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偏心和倾斜以及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4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IOL偏心和倾斜的差别及术眼的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4至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植入的IOL类型(ZCB00、SN60WF、A1-UV、AO)分为4个组,每组右眼与左眼各30只。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和1个月测量晶状体或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使用CASIA2扫描仪)及术眼波前像差、客观散射指数(OSI)、传递调制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斯特列尔比值(SR)。双眼患者均取右眼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有纳入眼的眼别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共招募181例(240只眼)患者,其中169例(224只眼)完成随访(右眼114只,左眼110只),男性77例,女性92例,年龄(69±9)岁。4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眼轴长度、术前晶状体偏心值和倾斜度以及IOL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 d、1周及1个月,4个组间IOL偏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7.11、6.12、4.66,均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SN60WF组术后1 d及1周的IOL偏心值均大于另外3个组,术后1个月的偏心值为(0.259±0.101)mm,大于ZCB00组的(0.177±0.099)mm和AO组的(0.163±0.12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 q检验,均 P<0.05)。术后1个月ZCB00组、SN60WF组、A1-UV组和AO组的IOL倾斜度分别为(4.806±1.129)°、(5.080±1.309)°、(4.586±1.338)°、(5.112±1.406)°,术后各时间点4个组间IOL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的IOL偏心值及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4个组间IOL偏心值与倾斜度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内右眼与左眼的IOL偏心值及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均有向鼻下方或向颞下方倾斜的趋势。术后1个月,在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4个组间眼内球面像差( F=131.32、85.17)及全眼球面像差( F=46.64、47.5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O组均大于另外3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 q检验,均 P<0.05)。4个组间OSI、MTF cut off和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4种非球面IOL植入晶状体囊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心与倾斜,但差别未显示出临床意义;术眼对轻度IOL偏心与倾斜有良好的耐受性,视觉质量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owe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2岁5个月,系第2胎第2产,36周 +4顺产,有吸氧史、保温箱史及新生儿抢救史,出生时缺氧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肺透明膜病。患儿2个月(2018年5月8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就诊,行新生儿眼底筛查时发现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见图1),行眼科A超和B超检查。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Axis length,AL)均为17.98 mm,B超检查双眼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泪道冲洗示双眼泪道阻塞。患儿3个月(2018年6月11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全身麻醉下分别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发现双眼晶状体后囊膜发育不完全,且视轴区后囊膜局限性混浊,直径约3 mm;术后患儿配镜并行视觉训练,至6个月(2018年9月18日)时发现患儿体格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建议患儿于儿科会诊。儿科行全身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示:患儿特殊面容,包括面容耳大、鼻梁高、下颌小,喉鸣音,四肢肌张力低下,右侧隐睾,下牙龈囊肿,尿常规检测见蛋白尿(+),肾脏B超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 OCRL基因上发现1个位于X染色体(chrX128696700)的半合子突变,为蛋白编码区的第1182位碱基(c.1182dutT)发生移位导致的氨基酸改变(p.A395Cfs*21),其父母均未检测出该基因异常,确诊Lowe综合征。2年来患儿一直于当地医院儿童康复科行康复训练及视觉训练。患儿于2020年8月3日至潍坊眼科医院就诊。入院后行心脏及肾脏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化验结果示:尿白细胞(+-),尿酮体(+-),尿蛋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略迟钝,无晶状体,后膜囊瞳完整,眼底检查不配合(见图2)。角膜映光检查:左眼注视,右眼外斜约2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约20°。A超检查示右眼AL 19.20 mm,左眼AL 19.25 mm。双眼B超检查示: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见图3)。患儿分别于2020年8月4日及8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双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左右眼眼压(ICare回弹式眼压计)分别为18.9、19 mmHg(1 mmHg=0.133 kPa),患儿眼球震颤较术前减轻,能追物。术后2周、4周、3个月复诊时较之前可更快抓取目标物体,行走时有效避开障碍物,患儿家属对治疗表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20例(198眼)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切口将患者分为三组,采用角巩膜缘切口为A组(40例,72眼),上方透明角膜切口为B组(40例,66眼),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为C组(40例,60眼),分别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知觉、干眼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并发症。结果:B组与C组于术后1、7、30 d角膜知觉均低于A组( P<0.05);C组于术后1、7、30 d干眼症状评分值高于A组及B组( P<0.05),B组于术后1、7 d干眼症状评分值高于A组( P<0.05);C组于术后1、7、30 d SIt值低于A组( P<0.05),B组于术后1、7、30 d值低于A组及C组( P<0.05);C组于术后1、7 d BUT值均低于A组( P<0.05),B组于术后1、7、30 d BUT值均低于A组及C组( P<0.05);治疗后1、7、30、90 d A组与C组FL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FL值于术后30 d恢复至治疗前水平,B组于术后1、7 d FL值均高于A组及C组( 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角巩膜缘切口可减少对泪液分泌的影响,维持泪膜稳定,更适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应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表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7月~10月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3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0眼),术后进行常规局部抗炎治疗,并给予人工泪液滴眼6周;试验组(B组,30眼),术后常规局部抗炎治疗,应用人工泪液联合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6周。随访6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评分及睑板腺评分。结果:滴眼2周比较两组泪河高度、首次/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评分及睑板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6、1.64、0.16、0.21、1.72, P=0.718、0.106、0.872、0.839、0.090),滴眼6周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脂质层评分指标B组[(0.27±0.09)mm,(13.67±3.53)s,(3.93±0.91)分]优于A组[(0.22±0.07)mm,(11.58±3.40)s,(3.37±0.81)分]( t=2.33、2.34、2.55, P=0.023、0.023、0.013),睑板腺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6.67±1.09)分,B组(7.13±1.17)分]( t=1.60, P=1.11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应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改善眼表疾病指数与泪液指标,在应用6周后对患者的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脂质层评分表现出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后单焦点IOL及对侧眼三焦点IOL植入术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8年前因老视行右眼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患者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双眼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右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左眼三焦点IOL植入术。术后右眼角膜基质环与单焦点IOL互补,远、近距离视力均得以恢复;左眼的三焦点IOL提供了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双眼注视恢复了较为理想的全程视力;患者的融合功能在正常范围且立体视功能得以重建。希望该病例能为老视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切口超声乳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白内障角膜散光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2.2 mm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矫正白内障角膜散光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者56例(75只眼)。其中进行微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toric IOL植入术者29例(36只眼)为试验组;27例(39只眼)植入普通非球面IOL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对比敏感度及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结果:随访末期,试验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 t=-2.964, P=0.004),但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相近( t=-0.497, P=0.621);试验组术后角膜散光(0.378±0.184)D较对照组(2.364±0.616)D明显减少( t=-18.584, P<0.001),而试验组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预期残余散光(0.358±0.216)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80, P=0.566);试验组的对比敏感度优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两组轴位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076,1.247; P=0.376,0.419)。 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toric IOL植入术治疗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视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的防治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干眼是一类常见的眼表疾病,超半数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摘除手术前即患有干眼。围手术期多种原因引起的眼表损伤易导致患者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出现一系列干眼相关不适症状,降低患者视觉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医师应从术前眼表情况的评估及改善、术中眼表的保护以及术后干眼的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入手,在围手术期加强干眼及相关眼表疾病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满意度。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09-41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至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患者73例(127只眼)。记录白内障术前、术后1 d、1周及6周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及等效球镜度(SE)。应用IOL Master、Pentacam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度数(ACA)、前房容积(ACV)、角膜缘白到白(WTW)距离以及晶状体厚度(LT)。手术前后多个时间点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6周BCVA、SE及ACD等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眼压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 d、1周及6周眼压分别为(15.00±2.76)、(17.63±6.38)、(15.25±3.90)及(13.14±2.99)mmHg(1 mmHg=0.133 kP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09, P<0.001),术后6周眼压下降幅度(1.70±2.45)mmHg。术后6周BCVA、ACD、ACA、ACV分别为0.10±0.25、(4.66±0.45)mm、(44.10±5.91)°及(153.87±27.04)mm 3,均较术前[0.37±0.46、(2.66±0.61)mm、(30.43±7.51)°、(102.57±29.22)mm 3]提高( t=-7.33、22.22、17.49、17.94,均 P<0.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 B=-0.31,95% CI:-0.460~-0.153, P<0.001)、SE( B=-0.43,95% CI:-0.579~-0.285, P<0.001)、ACD( B=1.08,95% CI:0.237~1.927, P=0.013)、ACA( B=0.13,95% CI:0.074~0.192, P<0.001)、ACV( B=0.02,95% CI=0.004~0.035, P=0.016)、LT( B=-2.19,95% CI=-3.023~-1.354, P<0.001)、ACD变化量( B=-1.68,95% CI:-2.492~-0.874, P<0.001)、ACA变化量( B=-0.13,95% CI:-0.185~0.071, P<0.001)以及ACV变化量( B=-0.04,95% CI:-0.054~0.025, P<0.001)均与眼压变化显著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 B=-0.23,95% CI=-0.416~-0.039, P=0.019)、SE( B=-0.40,95% CI=-0.675~-0.132, P=0.004)及ACD( B=1.81,95% CI=1.034~2.581, P<0.001)与术后眼压下降显著相关。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压较术前降低,术后眼压变化与术前眼压ACD及SE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圆锥形晶状体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主诉为双眼视力欠佳30余年、加重2年余患者就诊眼科。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双眼晶状体前囊膜中央部向前呈圆锥状突出。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双眼先天性前圆锥形晶状体。分别于局部麻醉下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双眼视力较前明显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和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者65例(65眼)。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者。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33眼),对照组32例(32眼)。治疗组采用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Z=-3.55, P<0.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眼压控制优于对照组( F组别=80.57, P<0.001; F交互=15.34, P<0.001; F时间=47.53, P<0.001),治疗组前房深度较对照组更深( F组别=193.23, P<0.001; F交互=89.78, P<0.001; F时间=57.58, P<0.001),治疗组术后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高于对照组( χ2=10.11, P=0.001; χ2=10.94, P=0.001; χ2=4.99, P=0.026)。 结论: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更好且眼压控制更佳,前房维持更为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