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保守性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3种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的29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3组:96例行系膜缝扎联合输卵管切口缝合(A组),102例行系膜缝扎(B组),98例未行系膜缝扎与输卵管切口缝合(C组)。3组患者术毕均予甲氨蝶呤25 mg注射于病变侧输卵管系膜。结果:手术成功率A组为99.0%(95/96)、B组为99.0%(101/102)、C组为93.9%(92/9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52, P=0.04);术中出血量A组为(30.6±10.9)ml、B组为(30.9±11.6)ml、C组为(63.5±2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4.18, P<0.01)。术后3个月患侧输卵管通畅性(通畅、通而不畅、梗阻),A组分别为81.1%(77/95)、13.7%(13/95)、5.3%(5/95),B组分别为62.4%(63/101)、21.8%(22/101)、15.8%(16/101),C组分别为55.4%(51/92)、26.1%(24/92)、18.5%(17/9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64, P<0.01)。术后18个月患侧输卵管妊娠率及继发不孕率,A组分别为7.3%(7/96)、12.5%(12/96),B组分别为17.6%(18/102)、21.6%(22/102),C组分别为19.4%(19/98)、28.6%(28/9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56, P=0.04;χ 2=7.60, P=0.02);3组再次宫内妊娠率分别为45.8%(44/96)、35.3%(36/102)和33.7%(3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59, P=0.17)。3组均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时系膜缝扎联合输卵管切口缝合,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输卵管再通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不同输卵管血供预处理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1/1/17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不同输卵管血供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 ~2016年6月共61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进行不同输卵管血供预处理方法.缝扎组(n=31例):用3-0可吸收线在输卵管病灶系膜缘结扎进行输卵管血供预处理,再于输卵管妊娠部位线形切开行取胚术;电凝组(n=30例):于输卵管病灶膨大处近输卵管系膜侧缘电凝进行输卵管血供预处理,再沿输卵管长轴方向线形切开行取胚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β-HCG变化、愈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缝扎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电凝组2例术中出血迅猛,因止血困难行输卵管切除术,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氨甲喋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治愈;缝扎组平均手术时间(37.5±12.3)min,电凝组平均手术时间(46.1±10.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0,P=0.005);缝扎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3±2)ml,电凝组平均出血量(50±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9,P=0.000);缝扎组术后1 dβ-HCG下降率、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与电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5,P=0.282);59例患者术后第1次月经后行输卵管通液检查,缝扎组通畅者27例,占87.1%(27/31),电凝组通畅者20例,占71.4%(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1,P=0.015).结论:腹腔镜缝扎输卵管系膜血供预处理操作简单,控制出血效果好,术中创面出血少、减少术后PEP风险,增加远期输卵管再通率,对育龄妇女保留生育功能十分有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