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牙套的缓冲及能量吸收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不同厚度和材料的运动牙套缓冲及能量吸收特性.方法 :按照运动牙套的厚度和材料,将牙套分为5 组,每组6个试件.采用钟摆与力锤结合装置(摆锤)对牙套及牙列模型施加冲击能量,通过改变摆锤的释放高度而改变冲击能量的大小.应用力传感器与激光测振仪分别与数据采集和信号分析仪连接,获得锤头的人射速度、反弹速度、最大碰撞力、碰撞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一步计算获得牙套的碰撞时间、吸收能量和吸收能量比,反映不同牙套缓冲及能量吸收特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相同冲击高度下,无论牙列模型配戴何种类型牙套,受到的碰撞力都比不配戴者明显减小.厚度分别为2、3、4、5 mm 的软质运动牙套,在同一冲击高度下,平均最大碰撞力和平均碰撞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5 mm 软质运动牙套的平均最大碰撞力最小,平均碰撞时间最短,4组牙套的平均吸收能量和平均吸收能量比均无显著差异.膜片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2组牙套,在同一冲击高度下,平均最大碰撞力、平均碰撞时间、平均吸收能量和平均吸收能量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4 mm纯软质运动牙套的平均最大碰撞力较小,平均碰撞时间较长,4 mm 前牙区加强运动牙套的平均吸收能量和平均吸收能量比较大.结论 :运动牙套能够减小碰撞对牙及附近牙槽骨的损伤风险,在运动时有配戴的必要.软质运动牙套的缓冲性能最好,与厚度呈正相关.局部加强硬质材料可加强对冲击能量的吸收,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内收并压低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内收并且压低上前牙时,使用不同方式的微种植体牵引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获取患者上颌骨及牙体等锥形束CT数据,使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建立所需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根据微种植体的设计不同,分为4个实验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在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各植入一颗微种植体,在双侧尖牙牙套上沿内收方向加0.98 N的力;第3组在第2组基础上,在中切牙之间植入一颗微种植体加力0.98 N压低上前牙;第4组在第2组基础上,在双侧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各植入一颗微种植体加力0.56 N压低上前牙.对各组进行受力分析,比较不同位点植入微种植体牵引加力时前牙转矩的改变、运动趋势以及应力分布.结果 4组中所有上颌切牙皆表现出内收和压低的趋势,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转矩改变.第3组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在矢状向冠根位移差最小,第4组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压低值最大,第2组最大应力集中值最大.结论将微种植体植入上颌中切牙之间进行牵引更利于转矩控制;而植入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并联合前牙垂直牵引时更利于单纯压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山车"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