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因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而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所有患者44例(44眼)。分析其病程及发病诱因、眼部及全身病史、临床表现、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纳入的44例患者占同期山东省眼科医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总例数的2.15%。44例患者病程中位数为18.5 d,入院时44眼视力均为无光感,20眼(45%)合并继发性青光眼。44眼均表现为全角膜溃疡,并累及角膜全层及角膜缘处,27眼(61%)合并前房积脓。微生物培养显示39眼(89%)真菌生长,其中镰刀菌属20眼(51%),曲霉菌属8眼(21%),链格孢霉属2眼(5%);其他包括无孢霉4眼(10%),谲诈腐霉菌2眼(5%),尖端赛多孢霉1眼(3%),帚枝霉1眼(3%),多毛拟单孢瓶霉1眼(3%)。培养的菌种对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氟康唑、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的最低抑菌浓度的几何均数依次为1.597、1.338、1.926、3.291、64、189.699、1.36、1.16、1.23 μg/ml。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患者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全角膜溃疡,致病菌除常见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霉属外,其他如无孢霉、谲诈腐霉菌、尖端赛多孢霉等致病侵袭力较强的菌属也较为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真菌性角膜炎1 41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1 414例(1 414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致病诱因、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结果、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1 414例FK患者中,男性877例(62.0%),女性537例(38.0%);年龄(53.71±11.72)岁,40~60者874例(61.8%)。1 174例(83.0%)患者来自山东省,其余主要来自长江以北各省。患者职业以农民(1 211例,占85.6%)为主,发病时间以秋冬季为主。从发病到于我院就诊的时间为1~74 d,942例(67.1%)患者在症状出现后8~30 d于我院就诊。角膜损伤为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以植物外伤最为多见(367例,26.4%)。1 365只患眼通过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查出菌丝,诊断阳性率为96.5%,1 270只患眼通过共焦显微镜查出菌丝,诊断阳性率为89.8%。973只患眼(68.8%)的角膜溃疡灶刮取物和(或)术后的病变角膜组织培养出真菌,其中以镰刀菌属最多见595例(61.1%),其次为链格孢霉菌属184例(18.9%)、曲霉菌属119例(12.2%)。603例(42.7%)为浅中基质浸润者,614例(43.4%)为深基质浸润者,197例(13.9%)为全层浸润。角膜溃疡灶直径以4~6 mm最为多见725例(51.6%),其次为<4 mm 372例(26.4%)、>6 mm 302例(22.0%)。498例(35.2%)合并前房积脓,34例(2.4%)合并角膜穿孔,58例(4.1%)合并眼内炎。1 198例(84.8%)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包括416例(29.4%)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408例(98.1%)治愈;199例(14.1%)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93例(97.0%)治愈;532例(37.6%)角膜溃疡清创术,494例(92.8%)治愈。215例(15.2%)患者接受了单纯药物治疗,147例(68.4%)治愈。56例(3.9%)最终失去眼球,包括54例眼内容物摘除术和2例眼球摘除术。结论:FK的发病人群多为在农村居住的中老年群体。镰刀菌仍是山东地区最主要的FK病原体。角膜刮片氢氧化钾涂片直接镜检法可早期、快速诊断FK。对浅中基质浸润的患者,角膜溃疡清创术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深基质浸润的患者,角膜移植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86-29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AG预激方案治疗合并镰刀菌感染的成年人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AG预激方案治疗合并镰刀菌感染的难治成年人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的效果,及皮肤镰刀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抗真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皮肤镰刀菌感染的ETP-ALL成年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接受VICP方案化疗无效,长期粒细胞缺乏并发典型皮肤镰刀菌感染,经两性霉素B治疗感染稳定后,给予CAG预激方案成功挽救治疗,予以髓系方案为主的巩固治疗达到微小残留病阴性,后续顺利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持续口服泊沙康唑。结论:CAG预激方案可作为复发难治ETP-ALL的再诱导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序贯泊沙康唑可作为镰刀菌感染的抗真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ON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CD44、MMP-13及整合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1 ~ 2日龄Wistar乳鼠原代软骨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进行软骨细胞鉴定,CCK-8法检测DON(剂量分别为0.0、0.1、0.2、0.4、0.8 μg/ml)染毒24、48、72 h软骨细胞增殖情况,根据细胞存活率选取0.00(对照)、0.05、0.10、0.15、0.20 μg/ml DON用于后续实验,确定作用时间为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44及MMP-13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CD44和整合素α2、α5、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DON剂量和作用时间增加,软骨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P均< 0.01)。细胞培养上清液IL-6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13.425, P < 0.01),其中0.10 μg/ml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256.89(191.02,477.58)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37(0.00,119.13)pg/ml, P < 0.05];IL-1β和TNF-α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881、1.317, P均> 0.05);0.10、0.15、0.20 μg/ml组CD44含量[(0.87 ± 0.21)、(0.85 ± 0.24)、(0.77 ± 0.1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6 ± 0.19)pg/ml, P均< 0.05];MMP-13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7.947, P < 0.01)。CD44和整合素α2、α5、β1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5.737、6.562、6.074、4.476, P < 0.05或< 0.01)。 结论:DON可能通过增加IL-6,MMP-13,整合素α2、β1表达和抑制CD44、整合素α5表达,破坏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平衡,造成软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南地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562例(562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致病因素、致病菌属、用药史、临床体征及治疗方式。结果:农民为主要患病人群,共332例(59.1%)。41~80岁年龄段为主,共484例(86.2%)。男女比例为2.7∶1。主要分布地区为温州市鹿城区共65例(11.6%)。植物外伤为主要致病因素,共225例(40.0%)。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163例(41.6%)。413例(73.5%)可见明显溃疡灶。130例(23.1%)接受手术治疗。联合角膜共焦显微镜、刮片镜检、培养鉴定,阳性检出率为95.7%(201/210)。结论:中老年男性农民为主要患病人群,镰刀菌属是主要的致病菌属,植物伤是主要致病因素。联合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刮片镜检,培养鉴定这三者检查能提高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阳性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00, 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0, 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0, 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0, 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温州某医院258例真菌性角膜炎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温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学、药敏、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式等,进一步为真菌性角膜炎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258例(258眼),将患者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致病因素、致病菌属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农民组和非农民组,植物伤组和非植物伤组,镰刀菌属组和非镰刀菌属组,分别统计各组的手术率。采用 χ2检验对各因素与手术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病原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做比较,并统计主要致病菌的药敏情况。 结果::9─11月份是真菌性角膜炎的高发期,占全年的48.1%,其中农民(60.5%)为主要的患病人群。植物伤(34.5%)为首要致病因素。镰刀菌属(45.3%)是主要的致病菌。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68.6%,高于涂片检查的43.0%( χ2=4.522, P=0.033)。镰刀菌属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值的几何均数分别为4.283、17.290、1.105 μg/ml;曲霉菌属分别为3.389、2.661、0.125 μg/ml;链格孢属分别为0.604、0.531、0.258 μg/ml;假丝酵母菌属分别为0.317、0.552、0.047 μg/ml。25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44例(17.0%)接受了手术治疗,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患者( χ2=5.293, P=0.036),植物伤患者( χ2=11.386, P=0.001),镰刀菌属感染患者( χ2=3.939, P=0.044)的手术概率较高。 结论::镰刀菌属是温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而植物伤为首要致病因素。老年患者、植物伤以及镰刀菌属感染导致的真菌性角膜炎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概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轮枝样镰刀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及菌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镰刀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国内外少有镰刀菌导致腹膜炎的报道。该文报道轮枝样镰刀菌性腹膜炎并发菌血症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因发热、腹痛入院,确诊腹膜炎后初始治疗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每日夜间留腹治疗3 d,效果欠佳。抗生素升级为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每日夜间留腹2 d,仍无效果。后续腹水培养确定为镰刀菌,治疗方案改为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并改行血液透析,但患者出现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治愈后仍反复发热,感染指标无好转。进一步行高通量基因检测查全血感染病原微生物,临床明确为轮枝样镰刀菌菌血症。单用伏立康唑效果不佳,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感染迅速控制后患者治愈出院。镰刀菌致病性强,希望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脓癣2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脓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红色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2株、断发毛癣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脓癣常表现为炎性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及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同时探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6月13日—9月1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3例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64±5)岁,烧伤总面积(86±14)%体表总面积。统计入院时,患者的简明烧伤严重指数(ABSI)评分、修订Baux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记录患者入院后≤7 d、8~20 d、21~30 d并发症及病原微生物感染来源分布情况,统计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并比较微生物培养法与mNGS检测效能的差异。统计患者入院后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来源分布总体情况并比较微生物培养法与mNGS检测效能差异。对数据行McNemar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入院时,患者ABSI评分、修订Baux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分别为(12.6±2.4)、(91±22)、(26±4)和(10.3±2.3)分。入院后≤7 d,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吸入性损伤、脓毒症休克和低蛋白血症;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来源主要为创面、血流和肺部。入院后8~20 d,患者脓毒症休克的发生率最高,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 P<0.01);病原微生物感染来源仍然以创面、肺部和血流为主,其中创面和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 P<0.01)。入院后21~30 d,患者仅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存在且发生率低,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 P<0.01),脓毒症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 P<0.01)和入院后8~20 d( P<0.01);仅存在较低的血流感染,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 P<0.01)和入院后8~20 d( P<0.05),肺部和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 P<0.01)。入院后≤7 d,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真菌中仅含念珠菌。入院后8~20 d,革兰阳性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 P<0.01);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且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入院后≤7 d( P<0.01);新检出了镰刀菌。入院后21~30 d,革兰阳性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和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 P<0.01);革兰阴性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且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趋势,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入院后≤7 d( P<0.01)和入院后8~20 d( P<0.01),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入院后≤7 d( P<0.01),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 P<0.01)和入院后8~20 d( P<0.01);念珠菌、霉菌、镰刀菌均有检出。在入院后≤7 d和入院后8~20 d,mNGS和微生物培养法检出病原微生物的一致性较高( κ=0.659、0.596);而在入院后21~30 d,mNGS和微生物培养法检出病原微生物的一致性为中度( κ=0.407)。不同时间段,mNGS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验率是基本恒定的,而微生物培养法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入院后,创面、血液、痰液和留置导管中共分离出506株病原微生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创面标本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多见,血液标本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在痰液标本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留置导管标本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多见。铜绿假单胞菌在创面和痰液中的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血液( P<0.05或 P<0.01)和留置导管( P<0.01)。mNGS和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病原微生物总体结果的一致性为中度( κ=0.556),其中血液和留置导管标本的mNGS与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病原微生物结果的一致性为高度( κ=0.631、0.619);而痰液和创面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中度( κ=0.558、0.528)。 结论:该研究中的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是创面感染和血流感染。随入院时间的延长,患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转为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mNGS检测与微生物培养法相比,表现出更高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