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黏膜下肿瘤黏膜切开活检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黏膜切开活检(mucosal cutting biopsy,MCB)与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这两种方法对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的组织病理诊断效率。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40例SMTs患者。参照日本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原则上以EUS-FNA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如果EUS-FNA取样组织病理诊断不充分或技术不适宜,则采取MCB补充取样。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MCB与EUS-FNA的病理诊断效率。结果:全部40例SMTs患者采用MCB和(或)EUS-FNA方法得到确诊。其中9例单独采用MCB方法诊断,24例单独采用EUS-FNA诊断,另外7例采用EUS-FNA、MCB联合诊断。因此,共16例患者采用MCB,31例采用EUS-FNA。MCB与EUS-FNA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5±14.7)min比(45.2±19.3)min, t=0.853, P=0.398]。两组总体病理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14/16)比80.6%(25/31), χ2=0.351, P=0.553]。两组各有2例异位胰腺无需免疫组化,其他病变免疫组化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9%(13/14)比58.6%(17/29), χ2=5.247, P=0.022]。 结论:MCB比EUS-FNA具有更好的免疫组化诊断率,是诊断胃SMTs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征分析:附11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背景与目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一种具有恶变潜能的起源于胰岛内分泌细胞的上皮源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部分肿瘤分泌过量激素,从而引起特定的内分泌综合征.本研究旨在分析pNETs的临床特征、CT及超声内镜(EUS)基本特征,以及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6年1月1日—2023年5月1日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11例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或活检病理确诊.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分析pNETs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确诊的111例pNETs患者中,男性53例(47.7%),女性58例(52.3%);平均年龄为(50.54±13.38)岁,其中非功能性pNETs(NF-pNETs)61例(55.0%),功能性pNETs(F-pNETs)50例(45.0%).临床特征分析显示,中晚期组(Ⅲ/Ⅳ期)患者病理分级更高、肿瘤多无功能以压迫或转移等症状为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更高,治疗方式因出现转移则以化疗、生物制剂治疗等非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理分级,CT特征分析显示,与低级别组(G1/G2)比较,高级别组(G3/NEC)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欠清以及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P<0.05);EUS特征分析显示,高级别组期患者肿瘤长径大于低级别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回访率为78.37%,共纳入 87 例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手术vs.非手术:HR=0.232,95%CI= 0.056~0.969,P=0.045)、病灶形态(不规则vs.规则:HR=7.038,95%CI=2.028~24.427,P=0.002)、NSE(阳性vs.阴性:HR=3.584,95%CI=1.029~12.481,P=0.045)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是pNETs的首选治疗方式,F-pNETs手术率高于NF-pNETs.CT及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US-FNA)为诊断pNETs较为敏感和准确的方法.病灶的形态、治疗方式、NSE有预测患者临床预后的潜能.因此,分析pNETs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有助于综合评估病情,监测疾病进展情况,制定相应诊疗方案,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湿吸法在EUS-FNA/FNB中的应用及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胰腺肿瘤具有起病隐匿、病程短、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因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自1992年Vilmann报道了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抽吸(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with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胰腺疾病以来,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组织获取已经成为确定胰腺肿块性质和病理的标准方法[1-2],其对胰腺肿物的诊断率显著优于CT、超声等传统影像学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对青少年和青年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U S-FN AB)对青少年和青年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行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所有年龄 ≤30岁患者,纳入有手术病理结果的62例患者共70个结节.将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70个结节中,细胞学诊断阳性52个,阴性18个,手术病理结果恶性51个,良性19个.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U S-FN AB对青少年和青年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6.1% 、84.2% 、94.2% 、88.9% 和92.9%.US-FNAB诊断青少年和青年甲状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结论:US-FNAB对青少年和青年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US-FNA湿抽法对消化系统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不同细针穿刺抽吸方法(干抽法和湿抽法)对消化系统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38例消化系统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同时在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干抽法和湿抽法穿刺活检,以手术和/或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比较2种方法获取组织细胞标本的质量,统计干抽法和湿抽法对消化系统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38例患者干抽法的细胞学诊断消化系统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76.67%(23/30)、75.00%(6/8)、88.46%(23/25)、46.15%(6/13)、76.32%(29/38);湿抽法的细胞学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6.67%(26/30)、75.00%(6/8)、92.86%(26/28)、60.00%(6/10)、84.21%(32/38);干抽法组织学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76.67%(23/30)、62.50%(5/8)、88.46%(23/26)、53.33%(7/12)、73.68%(28/38);湿抽法组织学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0.00%(24/30)、75.00%(6/8)、92.31%(24/26)、50.00%(6/12)、78.95%(30/38);干抽法细胞学联合组织学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00%(27/30)、87.50%(7/8)、96.43%(27/28)、70.00%(7/10)、89.47%(34/38);湿抽法细胞学联合组织学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3.33%(28/30)、100.00%(8/8)、100.00%(28/28)、80.00%(8/10)、94.74%(36/38).干抽法细胞学联合组织学诊断消化系统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低于湿抽组,干抽法组诊断准确率低于湿抽法组.湿抽法较干抽法的被污染的细胞涂片明显减少,获取的组织条质量明显增高.结论 EUS-FNA湿抽法操作简单,取材质量高,联合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阳性率高,对消化系统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干抽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声内镜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肝门部胆管癌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超声内镜引导的穿刺活检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诊疗培训中心因肝门部胆管癌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超声内镜检查及治疗,同时术中行ERCP经乳头的活检或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活检方式分为ERCP组及超声内镜组,比较2种活检方式的敏感性,对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进行内镜下Bismuth分型,比较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CT/MRI)诊断Bismuth分型的一致性.结果 2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相似,行ERCP经乳头肝门部胆管活检患者29例,其中21例获得组织学诊断,活检灵敏性为72.4%;行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肝门部胆管活检的24例,其中17例获得组织学诊断,灵敏性为70.8%,19例患者获得细胞学诊断,灵敏性为79.2%;ERCP活检灵敏性略高于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胆管活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其中CT/MRI诊断BismuthⅠ/Ⅱ型为16例,BismuthⅢ/Ⅳ型8例;超声内镜诊断BismuthⅠ/Ⅱ型为12例,BismuthⅢ/Ⅳ型12例,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内镜下肿瘤Bismuth分型与CT/MRI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中,基于超声内镜的组织取样并不劣于基于ERCP的组织取样,超声内镜检查可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