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濒危药用植物出口贸易时空格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药用植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 CITES)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类群.本文基于CITES贸易数据库,通过描述统计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CITES附录药用植物在中国的出口贸易时空格局.结果显示,中国在1981-2021年,有257种药用植物用于贸易,其中活体植物总贸易量达1.7亿株,植物衍生物总贸易量达10万吨.中国药用植物的出口贸易记录主要集中在日本(32%)、韩国(10%)和美国(9%),并逐渐向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发展.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随着CITES贸易管制措施在中国的实施,药用植物的贸易来源逐渐由野生转变为人工培植.植物衍生物这一标本类型的药用植物需要更加关注,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L.)Sw.)则是需要在贸易中重点监督的物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全球人类福祉提升的碳强度差异测度: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12
实现低碳化的人类福祉提升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人类福祉提升的碳强度指标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指标.论文使用了人类福祉碳强度指标,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分析了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的时空演进格局,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1980-2016年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明显降低,但在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国家与其他区域国家(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距.(2)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化、资本积累、死亡率等因素提高了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贸易依存度则是不断降低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的主要驱动力.(3)影响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差异的因素呈现区域异质性,能源消费结构、贸易依存度、工业化、资本积累、死亡率等因素对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因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同而体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4)周边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化、资本积累和死亡率等因素会增加本国人类福祉碳强度,但本国人类福祉碳强度也会随着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贸易依存度而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1996-2016年松嫩平原传统大豆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转基因大豆冲击下,我国传统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研究大豆主产区传统大豆种植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1996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利用随机森林方法提取大豆空间分布信息,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松嫩平原大豆种植结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6-2016年,松嫩平原大豆种植面积呈波动变化;在与其他地物类型面积转换中,大豆与其他作物面积间的转换最明显;大豆斑块面积占作物总面积的比例呈先增后减特征,而斑块密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均呈先减后增趋势.松嫩平原传统大豆种植结构时空演变表现出种植面积波动变化、破碎度增加、空间分布趋于离散的特征;国内外市场及政策导向成为传统大豆种植结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耗能产业是当前中国CO2排放的重要来源,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实现中国2030年减排目标的主要抓手之一.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刻画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中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趋势极为显著,空间上表现出“西高东低”与“北高南低”并存的分异格局以及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本地高耗能产业碳强度明显受到周边省份的影响,技术创新、对外贸易、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地高耗能产业碳强度产生影响,而且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周边地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仅能作用于本地高耗能产业碳强度,环境管制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则对高耗能产业碳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从空间溢出效应、主导因素、区域差异化、应对产业转移四个方面提出了降低高耗能产业碳强度的政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沿海地区镰刀菌属口岸截获时空分布格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生物入侵形势愈加严峻,口岸检疫作为维护生物安全的第一线,分析口岸截获时空格局对于物种入侵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从口岸点和市域单元两个尺度结合时空局部异常值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镰刀菌属入侵截获时空分布格局,并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探寻影响其分布格局的因素.结果表明:(1)镰刀菌属截获口岸数与截获频次在时间和空间上大致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时空异常值分析中以长三角、珠三角一带口岸的强时空聚类与多模式状态为主.(2)镰刀菌属市域入侵截获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P<0.05),空间集聚特征先增强后减弱,局部空间关联结构中空间分异性逐渐减小,高-高值区域的集聚规律明显,且逐渐集中在江苏省境内.(3)镰刀菌属市域入侵截获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进口商品总额,其次是市域内口岸数、入境人数和邮政业务总量,且双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其分布格局均具有显著的增强效果.综上,我国沿海地区镰刀菌属入侵截获受进口贸易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格局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