对最高能量射束的叶间漏率小于1.5%,并能显著减小射野半影.结论:迈胜S250i质子治疗系统具有独特的设计和束流特性,在布拉格峰形状、束斑大小随能量的变化以及自适应光栅的半影锐化效应上均有体现,在TPS建模和计划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差异,以执行精准质子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T/CBCT影像质量自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独立的程序自动分析数据,可以在减轻影像的质量保证(QA)工作量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操作者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方法:对Catphan500/503/504/600的CT/CBCT影像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分类,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学习,学习后对新输入的CT/CBCT影像可以自动识别并根据功能模块进行分类,继而对相关指标包括影像CT值的线性、调制传递函数以及均匀性等进行自动分析,以便确保临床应用的影像质量达到要求.结果:对于Catphan500扫描的CT图像和Catphan503扫描的CBCT图像,经过CNN自动分类对于功能模块CTP401、CTP404、CTP528都可以正确标记出来,但是CTP486的精确度没有达到100%,即有部分不属于CTP486的模块被错误判断成CTP486.同时均可实现对CT的值线性、调制传递函数以及均匀性3个图像指标进行自动分析.结论:基于CNN能够准确地对CT/CBCT扫描的Catphan图像进行分类,下一步将拓展该方法到其他影像设备的QA体模,以便实现更广泛的自动影像质量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两种旋转调强全中枢放射治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与快速容积旋转RapidArc(RA)调强放射治疗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在全脑全脊髓照射(CSI)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例行CSI定位扫描的患者图像,完成靶区及相应危及器官(OAR)勾画,分别设计HT及RA两种技术的旋转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36 Gy/20 F.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获取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及各OAR的剂量学差异,并通过分析总机器跳数及计划实施时间评估计划的实施效率.结果: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并达到了相当的靶区剂量覆盖度及靶区均匀性.在靶区适形度方面,RA技术有略优于HT技术的趋势,适形度指数(CI)值分别为(0.90±0.06)和(0.86±0.01),但两种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32,P>0.05).在OAR保护方面,HT技术较RA技术优势更为明显,但对NT的剂量参数评估发现,除V10外,RA技术均较优于HT技术,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实施效率方面,RA技术要明显优于HT技术,HT技术总机器跳数和实施时间分别为(7381.17±706.14)MU和(522.72±49.04)s,是RA技术的6.5倍和1.16倍.结论:在放射治疗中对于CSI,RA和HT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在重要器官的保护上,HT技术因束流调制能力较强而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但RA技术具有更高的射野利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20-DVCT双低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探究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联合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呼气末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将6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A组(n=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36.53 +3.19ml,浓度为370mgI/ml,流速为4.55±0.38ml/s;管电压:100kVp.B组(n =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20ml,浓度为320mgI/ml,流速为4.0ml/s;管电压:80kVp.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3D(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IDR 3D IR)技术在呼气末对所有患者进行CTPA.扫描结束后,记录患者的对比剂剂量、碘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并对图像进行主及客观评价.在轴位图像上测量肺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的平均CT值.结果 比较两组的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各级肺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管电压从100kVp(A组)下降到80kVp(B组)时,B组的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碘量及CTDIvol、DLP、ED等参数分别较A组下降了45.25%、12.09%、52.66%、49.12% 、49.25%和4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气末进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双低”联合AIDR 3D迭代重建的CTPA扫描方案能够在准确诊断PE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视野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女性化疗患者颈、胸、腹、盆CT增强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全视野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女性化疗患者颈、胸、腹、盆CT增强中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行颈、胸、腹、盆CT增强检查的80例女性化疗患者分为A、B2组,每组40例.A组应用全视野ODM技术,B组应用常规扫描模式.扫描结束后计算和记录所有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值、甲状腺、乳腺、卵巢层面前、左、后、右方向的管电流值平均值及辐射剂量平均值,对上述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甲状腺、乳腺、卵巢层面图像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在甲状腺、乳腺、卵巢层面前、左、后、右方向动脉期及静脉期的平均管电流均低于B组(t=-4.63,t=-4.32,P<0.05);A组患者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较B组分别降低22%(t=-4.77)和24%(t=-4.94),颈部、胸部及腹盆部有效剂量(ED)平均值较B组分别降低19.3%(t=-4.03)、21.4%(t=-3.34)和26.4%(t=-5.68)(P<0.05).结论 在女性化疗患者颈、胸、腹、盆CT增强检查中应用全视野ODM技术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尤其是对电离辐射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