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环切术对牙列缺损种植患者炎症反应及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环切术对牙列缺损种植患者炎症反应及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丽水市中医院接受牙列缺损种植术的患者19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n=100)和传统组(n=98).微创组采用微创环切术,传统组采用传统翻瓣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疼痛介质、牙槽嵴顶骨吸收量、种植体松动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2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疼痛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牙槽嵴顶骨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2组种植体松动度和种植体留存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OHIP-14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环切术相比传统翻瓣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减少牙槽嵴顶骨吸收量及提高口腔健康方面表现更优,可广泛用于牙列缺损种植术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上下颌牙槽骨皮质骨厚度及密度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探讨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上下颌骨皮质骨厚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上下颌前后临床常用微型种植体植入位置,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6 mm范围内皮质骨厚度和CT值。分析不同面型间皮质骨厚度和密度间差异。结果:除下颌后部皮质骨厚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间无显著区别外,均表现为高角患者皮质骨厚度和密度显著低于均角及低角患者。结论:青少年高角患者上下颌前部皮质骨厚度较低,上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低,低角患者下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无托槽隐形拔牙矫治骨性Ⅱ类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26岁。主诉:牙齿不齐、嘴突要求隐形矫治。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家族有类似错 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采用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其中采用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82例,采用全腔内尿流改道(ICUD组)122例。ECUD组男67例(81.7%),女15例(18.3%);中位年龄70(61,76)岁;有吸烟史35例(43.2%);既往有高血压病31例(37.5%),糖尿病17例(21.3%),心脏病13例(15.7%),腹部手术史15例(17.8%);中位体质指数(BMI)为26.1(24.3,28.5)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67例(81.7%),≥3分15例(18.3%);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18.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7例(81.7%);接受新辅助化疗16例(19.5%)。ICUD组男95例(77.9%),女27例(22.1%);中位年龄68(62,75)岁;有吸烟史58例(47.3%);既往有高血压病40例(32.6%),糖尿病33例(22.8%),心脏病28例(26.7%),腹部手术史17例(14.2%);中位BMI 25.6(23.4,27.8)kg/m 2;ASA评分≤2分105例(86.1%),≥3分17例(13.9%);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9例(24.9%),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3例(75.1%);接受新辅助化疗22例(18.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回肠膀胱制作及输尿管种植方法:距回盲部15 cm处用切割闭合器截取约15 cm回肠制备回肠膀胱通道并恢复回肠的连续性;将取好的回肠膀胱近心端封闭,将双侧输尿管间距3 cm分别种植在回肠膀胱通道上;双侧输尿管内均置入F6单J管引流尿液。ECUD组方法:取脐下5 cm切口,进入腹腔,找到回盲部,将回肠末段提出体外,距盲肠15 cm处切开肠系膜,结扎血管至动脉弓,于回肠上做一小切口;自断端向上15 cm处同法处理肠系膜、肠管;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截取所需肠段并恢复延续性,冲洗游离肠段,将双侧输尿管置入单J管并与游离肠管吻合,间距3 c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5分)例数、术后再入院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普通腹腔镜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ICUD组与ECUD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230,310)min与235(220,290)min, P=0.078]。ECUD组术中出血量多于ICUD组[300(200,400)ml与150(100,300)ml, P=0.037],但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8.6%)与9例(7.4%), P=0.196]。ECU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4(2,6)d与2(1,3)d, P=0.024]和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7(4,9)d与4(3,5)d, P=0.019]长于ICUD组。ECUD组和ICUD组术后住院时间[8(5,11)d与6(5,9)d, P=0.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术后早期(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19.6%(24/122)与34.2%(28/82), P=0.029]、早期轻微(Clavien-Dindo 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13.9%(17/122)与25.6%(21/82), P=0.007]、晚期(术后30~90 d)严重(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发生率[4.1%(5/122)与10.1%(8/82), P=0.039]明显低于ECUD组;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7%(7/122)与8.5%(7/82), P=0.089]、晚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5.6%(19/122)与16.1%(13/82), P=0.345]、晚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11.5%(14/122)与6.0%(5/82), P=0.085]与ECU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与ECUD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21(14,25)枚与19(15,24)枚]、淋巴结阳性率[10.7%(13/122)和10.0%(8/82)]、切缘阳性率[3.3%(4/122)与4.8%(4/82)]和术后病理分期[T 1期~T is期:25例(20.3%)与14例(17.1%); T 2期~T 3期:97例(79.7%)与68例(8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和ECUD组术后切口疼痛分别为43例(35.6%)和46例(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6%(2/82)和4.9%(6/82),E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2%(1/122)和9.8%(8/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体内Bricker术治疗肌层浸润性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安全且可重复的手术方式。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管功能恢复快、术后早期并发症少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少年和成人上颌后牙区颊侧牙槽骨量的锥形束CT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颊侧的骨质情况,分析得出颧牙槽嵴微种植体植入的适宜位点以及不同年龄组骨量分布的差异。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111例曾拍摄锥形束CT的研究对象,测量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之间、第一恒磨牙近远中颊根之间以及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骨厚度和牙槽骨高度。结果: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距离牙槽嵴顶7 mm处颊侧牙槽骨厚度最大,为(3.74±1.13) mm。成年人与青少年的颊侧牙槽骨厚度差异在第一恒磨牙近远中颊根之间距离牙槽嵴顶7 mm处[成人(2.78±1.27) mm,青少年(3.52±1.32) mm, P=0.004]、第一恒磨牙近远中颊根之间距离牙槽嵴顶9 mm处[成人(2.90±1.34) mm,青少年(3.82±1.78) mm, P=0.006]、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距离牙槽嵴顶7 mm处[成人(3.56±1.18) mm,青少年(4.05±0.98) mm, 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大于成年人。不同年龄组牙槽骨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①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的最佳植入位置位于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②青少年上颌后牙区颊侧牙槽骨厚度大于成年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腔机器人种植技术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科技在医疗各领域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进步和突破,口腔种植机器人是口腔医疗技术领域的一个飞跃。本文旨在回顾国内外口腔机器人种植技术的进展,对比现有口腔种植方式与机器人种植的异同,分析机器人种植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并提出展望。通过回顾63篇文献、对比1 176枚种植体,口腔机器人种植在精度、效率、微创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可明显弥补传统种植方法中的精度误差、手术视野受限、操作空间狭小等问题;如广泛推广应用,未来有望降低技术成本,以更好地发挥优势,服务于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腭中缝融合程度对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cro-implant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前后患者上颌锥形束CT图像,探讨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34岁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28例[男性7例,女性21例,年龄(15.5±5.5)岁],分为未融合组[腭中缝未融合,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13.0±2.4)岁]和融合组[腭中缝开始融合,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9±6.9)岁]。分别于扩弓器植入当天和扩弓治疗结束当天拍摄锥形束CT,将两时间点锥形束CT数据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腭中缝打开量、骨性扩弓百分比等测量项目。结果:扩弓后未融合组腭中缝平均打开量和骨性扩弓百分比[分别为(4.97±1.47) mm和(71±20)%]均显著大于融合组[分别为(3.23±1.45) mm和(46±18)%]( P<0.05)。 结论:腭中缝融合程度不同的患者MARPE效果差异显著,扩弓前评估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预估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酮免疫调节结合因子1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孕酮免疫调节结合因子1(PIBF1)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30只2月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IBF1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PIBF1组大鼠建立胚胎种植窗期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建立正常胚胎种植窗期胚胎着床模型。PIBF1组建模前30 d经尾静脉注射过表达PIBF1的腺相关病毒,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腺相关病毒。观察3组大鼠种植窗期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组大鼠激素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分析3组大鼠着床胚泡的数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3组大鼠子宫内膜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子宫内膜微血管的数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应激分析3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IBF1和p-STAT3的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IBF1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35.33±3.42) pg/ml]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19.55±2.8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30, P<0.05)。PIBF1组大鼠血清孕酮水平[(0.58±0.06) pg/ml]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0.38±0.0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29, P<0.05)。PIBF1组大鼠胚泡着床数目[(9.70±1.49)个]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5.30±1.4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84, P<0.05)。模型组子宫内膜排列紊乱,子宫空腔扩张,炎性细胞浸润严重;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血管相对丰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微血管数量[(11.20±1.69)条]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6.60±1.17)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97, P<0.05)。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IBF1蛋白表达水平(1.46±0.16)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0.4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600, P<0.05)。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STAT3蛋白表达水平(0.76±0.08)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0.3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880, P<0.05)。 结论:过表达上调PIBF1可显著改善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主要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阿托西班在试管婴儿新鲜移植周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IVF/ICSI治疗的2349个新鲜取卵移植周期,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阿托西班组(1176个周期)和对照组(117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阿托西班组的胚胎种植率[50.31%(1046/2079)]、临床妊娠率[64.37%(757/1176)]、活产率[53.17%(553/1040)]明显高于对照组[39.09%(817/2090),51.32%(602/1173),41.01%(431/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两组的多胎妊娠率、多胎活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阿托西班组的流产率[13.47%(102/757)]低于对照组[16.45%(99/6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托西班可以抑制子宫收缩,减少子宫蠕动,提高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并不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因此,在IVF/ICSI新鲜移植周期中应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免疫微环境管控促进口腔钛种植体周软组织结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口腔种植体与周围软组织形成良好的结合对保证种植修复的长期效果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口腔种植体周软组织结合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免疫微环境管控的种植体穿龈界面改性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种植体表面性质,影响种植体周围免疫反应,从而增强种植体与软组织的结合。本文旨在为口腔种植领域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